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449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机盎然。按理论说,学生应该十分喜欢。事实上不少学生除了被迫应考进行一些操练外,感到语文索然寡味。少读少写,甚至不读不写,无求知的欲望,这是很可悲的。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没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缺少旺盛的求知欲,怎么可能真正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创造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在活动创造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和情绪障碍乃至于一些心理异常和

2、问题行为,并未起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采取简单化的方法加以对待。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重视和加强创造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辅导,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理论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一、 消除自卑与与怯懦-强化创造动机训练学生在思考或探索新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胆怯或自卑现象,例如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某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总认为“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行” ;当老师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成分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也往往一开始就担心“这个事情太复杂,我做不了。 ”他们在问题面前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和勇

3、气,常常放弃探索和创造,不敢迈出勇敢的一步。2人们常说,自尊是成功的起点,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做为老师面对学生的胆怯或自卑现象,就应该多给以鼓励和期待:“你能行” “试试看”“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从入小学开始,就有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其愿意创造并力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以“一定要成功”的积极心态去挑战新问题。当然,这种高成就的思想,要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抱负之上。在创造活动中,我们应给学生提出适合其能力水平同时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让他们在获得成功中增强自信,久而久之,那种自卑与胆怯也就会逐渐淡化了,在创造活动中通过努力取得每一

4、点进步时,老师又应及时给予反馈并加以肯定和表示赞赏,让其享受成功的快乐,产生自豪感,增强不断创造,继续取胜的信心和决心。二、 克服急躁与焦虑-保持愉快平稳的创造心境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如有些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始阶段,有时过于自信,缺乏冷静,有些学生则处于过度的或长期持续的焦虑之中,两种情绪反应,不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冷静地对待和思考问题,这样在创造活动中就能安静下来,在愉快平静的心境中努力探索前进。另外,我们还应该多关心学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使生活有规律,有张有弛。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要根

5、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安排一些文体活动,调解他们的情绪,解除他们的心理紧张,起到科学用脑,积极休息的效果。三、 避免消极定势-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定势的消极影响是缺乏自主,独立的思考。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思维3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训练。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趣,所以我希望取怀疑态度。 ”因此,不盲从,不受定势影响,有所创新,这正是创造性的一种宝贵心理品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改变管理方式,创立民主合作的群体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善于提出问题,而且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研究去解决问题,即使学生的怀疑和思考是错的,教师也不要批评和训斥,而应肯定和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然后再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只

6、有经过这种长期的疏导和训练,学生才会逐步摆脱定势的束缚,学会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四、 改变孤僻与自傲-学会合作“攻关”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他们所在的群体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然而,我们也常常看到,在所教学生在创造活动中,由于性格上的害羞,孤僻或自傲,常把自我封闭起来,很少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一些自傲,固执的学生常常过于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拒绝别人正确的批评与建议。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耐心地劝导他们,让他们明白: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的,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群体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

7、和彼此切磋,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而长期形成的自傲和孤僻,则有碍于问题的成功解决。所以必须从小就教育学生确立团队意识,学会合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创设“群体创造氛围”,倡导师生平等,教学民主,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相互切磋,主动关心他人,乐于接受别人的指点和提示。在每次活动之后,再组织集体评议,共同检查总结和评价,总之,教师要通过努力,尽量为学生提供4一个安全、信任、接纳的创造环境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宽松的心态下,自由地探索,充分地表现,并通过人际交往,协作攻关,共同完成创造的任务。五、 帮助学生摆脱抑郁与消沉-加强耐挫力的培养任何创

8、造探索活动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学生由于年纪轻,缺少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失败,就会出现这两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种情况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一筹莫展,甚至于由此消极下去,不愿再尝试性的创造活动;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常采取一些攻击性行为,如撕坏作业本,摔坏实验标本、操作工具等。以发泄心中的懊恼。也有些学生在创造活动中总希望既无须辛苦操劳,又没有任何困难和风险,他们 往往沉溺在幻想中,希冀创造的成功。遇到上述情况,首先应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创造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在憧憬创造的成功时,又不能回避创造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告诉学生,从事任何创造活动,事先都要有迎接挫折和困难挑战的心

9、理准备。当学生遇到暂时性挫折和失败时,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有人形容这种鼓励犹如抛给溺水者的“救生圈。 ”同进,我们还应及时地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对挫折和失败进行合理地归纳,冷静地总结教训,变挫折为动力,在失败中实现心理的升华,以增强创造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帮助学生迁移创造情境,调整创造方案,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在创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加强教育和管理的科学性,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立足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学生在创造活动中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和接连不断的挫折。从而促使学生在层5层推进中,时时有进展,处处有成功,逐渐养成咬定目标,穷追不舍的良好意志品质。做好创新活动中的心里辅导,不仅有利于创造活动和创造教育的开展,而且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浅谈在创新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的作用兴隆岗镇中学崔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