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3690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第一篇: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文章标题: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一、引言谈到中国式管理,人们就会联想到易经、孔子、道、仁义等,甚至有学者把中国式管理分四类:由儒家思想及于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的经营谋略;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管理人员个人修炼。但无论哪一类、哪一种管理思想,无不涉及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无不出自于古代中国的政府管理社会的思想。而且,如果说到真正具有“企业” 意义的组织,最早也不过是近代史上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开设的工厂或企业,而在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里,对于“组织” 的概念除了 “家”便是“ 国”了。因此,中国的管理思想脱离不了政府管理社

2、会的窠臼,其思维结构、思维模式必然也带有这种痕迹。另外,雷原先生指出, “研究中国式管理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开始,只有抓住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最深层次的理念、价值观,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 ”而且他认为,要真正了解、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农耕文明的特点。了解这种农耕文明为什么会导致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管理思维结构、思维模式?还有学者研究得出观点认为,中国人的某些思维结构的特点不利于大规模组织的生产。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韦伯,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新教伦理,而中国却缺乏这种宗教背景作为发展的动力。还有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讲到,中国的信任关系是建

3、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因此在超越家庭以外的大型企业中,是一种低信任度的文化,缺乏量化思维,不善团队合作等等,那么中国企业的前途何在?这种单向度地批判中国文化传统的做法,对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深究中国式管理的内在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对中国式管理模式的讨论,必须从其内在的思维结构、思维模式之特征开始,因为这些是构成中国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存在的最大理由。二、集权式管理的思维结构和模式由此,我们将开始来探讨农耕文明下的思维方式的特点,首先,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基础,然而,每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极不相同的。尤

4、其在生产力发展处于程度较低的阶段,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很大,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自然环境的不同自然使一些民族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于从事农业,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从事商业、贸易。这样,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有的民族具有封闭性,而有的民族则具有开放性,如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就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其次,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而中国长期处于小农自然经济的形态,这种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的。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是重农轻商的传统,因为只有农业可以循环生产,只有农业是可持续性的恒产,而有恒产才有恒

5、心,社会才有稳定。虽然也有商品交换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上的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在很长的时期都受到压抑。因此在自然经济成长下的农业文化,有一种求稳定的心理和观念,这是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价值取向。再次,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在我国古代,奠基于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所以,不同的政治生活结构,就创造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培植不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心态,形成不同的政治观念

6、,也就造成不同的政治文化。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文化确实与现代政治文明所强调的民主、独立、自由等格格不入,但从另一方面看,在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政府管理思想,在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组织管理中维持了那么长的历史,这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其合理的内核不应该被忽略。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构成理论,在农耕社会中,人们要取得理想的收成,必须具备有关天气、播种以及收获贮藏等方面的丰富知识,而在古代以父系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情况下,此类知识往往靠家族内部的代相传承。因此祖先不仅具有血缘传递的属性,还兼有农耕社会的经验传递这一属性。滋生于农业社会的孝道理

7、论于是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孝养,二是继志述事。礼记中庸:“夫孝者( 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 ,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实际上,有关于“人 ”的原初观念,就是农业社会中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合体,也就是说,人的构成与天地父母是分不开的,人既是天地的造物,又是父母的造物,于是人便成了天地二元和父母二元的结合体。这种自然及第二篇:管理学方法论课堂作业:练习一:构建理论与形成假设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他公司更好?” 这一问题(1)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信息系统的实施条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2)提出有关的假设

8、假设 1: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构建目的比其他公司更明确。假设 2: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覆盖范围比其他公司更广泛。假设 3:有些公司信息系统实施的条件比其他公司更有利。假设 4:有些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比其他公司更先进。练习二:概念性操作为下列每个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概念提供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变量。员工士气,组织氛围,组织文化,领导,激励,商业伦理,生产效率,竞争力,民主,独断1、员工士气(1)员工的需求:人的行动往往是由于有需求才进行的,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够要求员工行动,提高员工的士气。(2)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3)认可和赞美:人的天性是喜欢得到

9、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员工的微小进步,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会提高员工的士气。2、组织氛围(1)明确分工:要从制度层面确定各个部门、工作岗位之间的明确分工。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合作是否顺利是组织氛围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明确的分工才能有良好的合作。(2)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组织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形成一个共同的工作价值观,进而产生合力,达成组织目标。(3)领导者:卓越领导者及其领导艺术的发挥也影响着组织氛围。3、组织文化(1)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是企业组织在从事各类活动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

10、的价值观、深层意识和基本品质。理念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组织其他文化的走向,是一种深层文化。(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把理念文化落实实处,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3)标志文化:标志文化是企业组织面向社会、反映到社会、提供给社会和市场、满足自己服务对象某种欲望或需求的一切有形实体,它是企业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最终综合体现。它包括企业组织面貌两产品实体和服务等方面。4、领导(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5、激励(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

11、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6、商业伦理(1)传统伦理思想: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2)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

12、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7、生产效率(1)实际产量:每日的实际产出量。(2)标准工时:每日的标准工作时间。(3)实际人力:每日进行生产的实际的人数。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 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8、竞争力(1)竞争对象: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2)竞争时间: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

13、的能力。(3)竞争的未来和现在:竞争力的比拼不仅包括现阶段的竞争,也包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9、民主(1)政府: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2)国家制度: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就代表了民主。(3)宪法:规定了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和分权制衡。10、独断(1)不商量,独自做决定(2)民主的反义:民主和独断是两个相反的意思。此消彼长的关系。(3)盲目、自大:不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第三篇:管理学方法论一、方法的基本含义是办法、技术、手段,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

14、讨,而管理学方法论则是指管理学界在研究管理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它们以一定的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相互交叉并补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对方法的反思。管理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曾出现了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多个学派。每个流派的观点都可以看作其方法论的体现,我们不必对所有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方法论中我们只需要对主流方法论进行探究便可对管理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有大致的了解。二、整体来看,管理学基础方法论主要包括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下面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例讨论以上方法论。1、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来看实证主义、实

15、用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 实证主义宣称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社会现象可以用自然科学来解释,强调观察、试验、分析、归纳及检验并提倡价值中立。泰勒在科学管理中就是采用使用试验方法来研究管理的,他的三大试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事实上,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就是从泰勒的一系列管理试验开始的;观察是泰勒实现管理科学化的第一步,三大试验中有两项就用到了观察法,同时泰勒首先把分析引入工厂车间,根据工作确定工作定额又把定量分析引入管理领域,最终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技巧归纳整理形成科学方法。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可以归结为人类个体行为理论,即将个人行为摆在第一位。泰勒非常注重个

16、人行为的分析,泰勒认为只要个人生存率达到最高,企业的生存率就能达到最高,他的目标是使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增加,同时泰勒的个人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一流员工、分工、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作研究上。实用主义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 、 “行动”和“ 效果”,它把“经验”和“ 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 行动”的工具,把“真理” 归结为 “有用”、 “效用” 和“行动的成功” ,它推崇效用至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和任何方法都行的原则,而泰勒的管理哲学是一种效率哲学,这就与实用主义天然结合在一起。2、从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来看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包括三层含义:(1)社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或功能;(3)个人的行为应该从整体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从个人在整体中的地位演绎而来。法约尔的研究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向下发展的,他的整体理论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