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一)课程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22733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车(一)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行车(一)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行车(一)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行车(一)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行车(一)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车(一)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车(一)课程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D 站的位置、性质和主要任务A B C DEF G区 段 站 编 组 站a gD 站位于两个编组站 B、F 之间,属于横列式区段站,到发场和调车场在正线的一侧。该区段站同时承担着客货运输的任务,主要工作是供应机车及整备机车,并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另外,还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以及客、货运业务。第二节 D 站的主要技术设备(1)客货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一个、旅客及货物站台一个、货场一个(2)运转设备:正线两条(可以通行超限货物) ,上下行分别开行、到发线 8 条(其中两条可以通过超限货物) 、调车线 9 条、牵出线 2 条、机车走行线 1 条、机车出

2、入段线 2条、专用线 2 条、跨线桥 1 座、小能力驼峰一个(3)机务设备:机务段一个(4)其它设备: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如信号、通信、给水、排水、电力、照明、技术办公室房屋以及城镇道路的平(交)设备等。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铁路车站每天办理大量的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作为车站主要作业对象的车流,无论其流量、流向、不同性质车流的比重、以及其组织的质量等、对于车站的技术作业和设备运用、都有重大的影响。车流分析的目的就是对车站的车流的动态实施适时的监督和系统的分析,掌握其变化的规律,研究制定车站技术作业和设备运用的全局性战略部署,或者针对某些作业环节、某项设备运用做出局部性的调整措施,以适应一定时期的

3、车流特征,保证车站的运输生产的顺利运行。车站到发车流数量的分析以车流汇总表所列的统计或计划车流资料为依据。第一节 D 站编制 D 站车流: 见附表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1) 车站办理车数 34107510N发重 空接重 空办(2) 中转重车数 986无 调重有 调重中重(3)中转空车数 5N中空2(4)装车数、卸车数、接空车数、排空车数 59N1890U14空排空接卸装 ,(5)无调中转车数 6N无 调空无 调重无 调中无调中转车数占接入重空总车数的比重为: %79.501386接重 空无 调中无 调接 总(6)改编车数 897463NUN )(空卸有 调空有 调重改改编车数占接入总车数的比

4、重为: %7.5210389接重 空改改接 总第三节 编制 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1)D 站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始发列车表 :方 向 列 车 到 达 列 车 种 类 编 组 内 容 编 成 辆 数 一 昼 夜车 流 量 编 组 列数 车 次B 直 通 B及 其 以 远 45 180 4 20002-20008C 区 段 C及 其 以 远 45 135 3 30002-30006C-D 摘 挂 按 站 顺 编 成 组 =45 29 1 43052F 直 通 F及 其 以 远 45 270 6 20001-20011E 区 段 E及 其 以 远 45 180 4 30001-30007D-E 摘 挂

5、 按 站 顺 编 成 组 =45 44 1 43001D站 列 车 编 组 计 划 及 自 编 始 发 列 车 表 CE(2)D 站车流表直 达 直 通 区 段 摘 挂 计 直 达 直 通 区 段 摘 挂 计 到 达 出 发 计 合 计上 行 0 0 11 11 0 5 2 1 8 0 4 3 1 8 11 11 22 38下 行 0 0 11 11 0 6 4 1 11 0 6 4 1 11 8 8 16 38总 计 0 0 22 22 0 11 6 2 19 0 10 7 2 19 19 19 38 76到 达 解 体 自 编 始 发 中 转 列 车D站 列 车 流 表列 车 种 类方 向

6、旅 客 列 车 货 物 列 车终 到 始 发 通 过 合 计(3)车流图370486 270180 44495352 180135293A B C D E F G(4)列流图:11001、11003、11005、11007、11009技术直达列车:585801、85803始发直达列车:221505、21501、21503、21507、21509、21511直通列车:632501、32503、32505、32507区段列车:443051沿零摘挂:1A B C a D g E F G11002、11004、11006、11008、11010、11012、11014、11016、11018技术直达列

7、车:585802、85804始发直达列车:221102、21104、21106、21108、21110 直通列车:5 32002、32004区段列车:243002沿零摘挂:1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由于编组不同的到达站列车和向不同作业地点送车的需要,调车场线路必须固定其用途,以便在不同的线路上分别集结不同种类和不同去向的车辆,使解编作业有秩序地结合进行。第一节 确定线路分工原则4(1)到发线固定使用原则:1、均衡使用到发线,使每条线的接发列车数或总占用时间大致相等;2、合理利用咽喉区的平行进路,使作业量不至过分集中于个别咽喉道岔。(2)调车线固定使用原则:1、适应车流强度的需要,对车流量大的

8、租好应拨给较长的线路,并尽可能在中间线束中选用,以减少整理次数和转线时间。2、平衡牵出线的作业负担,把车流强度大的去向分散固定在连结于不同牵出线的调车线上,以期均衡牵出线的负担,减少待编时间。3、减少调车作业干扰,接发列车、机车出入段及调车作业的交叉干扰最少,有利于提高作业安全和效率,同一编组去向的车流尽量集中在一个调车场集结,以压缩车辆集结时间和简化车列的编组作业。4、照顾车辆溜行性能;5、便于车辆检修和其他作业。第二节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计算线路容车数的公式: 3.14/0LM)( 有 效容 第三节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线 路性 质 股 号 有 效 长 容 车 数 线 路 分 工 880

9、 59 下 行 旅 客 列 车 通 过 880 59 上 行 旅 客 列 车 通 过 , 上 行 超 限 货 物 列 车 通 过3 880 59 上 、 下 行 旅 客 列 车 到 发 , 上 行 无 改 编 货 物 列 车 到 发4 880 59 上 、 下 行 旅 客 列 车 到 发 , 上 、 下 行 无 改 编 货 物 列 车 到 发5 850 57 下 行 无 改 编 货 物 列 车 到 发6 850 57 下 行 货 物 列 车 到 发 , 下 行 超 限 货 物 列 车 到 发7 850 机 车 走 行 线8 870 58 上 行 无 改 编 货 物 列 车 到 发9 875 5

10、9 上 行 无 改 编 货 物 列 车 到 发10 855 57 上 行 到 达 解 体11 855 57 上 、 下 行 到 达 解 体 , 上 、 下 行 超 限 货 物 列 车 通 过12 855 57 集 结 F及 以 远 车 流13 855 57 集 结 E及 以 远 车 流14 745 50 集 结 D E车 流15 745 50 集 结 D-C车 流16 860 58 集 结 C及 以 远 车 流17 815 54 集 结 B及 以 远 车 流18 725 48 货 场 作 业 线19 815 54 专 用 线 作 业 线20 815 54 机 动 线正 线到 发线调 车线第四章

11、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1)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5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区 段 直 通 1 2.0 1 6.0 2 5.0 7 1.0 25摘 挂 1 2.0 1 6.0 1 5.0 7 1.0 20溜 放 总 钩 分列 车 种 类 空 钩 牵 出 推 送(2)编组调车时间标准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 钩 数 钩 分区 段 直 通 2 5.0 2 4.0 4 1.0 1 6.0 1 2.0 30摘 挂 4 5.0 2 3.0 10 1.0 1 6.0 1 2.0 44转 线 空

12、钩 总 钩 分列 车 种 类 挂 车 推 送 溜 放(3)取送调车时间标准挑 选车 组送 车走 行 捣 车对 货位回 程走 行 合 计去 程走 行收 集车 辆回 程走 行分 解车 辆 合 计货 场 6 9 4 4 7 30 10 7 4 9 4 24第 一 专 用 线 6 13 5 4 10 38 10 10 4 13 3 30第 二 专 用 线 6 10 5 4 8 33 10 8 4 10 3 25取 车送 车调 移作 业 地 点(4)其它作业时间标准到达技术检查 30 分钟 始发技术检查 20 分钟货运检查及整理 15 分钟 车号员核对现车 10 分钟到发车长现场交接 15 分钟到发车长

13、办理票据交接 10 分钟出发车长接受列车和司机联系 15 分钟 车长准备发车与发车 8 分钟 (与检查平行作业 3 分钟)调机技检、整备 1.5 小时 (一次 1 小时,一次 0.5 小时)调车组交接班 0.5 小时 调车组吃饭 0.5 小时/班装车工作 2.5 小时 卸车工作 2 小时调机等待 2.5 小时/日调机其他调车作业(整场、临时甩车等)2 小时/日占用咽喉道岔 5 分钟调移时间 10 分钟准备解体 10 分钟 挂车及试风 4 分钟6第二节 确定 D 站调车作业及车数量和分工(1) 调车工作量 其 它 作 业取 送整 场调 移编解调 ttttttt作 业 名 称 列 车 种 类 单

14、位 作 业 时 间 数 量 总 计区 段 直 通 列 25 17 425摘 挂 列 20 2 40区 段 直 通 列 30 17 510摘 挂 列 44 2 88货 场 次 30 3 90专 用 线 1 次 38 2 76专 用 线 2 次 33 4 132货 场 次 24 3 72专 用 线 1 次 30 2 60专 用 线 2 次 25 3 75取 送 结 合 货 场 次 40 1 40调 移 货 场 次 3 34专 用 线 1 次 1 30专 用 线 2 次 3 36整 场 、 甩 挂 次 120 120 t调 =425+40+510+88+90+76+132+72+60+75+40+3

15、4+30+36+120=1828取 车调 车 工 作 量 计 算 表解 体编 组送 车(2)调机作业中断时间 其 它吃 饭交 接 班调 车 整 备 tttt中 断 原 因 每 次 中 断 时 间 中 断 次 数 一 昼 夜 所 需 时 间 ( 分 )调 机 整 备 一 次 60分 , 一 次 30分 2 90交 接 班 30分 钟 2 60吃 饭 30分 钟 2 60调 机 等 待 150分 钟 1 150总 计 360调 车 作 业 中 断 时 间 表(3)调车机车台数 29.)40/(82t4/tM)( 中 断调故应配两台机车。(4)调机分工一调是驼峰调机,以解体为主,兼取送专 2 线车辆。二调是牵出线机车,以编组为主,兼取送货场和专 1 车辆。第五章确定 D 站技术作业过程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7在编制列车技术作业过程时,凡可以提前办理的作业或辅助工作,都要预先办理,凡可以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