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2618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并且通过作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概述出发,阐述“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概述 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行作文教学讲解时,往往采用一种老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生搬硬套为主,这造成了学生作文写作的依赖性,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作文先导

2、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作文为语文教学的先导,并将写作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写文和说文,同时将写作、识字、阅读、生活、兴趣等因素融为一体,可以扫除写作教学中的各个盲点,在“由整到分” 再从“由分到整”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 二、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的高效应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开展“作文先导式” 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是逐步、逐层次进行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若是没有在拼音以及字词这些基础问题上进行把关,那么写作教W 也将无从谈起,并且会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汉字的认识教学开始,采用“作文先导

3、式” ,在提升学生字词掌握能力同时,实现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将成为教师最好的一个利用工具。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两个例子,如在学习“家” 这个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是这样一个动画,在一个宽阔的院子中,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猪,这就是一个家。或者学习“好” 这个字的时候,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一起游戏玩耍就是“好” ,这样的识字教学生动有趣,每一个文字都像是一个故事,学生在看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认识了文字,而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发挥这种文字想象力,结合以往学过的文字故事去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也是“作文先导

4、式” 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体现。2.营造“作文先导式 ”环境,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作文先导式” 环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够体现出“作文先导式” 环境呢,在这里笔者举如下教学事例。如,在进行小池这首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将小池中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展开,如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从洞口中流出,但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几棵小树柔枝婆娑弄影,空灵而又曼妙的映照在树池之中,而它将小池仅仅遮盖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博爱的长者一般,池面含苞待放的荷花刚绽放出尖尖的一角,却足以让蜻蜓立在上

5、方,这个场景是多么的神奇与美妙。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这样讲述故事,即使逻辑不通也没有关系,通过这种气氛就足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除此之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营造“作文先导式” 环境,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在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可能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教学不断有助于教学气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作文先导式” 教学。 “作文先导式” 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提升双方互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进行关于写人或者外貌方面的写作教学时,这对于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并且很难集中注意力观察的小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为此在写作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这样的互动,如,让学生观察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今天的着装或者外貌,以及相处过程中感受对方的性格特点等,而当学生描述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说说自己眼中的学生。 “作文先导式” 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以写作教学带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由整到分” 再从“由分到整”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输出,因此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李淑月,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