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2648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著名学者王开岭曾说过:“在古代,语文课是人生课。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道德,情感美学与理想人格。 ”十几年前,清华附小就提出了“语文立人 ”的构想,并确立了培养具有天下情怀和完整人格的孩子的价值目标。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既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学生,而且要用高尚的人格去拥抱学生,肩负起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实现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神圣使命。 一、 “语文立人 ”内涵的解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

2、是培养孩子的四种核心素养。首先是敏而好学的积极态度。小学生要永远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学而不厌,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广泛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并能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是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小学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社会小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爱集体、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决心,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具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

3、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与交往。 再次是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小学生应该具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诱导学生学会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鼓励小学生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敢于追求和创美好事物,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做到形象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 最后是与时俱进的应变能力。小学生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具有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生活,要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新,顺应发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大胆尝试寻求解决方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

4、如何使每个学生都“立” 起来 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阅读是时代对语文素质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阅读之前,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这样阅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这样就能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学会浏览,并能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提取文章精要。 重视传统文化的滋养。学习方法的培养固然重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不容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在学生的心间

5、播下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不断的熏陶和学习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使之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拥有梦想与追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未来人才。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小学语文课堂还要引发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语文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寻找课堂与生活的切入点,把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例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雾霾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孩子都立起来。“语文立人 ”就是要求语文教学以塑造学生高尚的价值观念和完整的人格为宗旨,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真正认清自我,认识世界,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编辑 张晓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