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22137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视角 摘要:乐清市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块状经济和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使镇域经济发展出现非均衡现象。以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解释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现实表现,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关键词:镇域经济发展;“缪尔达尔赫希曼” ;模型;乐清市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凭借区位优势,走上了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小型化、多元

2、化、产品特色鲜明的区域块状经济,有学者称之“一乡一品” 、 “一村一品”现象,而这种块状经济的承载体主要是镇级区域。所谓镇级区域(以下简称镇域)是指以行政区划确定的乡镇级别的地理空间,包括了建制镇和乡。县级区域是由镇级区域组合而成。探索镇域经济发展规律,对发展镇域经济、缩小镇域区际差距,实现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乐清市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位列全国县市百强,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当前,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发展现象,研究其发生规律,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对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县域经济的最终均

3、衡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乐清市镇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西北为雁荡山山脉,东南为海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地面积 1 17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270 平方公里,现辖 31个乡镇。2009 年全市生产总值 418.6 亿元,工业总产值 1 087.92 亿元,财政总收入 58.9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 14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 268 元,2010 年,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乐清市名列第十五位。 一、问题

4、提出: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 乐清市自 1992 年进行乡镇撤并工作、1993 年撤县设市以来,镇域经济在民营经济和城镇化的支撑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些区域依靠自身要素积累或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而有些区域由于区位因素呈现出相对的衰落景象,镇级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和差异扩大现象。 (一)镇域工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乐清以工业立市,根据乐清市统计年鉴,1993 年第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二产业在国内在产总值的比重为 58.4%,2009 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 60.4%。镇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了各乡镇

5、的经济状况。当前,镇域工业经济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2009 年,各乡镇工业总产值均值为 362 639 万元,高于均值的乡镇有 7 个,比例为 22.58%;低于均值的有 24个,所占的比例为 77.42%(见下页表 1) ;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 54 亿元的乡镇有 4 个,占 12.9%,低于 18 亿元的乡镇有 21 个,占 68.74%。2009 年乡镇工业生产总值排位前四位为是柳市镇、北白象镇、乐成镇和虹桥镇,工业产值分别是 375.6 亿元、182.3 亿元、129.6 亿元、82.3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0.9%,相比其他乡镇,工业经济聚集明显。在南片区域中,2009 年县

6、西 8 个乡镇 的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为 754.5 亿元,占全市总额的 69.47%,如果再加上乐成镇,比例将达到 81.42%。南片区域工农产值均值是中片区域的 5.89 倍,是北部区域的 28.83 倍(见表 2) ,南片、中片、北片差距明显。因此,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塔”型结构。处于顶端位置是柳市镇,次之是 3 大集镇,再次之是 7 个乡镇,最下层的是 21 个乡镇;从空间分布看,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县西高于县东”特征,整体呈“南强北弱”格局。 (二)镇域产业特色的非均衡分布 块状经济是乐清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乐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

7、作 独家原创 4 / 13清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活跃的民营经济使各乡镇经济特色进行了分化,形成独特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发展模式。这种“森林”化而非“独木”的经济集群大大促进了乐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其吸引力越来越强,使更多的同类企业加入到块状经济中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目前,乐清构建了以电器、电子、建工钻头、休闲服装、机械仪表、精密模具、造船工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见表 3) 。柳市的电器、虹桥的电子,芙蓉的钻头、乐成的头盔摩配、虹桥和清江的精密模具、北白象和磐石的服装以及黄华和七里港的造船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镇域人口的非均衡分布 从户籍登记看,乐清市乡

8、镇人口规模等级普遍不高,分布细碎,集中度不高,但镇域之间差距也是比较明显。2009 年,各乡镇人口平均数为 39 512 人,高于均值的乡镇个数为 7 个,占 22.5%(见表 4) 。其中,人口超过 10 万的乡镇有 4 个,分别是乐成镇 159 552 人,柳市镇 108 107人,北白象镇 105 779 人,虹桥镇 103 799 人;人口在 4万10 万之间的乡镇有 3 个,所占比例为 9.68%;人口在2 万4 万的乡镇有 15 个,占 48.39%;人口在 2 万人以下的乡镇有 9 个,占 29.03%,其中人口最少是福溪乡 6 327人。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

9、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32008 年,四大集镇 集聚了 477 237 人,以 12.9%个数比例集中了全市总人口的 38.96%。如果考虑外来流动人口的集聚和市内其他区域居民离乡居住但不变更户籍的现象,那么,四大集镇的人口集中度将更高。据统计,2009年全市外来流动人口 567 837 人,其中四大集镇聚集了 417 238 人,占全市 73%(见表 6) 。另据保守估计,乐清市山老区人员外出人口约占当地人口的一半,其中有相当部分人群居住在四大集镇。 (四)镇域城镇化进程的非均衡推进 在城镇地理空间分布上,小城镇 分布非常集中。全市乡镇分布密度为 2.63 个/百平方公

10、里,其中建制镇的分布密度为 1.78 个/百平方公里。三块平原面积为 330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28.1%,集中了 21 个建制镇中的 17个,平原地区建制镇分布密度为 5.15 个/百平方公里;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四大集镇,均位于南部与中部的平原地区。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镇域间分布不均,乐盐片、柳象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 2005 年为 31.6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 79.4%。表 6 表明,作为县域行政中心,乐盐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105.13 平方米,远高于柳象片和虹桥片,但均在国家标准上限 120 平方米以内(见表6) ,而柳象片与虹桥片城市化进程尚待进一步推进。在

11、小城镇的城市化质量方面,乐清市与温州市内其他县市相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3有着不小的差距, “乐清人”对我市的城镇化建设普遍感到不满。近年来,虽然乐清市各级政府非常努力,但成效有限,城镇的发展呈现“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景象。二、理论综述:“缪尔达尔赫希曼” 模型 缪尔达尔和赫希曼对区域不平衡增长的分析有某些相似之处,一些学者将两者理论称为“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高大伟、仵雁鹏,2005) 。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不是同时发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地区由于某种最初契机,获得

12、增长过程中早期优势(初始优势),就会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优势区域会因市场作用而持续累积地加速增长,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效应:一是回流(吸收)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受收益差异吸引而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结果造成落后地区的衰退,区域差距扩大。二是扩散效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出现一定程度的从发达地区又流向落后地区的现象。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回流效应总是远大于扩散效应, “市场力所起的作用是趋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 (陈秀山、石碧华,2000) 。由于循环积累因果的作用使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地理二元经济”结精品文档2016

13、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3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怎样才能限制地区差异的扩大?缪尔达尔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政府应通过不平行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那些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然后通过这些地区的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为了防范积累性因果循环带来的地区差距扩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刺激措施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林元旦,2004)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倡导把非均衡战略看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赫希曼认为,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在巨大的集聚经济效应作用下,要素将向该地区集聚,使该地区

14、的经济增长加速,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核心区。与核心区相对应,周边和落后地区称为边缘区。经济增长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钟有林、李霁友,2009) 。赫希曼强调了市场作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作用,在其分析中认识到,某些非地方性的增长效应可能是消极的,在地理空间的“极”内,经济增长的累积集中将首先加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他确信,长期的地理渗透效应(扩散效应)将足以减少这种差异。然而,赫希曼对渗透效应(扩散效应)能减少地区差异的乐观估计是建立在依靠国家干预的基础上的(陈秀山、石碧华,2000) 。赫希曼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

15、创 8 / 13认为,发展都是通过经济中的主导部门的成长带动其他部门的成长。要研究如何把有限的分配于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中,通过这些产业的优先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卢正惠,2003) 。 综上所述,缪尔达尔和赫希曼都强调市场作用、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对区域差异变动的影响。这种区域差异的变动是通过极化效应(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涓滴效应)展开的(见图 1) 。在市场机制和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作用下,这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是同时存在且同时发生作用的,其结果表示为两效应的合力,区域差距呈扩大或缩小变化。在早期,极化效应可能大于扩散效应,表现为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要素的吸引而使落后地区的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结果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在后期,扩散效应可能 大于极化效应,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