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23016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马坊镇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一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二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三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不够平衡,体制尚待理顺。2、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和管理队伍稳定。3、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边缘化现象仍然突出。四、进一步做好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克头村人口、社会发展计划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流管工作。2、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构。3、从战略的高度,自觉地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克头村人口、社会发展计划。(二)落实村民待遇,切实保障

2、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1、政治上给予关怀。2、生活上改善条件。3、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收入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相互配合,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好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三)创新工作举措,走出流管工作新路子 1、建立流动人口电子信息网络。2、建立 IC 卡居住证制度。附件:参考文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要求,促进“平安克头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克头村委会组成联合调查组,于 2010 年四月对全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走访了全村,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对全村流

3、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一、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飞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流动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服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目前,克头村流动人口及其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以下统计数据未注明日期的均为今年四月份的):流动人口总量-呈不断增长之势,且增幅较大。 流动人口分布-广而散,管理难度大。来源多为外省、区、市。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学历偏低,素质亟待提高。流动人口从业情况-遍布各行各业,绝大多数有工可做,有业可就。流动人口居住情况-绝大多数有固定住所,相对稳定。人员流动情况

4、-相对稳定,年初岁末流动大。服务管理情况-组织健全,管理人员尚需增加。二、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建设平安本村、创建最安全地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打击与防范并举,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进展,为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政重视,机构健全。有关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制定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全村各街道、村委会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覆盖全村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去年 4 月,克头村在调整流管领导小组过程中,在全乡率

5、先重新组建了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分别从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劳动、计生委、工商等 7 个部门抽调 8 名干部,进行集中办公。今年 3 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经乡编制办批准,增设了流动人口管理处,这在全乡是一个创举。履行职能,齐抓共管。调整后的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有 22 个。一年来,他们在各自管辖的领域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自觉做好流管工作,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教育部门积极解决流动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目前已有 800 多人进入克头村公办学校就学。公安部门在大力开展流动人口落脚点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推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十项便民举措。司法系统

6、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把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劳动部门在全省首创了外来劳动力职业介绍所,并与邻村建立了劳务输出的交流机制。卫生系统把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扩大到流动人口中。计划免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计生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市建设局专门建立了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全面建立管理台帐和企业信用手册。房管部门整顿房屋中介机构,加强房屋出租管理,实行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工会组织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入会工作,至去年底,已吸收进城务工人员 670 人为会员。团委积极实施“千校百万”工程,创建各类培训点 10 多个,年均培训外

7、来务工青年 120 人。转变观念,注重服务。各地、各部门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变单纯的管理为“服务与管理并重、注重搞好服务”,积极引导流动人口有序转移。全村通过举办流动人口教育学校,分期分批地组织辖区暂住人口开展思想道德、业务技能、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此外,各地还大力构建流动人口维权服务平台,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使广大流动人口享受到了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积极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 三、克头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体制尚待理顺。一些地区、部门“重经济、轻治安,重使用、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

8、思想依然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摆不上位置。有的虽然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但工作没有开展,流于形式;有的领导协调机构不开会、不分析情况、不研究对策,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和及时解决;有的地方基层组织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同时,在市流管办建立集中办公模式后,惠山、南长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流管办,但其他地区牵头部门的作用还有待于加强。 2、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和管理队伍稳定。调查中,各街道、各部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管理经费不足。目前克头村实行的“三个 3 万”政策,已远远不能跟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需要,按照目前协管员每月 500 元工资计算,现有195 人;按照 40:1

9、配备协管员计算的话,需 2049 元,9 万元几乎是杯水车薪。何况克头村的最低工资是 540 元/月,因此协管员队伍的稳定存在很大的隐患。3、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边缘化现象仍然突出。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用工单位常以临时工、季节工为借口,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不依照合同执行。近年来,拖欠克扣民工工资现象突出,尤其是春节前夕,因欠薪引发大量事端,影响克头村的社会稳定。同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收费高,民办子弟学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也相当突出。公办学校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他们承受不了,而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低,适龄

10、流动少年儿童辍学现象依然存在。 四、进一步做好全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既看到了克头村近年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也发现了这项工作存在的不少问题和困难。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克头村人口、社会发展计划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流管工作。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必须看到,流动人口已成为克头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为克头村实现“两个率先”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流动人口

11、服务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的战略需要,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克头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促进流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构。目前,村流管办属非编常设机构,人员均系临时抽调;面对日益繁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已难以胜任,开展全面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建议克头村成立在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设行政机构,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各街道也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3、从战

12、略的高度,自觉地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克头村人口、社会发展计划。目前,克头村常住人口 1018,流动人口 570(考虑 20%的漏登记)。按照计生部门会同有关科研机构的预测,未来克头村人口总量的极限为3000;按照规划部门会同有关科研机构根据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克头村人口总量的极限为 4000。可以预见,随着克头村特大型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克头村流动人口仍将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而其中的一部分必将转为常住人口。因此,接纳流动人口,既是当前克头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克头村发展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在编制人口、社会发展计划时,应将流动人口作为新市民来对待,一方

13、面切实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更要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同时,各单位在吸纳人力资源的同时,注重智力资源的引进,广泛吸引知识层次高、具有专长的优秀人才,使克头村的人口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村市有限的人口增长空间。 (二)落实村民待遇,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1、政治上给予关怀。广大农民工在我国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其中不乏优秀分子,各级党的组织及工、青、妇应从政治上予以关怀,吸纳他们到组织中来,使他们同样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2、生活上改善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快研究制定我市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失业

14、和工伤保险的政策和办法。就目前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实施强制工伤保险制度,以减少民工工伤后的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子女教育等问题,在生活上落实村民待遇。 3、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收入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相互配合,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好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同时,加强对用工单位支付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情况的监督,制订流动人口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欠薪公示公告制度,督促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对目前建筑业等拖欠民工工资较为严重的行业,应实施“建筑企业工人工资支付担保制度”,工程项目总承包商必须在签订承包合同后限期办妥担保手续,对

15、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用工单位,劳动、建设等部门应责令其及时补发,并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置。 (三)创新工作举措,走出流管工作新路子 1、建立流动人口电子信息网络。针对目前各地各部门流动人口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流不畅通的现状,建议全市建立流管电子信息网络。目前,可先依托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后逐步形成各部门联网的流管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流管工作整体水平。 2、建立 IC 卡居住证制度。前几年,广州市政府规定,凡 16 周岁以上的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在该市就业需暂住 30 日以上的,须向暂住地街道、乡镇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申领 IC 卡居住证,持卡人可按规定享受社保、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申办篮印户口或转办常住城镇居民户口等;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雇用或招聘无流动人口临时登记证或 IC 卡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大大提高了流管工作的效率。建议市政府召集市计委、公安、劳动等部门研究在我市建立 IC 卡居住证制度,可试点,待成熟后在全村推广。 附件:参考文献: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百科全书 作者:编委会 2005 年出版最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标准规范与政策法规文件汇编 作者:编委会 2009 年 5 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