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23010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报告1-贫困家庭救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 困 家 庭 救 助项目可行性报告项 目 名 称 :贫困家庭救助项目可行性报告申 报 单 位 :隆 德 县 联 财 镇项 目 负 责 人 :联 系 人 及 手 机 :马敦海 0954-6648015填 报 日 期 :年月日2贫困家庭救助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隆德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 18.9 万。2007 年,农村低保对象 5474 户、 14967 人,临时救助 5200 人次,发放生活救助资金 320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救助 219 人,发放救助资金 41 万元;3 年来,实施特困群众危房救助 4591 户、17568 人,发放救助资金 2530 万元;确定特困群众项目救助对象

2、894 户、3576 人,落实救助资金 580 万元。利用生态移民项目,开展移民救助工作,先后在红寺堡、长山头、渠口农场移民 2300 户、11360 人;筹集法律救助资 金 20 万元,救助特困对象 234 户;在劳务输出中搞好就业救助工作,有 组织地劳务输出救助对象 536 人, 劳务收入 430 万元。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了特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2008 年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实行新的扶贫标准,从 2009 年起国家 贫困线标准由1067 元提高到 1196 元,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对

3、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政府作为一、加强领导,建立网络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隆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分别从民政、财政、教育、农牧、计生、扶 贫 等 18 个部门为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隆德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3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突出重点,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城市低保工作,我们坚持“ 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原则,严格按照“三级审批、三榜公示”程序,确定低保对象 1578 户、3998 人,实行红、黄、 绿分 类施保。农村低保从 2007年开

4、始实行,我们全面调查,测算收入, 严格 审批手续,将 5474 户、14967 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 462 名“三无 ”人员实行人均月保障 35元的标准;对其他贫困家庭实行月保障 20 元的标准,通过全面实施低保,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二)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显著。我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多为土坯房,年久失修,严重威胁 着困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 2005 年起,在区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关怀下,在民政厅等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将 农村 5793 户危险住房纳入政府援建改造范围,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在改造中

5、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危房改造同发展生产相结合,二是危房改造同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三是危房改造同改变群众传统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四是危房改造同整村(自然村) 搬迁相结合。3 年来对 4591 户特困家庭的危险房屋进行了改造,占危房排查总户数的 82%,投入资金 2530 万元。带动 3800 户农民自建房屋 1 万多间, 实现了隆德县农村居住条件的革命性变革。4(三)城乡医疗救助收效良好。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探索适合县情的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方案,制定了隆德县城镇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隆德县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实施细则,2004 年以来,共为 1247 户城乡困难家庭

6、、1688 人报销住院费 88.2 万元。为农村特困家庭代缴新型合作医疗基金 48 万元,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或无力就医的问题。三、创新思路,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主体农村社会救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更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隆德县委、政府把搞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县直部门参与社会救助基础上,把全社会参与作为搞好农村社会救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建立了县级、科级干部联系特困户制度。30 名县级干部, 540 名科级干部联系特困户 570 户。二是实施“ 十百千结对帮扶工程”。每个村确定 5 家富户和 5 家穷

7、户结 成对子,每个 乡确定100 个结对帮扶户,全县确定 1000 个结对帮扶户。通过生活照顾、生产帮助,技 术指导,改变贫困家庭的面貌。三是以项目救助为重点,技术救助为主,增强特困群众自我救助,自我发展能力。2007 年,全县共确定种药、种菜救助对象 826 户,养猪、养牛、养羊救助对 象 784 户。其中 938 户 救助对象依靠项目救助支撑、技术 救助推动,脱离了贫困。四是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在用好用活用实国家救助资金的同时,根据部门职能,整合配置救助资源,5挖掘部门救助潜力,广泛发动干部职工捐助。2006 年,县直部门筹集救助资金 19 万元,用于“两节” 期间和灾后困 难群众的生活救

8、助。四、建章立制,加快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化建设为了搞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在不断完善救助体系的基础上,隆德县建立健全了隆德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隆德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隆德县灾民救助卡制度、隆德县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施方案、隆德县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意见、隆德县特困家庭项目救助方案、隆德县特困群众就业救助方案,对救助目的、范围、条件、 标准作出了明确规 定,确保了农村社会救助顺利进行。五、严管专用, 规范农村救助资金的管理农村社会救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是民心工程。县委、政府把管好用实救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救助效益视为救助工作

9、的关键和基础,制定了隆德县农村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制度等七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三级审 批” 、“三榜公布”、“一卡到户” 的措施和办法,切实落实专项资金的“ 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原则。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牵头作用,经常 检查、 监督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县审计局定期对救助资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到户到人。二、消除贫困现象的措施6一、物质扶贫。即在物质上直接进行救助,通过资金救助缓解家庭经济困难,达到暂时解决经济问题。实施开发式扶贫,让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自我摆脱贫困。对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人群,结合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将项 目建设、 产业 培育与新阶段扶贫到户工作结

10、合起来,认真落实库区原迁移民直补资金到户、稳定增收项目到户、改善居住环境到户、素质 培训到户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依托实实在在的增收项目和产业,自我摆脱贫困。(二)精神扶贫。即在精神上进行“扶贫 ”,通 过技能技术培训、劳动力输出、家庭教育等方式,从思想上使其有了认识后,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摆脱贫困现状。继续落实好库区移民后扶政策。我县库区移民原迁 29828 人,其中贫困人口有 5915 人,这部分贫困人口从 2006 年 7 月 1 日起连续20 年可享受每人每年 600 元的原迁移民直补资金。同时,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增长人口项目和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资金,探索库区

11、区域连片开发新路子,整体提升库区自我脱贫的能力。(三)制度、政策扶贫即通过补充完善对贫困家庭的政策、制度,来合理的规范和救助贫困家庭,使得后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贫困的家庭无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新一轮扶贫开发,我们对76.85 万贫困人口实行广覆盖、分类扶 的办法,在大力实施整村、成片、到户等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在农村推行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措施、扶贫政策,确保所有贫困人口享受到农村低保或相当于低保的扶助保障政策,确保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一是争取省委省政府政策倾斜,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二是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确

12、保 60岁以上贫困人口生活得到保障。目前,我县享受农村低保和享受相当于农村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情况如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 28710 人,人平月均 56 元的低保金;库区原迁移民中包含贫困人口 5915 人,每人每年享受补助600 元;其他社会救助对象 2790 人,其中农村五保户供养 2598 人(集中供养年人均发放救助金 1800 元,分散供养年人均发放救助金 1300元),农村散居孤儿 192 人,年人均发放救助金 1500 元。以上各种救助式扶贫可覆盖 49715 人,6.85 万贫困人口中还有近 2 万人享受不到救助式扶贫政策。我县已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13、全县农村 60 周岁以上的 41279 人可享受年人均 660 元的基本养老金,可覆盖我县贫困人口中的 1.2 万 60 周岁以上的贫困人口,这样我县就可以把农村低保制度与新农保制度衔接起来,扩大覆盖范围。加上逐年低保扩面,在二、三年内可实现所有贫困人口救助、保障式扶贫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到户扶贫、特色 产业 扶贫、培训转移扶贫、搬迁扶贫等,提高自我脱贫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在三年内基本消除8贫困现象是可以实现的。三、具体工作措施:1、调查摸底,明确救助对象。为了使“贫困家庭 ”资料真 实可靠,需各 级单位层层把关,对各镇(街)上报的贫困家庭采取村委盖章、镇(街)党委盖章的方法,确保调查

14、的“ 贫困家庭 ”符合救助条件。名单上报后,县机关干部逐户进行走访, 对贫困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最终筛选确定救助对象。 2、分类帮扶,确保活 动实效。对有创业项目但缺乏资金的贫困家庭,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提供资金支持。如贫困户李某,想投资开办养鸡场,因资金缺乏无力开办,可提出书面申请后由政府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对不确定项目但想上项目的贫困家庭,县政府联系创业指导办公室对其进行培训,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论证后,有兴趣的家庭可以实施。对生活特别贫困又无法经营项目的特困家庭,由政府提供爱心救助款。 3、分步实施,注重 项目脱贫。在“贫困家庭救助行 动 ”中,我 们更加注重帮助贫困家庭新上项目,

15、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分步实施的方法,真正使这一行动成为创业脱贫的有效途径。一是调查论证从业项目。对要救助的贫困家庭,县、镇两级干部逐户走访, 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和从业愿望等方面的情况。对其计划9上项目的县场前景、可行性进行县场调查、论证,避免盲目上项目,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脱贫一个。二是规范基金使用。为了规范救助基金使用,我们制定了救助基金使用合同,由甲方县政府、乙方贫困家庭和丙方镇政府共同签定,合同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上,救助基金每人不超过5000 元,被救助的贫困家庭需利用两年的时间,分年度还清救助基金款,用于下一轮贫困家庭的救助。镇(街道)政府要对贫困家庭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督促

16、,合同到期要及时督促贫困家庭还款。通过这种无息贷款帮扶,形成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循环滚动的救助机制。 4、定期回访,抓好跟踪落实。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县政府明确了包镇责任制,包镇干部要定期与镇(街)贫困家庭联系,了解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镇(街)与贫困家庭建立了“ 亲情联系卡” ,贫困家庭在生产环节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及时与镇(街)干部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后续服务。四、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很多贫困家庭对上级部门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例如小额贷款)不是非常的了解,错失了创业脱贫的最佳时机。也有些贫困家庭一味的抱怨命运,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另外,在报纸 、网 络等媒体宣传不到位,很多爱心人士不知道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救助。 2、自身素质不够,帮扶意向无法达成。 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家10庭不满贫困的家庭生活现状,有强烈的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