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垒课程纲要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625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浩垒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沈浩垒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沈浩垒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沈浩垒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沈浩垒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浩垒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浩垒课程纲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高 二 数 学 课 程 纲 要(必修 5)沈浩垒课程类型:必修 授课时间:4560 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高二一、课程目标(一) 解三角形1、在已知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过程,发现新的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2、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 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推理运算能力。(二) 数列1、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感受等差、等比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

2、,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特征,经历探索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过程,感受倒序求和、错项相减等思想方法。3、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体会归纳、演绎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运算能力。(三)不等式 第 2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1、通过具体情况,感受不等关系的广泛性,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与价值。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4、认识、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进行简单应用。5、通过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

3、、方程、函数之间的联系。6进一步培养代数推理论证与运算求解能力(不等关系下的推理论证、运算求解能力)二、 内容安排(一)内容、要求、课时分配序号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应用) 52 应用举例 掌握(实际应用) 53 小结复习 掌握 24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了解(体会、会求) 25 等差数列 掌握 56 等比数列 掌握 57 探究性学习 应用 28 小结复习 掌握 29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了解(感受、模仿) 3 第 3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1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初步掌握(理解、操作、应用)611 简单线形规划 理解(操作、会、初步应用)6

4、12 基本不等式 理解(探索、会、初步应用)513 学段末复习 理解、掌握、应用 614 课时合计 54(二)重点、难点分析1、 解三角形(1) 重点:(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度量;(b) 测量和计算实际问题。(2) 难点:(a) 探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b)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和实际应用。2、 数列(1) 重点:(a) 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求和公式;(b) 概念、公式、性质的应用。(2) 难点:(a) 探求等差、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b) 有关知识的灵活应用; 第 4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c) 数列建摸。3、 不等式(1) 重点:(a)

5、 不等式基本性质(b)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c) 简单线性规划及应用;(d) 基本不等式 及应用。(2) 难点:(a) 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证明;(b) 基本不等式的探索、证明、几何意义;(c) 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d)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建模应用。(二) 内容的调整与改进: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与改进:1、 增加:(1)解三角形:复习初中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等与不等关系。(2)数列:等差、等比数列基本性质,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象与单调性。(3)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糖水不等式、二

6、维、三维柯西不等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求根公式。2、 更换: 第 5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1)解三角形:用三角形外接圆证明定理或用正交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并将例 1、例 2 更换为不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的三个问题:唯一解(B=60 b=5cm,c= cm),两解(B=30 ,b=5cm,c= cm)无解(B=60,b=5cm,c= cm)(2) 数列:更换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推导方法,更换个别问题背景。(3) 不等式:更换基本不等式发现与证明的过程,直接利用 发现、导出。3、调序:三角形面积公式放在余弦定理之前,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改为探究总结解法 应用举例。4

7、、删除:删除习题与复习参考题中超过学生能力的题目。5、整合: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建模整合复习;部分探究与发现与课堂教学整合;“阅读与思考”与研究性学习整合。6、教学体系重新构建(略)。 三、 实施过程(一) 教学资源分析:1、 教师资源:专业水平、团体力量、2、 学情分析:大部分来自城市,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3、 设备资源;校园网、计算机、投影、课件、几何模型、学生用计算器等。(二) 教学流程设计 第 6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1、 解三角形:从回顾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入手,探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解三角形训练,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测量

8、和几何计算,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数列: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感受数列的函数特征;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等比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通过应用、训练,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培养推理运算能力;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并发现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建立数列模型并求解,培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3、 不等式;通过具体情景,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通过探索、证明,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借助函数图象

9、了解不等式、函数、方程的联系,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并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体会“以线定界,以点定域 ”的方法;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并解决的过程,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和几何意义;经历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学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如矩形的面积一定时,在什么情况下周长取到最小值;矩形的周长一定时,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 第 7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三) 教学中应注意

10、的问题1、 解三角形的教学要重视正、余弦定理在探索三角形边角关系中的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正弦定理,什么情况下运用余弦定理,在什么情况下有解,解唯一,什么情况下无解或解不唯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正、余弦定理是解决测量问题的一种方法,不必在恒等变形上进行过于繁琐的训练。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这两种数列的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两种数列类型的作用,感受其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3、 在数列中,应保证基本的训练,引导学生必要的练习,掌握数列中各量之间的基本联系,体会化归与方程的思想方法。训练要控制难度和复杂程度。4、 不等式教学中, 应

11、注意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背景;通过举反例或推理论证,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几何意义、推理论证及简单应用理解基本不等式 。5、 应通过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应的方程和函数的关系,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了解代数解法,尝试设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上午程序框图。6、 应通过直观描述,理解画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会线形规划的基本思想,并能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一些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 第 8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7、 本学段教学中,要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12、重视引导学生对公式、性质、原理的理解,通过适当的有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运算能力。8、 要引导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组)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逐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本学段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之一。四、 课程评价(一) 对教材的评价1、 优势:(1) 注重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重视认知规律,可读性强;(2) 设置“阅读与思考”、“ 探究与发现”等,渗透数学文化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重视实际应用问题是设计,便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2、 不足:(1) 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排列顺序有待进

13、一步商榷;(2) 课后习题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二)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1、 自我反思评价2、 同伴研讨评价(三)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 出勤:每节课都要清查缺课学生,下课后调查原因,学段末统计出勤率。 第 9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2、 学习状态:(1)课内即时评价:对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表现随堂作出及时评价,学段末综合每个学生的表现,按等级 A、B 、C 作出定性评价。(2)课后自主学习与作业评价:对学生个体课后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书面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单元达标测试等及时反馈评价,学段末综合每个学生的表现,按等级

14、A、B、C 作出定性评价。3、 研究性学习评价:按学校评价办法执行。(四) 学分授予:1、 原则: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分(1) 出勤率不足百分之九十;(2) 学习状态评定等级为 C;(3) 学段末达标测试成绩达不到合格线。2、学段末学科成绩以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告知本人和家长。(五) 学段末教学达标测评1、 量标测试重点:(1) 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能力;(2) 推理运算能力;(3) 方程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画法、线形规划的基本思想方法。 第 10 页,共 10 页 巩义二中东校区2、 量标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要求(测试水平)序号 测试内容 课程目标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掌握 2 解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