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171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摘要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生活背景变化等一系列挑战,面临青少年自身出现的新情况。德育教育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必须迎接新挑战,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适时促进青少年德育的新发展。关键词新时期;新挑战;德育;新课题一、道德教育的新挑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非凡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1这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变化,面对许多方面的新挑战,概括起来主要是:(一)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随着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呈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既可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但又使贪富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矛盾突出,单极化目前占有上风,发达国家凭借知识、技术、聪明和思想的输入成为决策世界经济的头脑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2经济全球化后,我们的体制、制度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有的要进行修改,社会文化层面也会更加开放,外来的东西会更多地冲击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多元经济与多元文化必然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青少年淡化国家观念,消减民族意识,扩大了对传统的反叛。因此越是全球化,越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青少年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既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又不失去民族性,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所以应对全球化,我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如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青少年德育面临的严重挑战。 (二)中国入世提出的挑战中国已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WTO 是一个全球性跨国经济组织,它有一系列经济、商务活动规则,但同时这些规则也是一些道德和行为规则。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熟悉、熟悉并运用这些规则,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影响越来越大。它跨越国家、地区和民族界限,一方面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国际意识和国际

4、认同感,但又一方面同样轻易使青年人淡化国家意识和传统观念,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思想观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如何既适应 WTO 规则,又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想行为规范,使青少年德育面对新的挑战。 (三)新的科技革命提出的挑战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熟悉、控制自然及人自身的能力。但科技从来都是双刃剑,当科技应用于社会时,它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比如科技推动了工业发展,但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日益严重的空气、土地、水资源等环境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挑战;比如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的生产手段、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但也导致了计算机犯罪、高智能犯罪等社会问题;比

5、如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克隆动物,但它同时也可能克隆人,给人们的伦理、法律秩序、对人自身的尊严都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所以科技应用于社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科技与道德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科技发展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未必使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步提高,相反,可能是物欲横流,人欲横流,使社会生活潜伏着高智能化犯罪等严重的危机。如何使青少年在把握现代科技的同时,树立高尚的责任感、道德感,学会严厉地做人,是青少年德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利益多元化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多元化、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方式多元化,人们的利益也出现了多元化。人的动机是受利益驱动的。由于利益关系的驱动,人

6、们可以激发积极性、创造性,但利益也驱动一些人私欲膨胀,导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如当官的想一步登天,经商的想一夜发财,做学问的想一举成名。社会上浮躁不安的情绪时有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中,有着强烈的不公平感。人们的经济地位有了较大差别,人们拥有的资本各不相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经过研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拥有状况为指标,划出中国十大社会阶层。3这些阶层中有的属优势阶层,有的处于经济地位较低阶层。通过阶层划分可以看出,我们正由一个经济资源分配比较平均的社会,变成经济地位日趋分化的社会。由此,如何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环境下,在生活背境、家境背境、经济背境日趋分化

7、的条件下,使他们树立集体观念,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对青少年德育的严重挑战。 (五)信息网络化、多元化提出的挑战网络的发展使人们日益离不开它,象我们离不开用电一样。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信息量、提高了生活的选择性。网络是开放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使用网络的人是各不相同的,网络又是包罗万象、纷呈复杂、难以控制的。网络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较高的,人们要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又要具有分析、处理、吸收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能用最少的时间,从大量信息中获取最有价值的有用信息。网络使人直接交往减少,人也面临着情感的变化问题。网络具有交互作用,不同于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功能发生根本

8、变化,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在网不行换一个网站,老师不行从网上找一个讨论。 )这个不喜欢找一个喜欢的人和事。所以网络使教育的手段、方式、过程,甚至师生关系,人们的观念都发生革命性变革,如何应对网络化同样对青少年德育提出严重挑战。 (六)中国社会转型提出的挑战我国社会正在发生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要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从而引发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职业的流动等。教育要适应这种流动性和变化性,引导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应变的观念。经济

9、体制的变化,导致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人们经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差距扩大的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发生变化,教育出现多样化。教育收费问题,使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更为突出,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选择,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选择,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发生了变化。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教育,浓厚的商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在互相撞击,就业的压力迫使在校生各自做出不同的选择。所有这些使青少年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二、应对挑战的对策思考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变化,青少年德育必须进行新的变革,加快德育创新,全面推进以品德教

10、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一)教育要树立全球眼光,重视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开发教育要面对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不仅能适应国内的市场与竞争,而且要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要实现国际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使青少年具有在全球知识和经济平台上工作的能力。由此,教育要树立全球眼光,要把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应当说,目前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相当的科技知识和一些现代性思想品质,比如较为鲜明的主体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但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观念、心理素质方面还有不少欠缺。现代社会开发人的智力非常重要,但只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人的成功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

11、同作用,有人曾做过调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最高的,而他们的坚韧不拔、执着精神确是惊人的。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成就 20%归于智商,80%归于情商。4谁的情商高,谁的优势就大,成功机会就多。情商也就是自动自发、眼光放远、自我熟悉、控制情绪、人际技巧等一系列非智力内容。非智力因素实质上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些做人处事的能力。所以,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主导作用,善于发现和诱导隐藏在青年身上的潜能和个性品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要从重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多地伸展到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更多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情感意志、伦理

12、规范、思维方式等内心的精神领域。 (二)教育必须注重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就学校教育而言,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从重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直至注重提高素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流传一个闻名的比喻,即给学生干粮不如给学生猎枪,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青少年能力的重要性。恢复高考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流传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强调的是学习和传授知识。九十年代以后人们更加深刻地熟悉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加重要的东西,有对人才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或者说有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其核心是“做人” 。从而主张教育应实现传授

13、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现代人才培养的理念,不是以技能为本,而是以素质为本。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规律和社会变化对人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否则,我们培养的人,可能是有智商没有聪明,有知识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信念,有青春没有责任,那将是十分危险的。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教育就能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三)必须重视德育创新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约束人,教育概念,首先是一个品德概念。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部分内容,绝非全部,教育更为主要的使命是铸造健康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面对各种复杂的变化与挑战,教

14、育包括德育要不断创新,以应对新的变化,引导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构建青年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柱。德育的根本目的要立足于构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控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个性。青少年不是德育的客体,而是主体,德育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德育不仅成为社会的要求,更成为青少年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德育模式上,构建情感型德育。教师不仅是师,更是益友,教师要强化感情投入,真正以情感人,要满怀热情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要重视隐型德育的作用,充分挖掘科学精神在影响人性方面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科学精神就是品德,就是真理。要重视氛围型德育。营造一个利于树立崇高道德观的环境

15、,德育远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在的行动,要让他们懂得智育可以用分数衡量,德育也有客观标准。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就是德育的直接标准。不说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话,不做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事,这就是我们要倡导的德育氛围。有人形象地说,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的水,水是什么味,泡出的菜就是什么味。只要我们的教育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我们就能孕育出高尚的人格。 (四)必须不断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德育的理论研究变化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环境在不断变化,青少年在不断变化。必须经常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调查,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他们的所思所为。只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才能与他们的思想

16、共鸣,才能以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方式介入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面对多变的世界,学会变化,学会应对是德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不能把时尚的就作为进步的,不能把传统的视为消极的,也不能把低下的风尚或西方的价值标准加以推崇。也就是说既不能以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性标准要求青年,也不能按西方的标准要求青年,而只能是以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观念要求青少年。对青少年中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应加以引导,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对青少年中个别的问题,也要做个别咨询式的具体的分析,真正使德育成为一种人文关怀,并关怀到一切人。参考文献1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20021118。2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窦胜功。智商情商测试 M。辽海出版社,2001。 首页上一页 1 下一页尾页 相关热词搜索 : 高等教育数字化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