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调研报告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1324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文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文化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 西 文 化 调 研 报 告山西省文化厅 (二00六年十月)目 录一、山西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发展中的文化事业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发挥反哺作用演艺团体在改革中奋进艺术教育取得新进展电影业有待突出重围基层文化站遍布三晋大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改革文化行政管理(二)蓬勃开展的民办文化农村文化大院热闹非凡民办剧团大受欢迎农民书屋遍地开花民间放映队担当重任文化广场方兴未艾(三)在整合中提升的艺术事业戏剧舞台艺术百花齐放具有山西特色和优势的艺术风鹏正举其它艺术创作亦有上佳表现(四)正在崛起的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文化娱乐业繁荣兴盛,综合执法卓有成效二、山西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及主

2、要问题2(一) 正确判断山西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之一:山西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局面已经形成判断之二:挺起山西文化脊梁判断之三:文化强省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二)认真研究和解决制约山西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思想认识模糊第二个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第三个问题:政策法规滞后第四个问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第五个问题:文化建设人才缺乏第六个问题:文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第七个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三、发展山西文化建设的对策性建议第一个对策:建立统一的文化管理格局第二个对策:正确理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第三个对策: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推动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第四个对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第五个对策:

3、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山西文化调研报告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文化厅成立了以厅党组成员为组长的11个文化调研组,下分35个小组,自今年8月以来,分赴全省11个市119个县实地调查,广泛深入了解各地各单位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对调查结果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现将山西文化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综合报告如下:一、山西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我们就文化行政机构、综合执法、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剧团(含专业与民办)、电影业、艺术教育、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演出剧场

4、、美术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吧、音像市场、文化旅游和娱乐业等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本报告所涉及的分析研究内容。在上述项目中,演艺、娱乐、民办文化、文化旅游和艺术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其他则相对落后,在全3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一)发展中的文化事业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发挥反哺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群众的文化与知识需求日益增长,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增长的需求而兴建的,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省目前共有图书馆121个,其中省级馆1个,市级馆6个,县级馆114个,县级图书馆公用房屋建筑总面积7.8万平方米,平均每馆648.2平方米;群

5、艺馆(文化馆)130个,其中省级馆1个,市级馆11个,县文化馆118个,县级文化馆公用房屋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平均每馆949.1平方米。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普遍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2005年全省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财政拨款6018.9万元,比上年增加1246.5万元,增长26.12%。其中,群众艺术馆财政拨款1964.3万元,比上年增加440.1万元,增长28.87%;文化馆财政拨款3373.2万元,比上年增加704.3万元,增长26.39%。全省列入中央补助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52个,截止2005年6月,我省累计完成两馆建设579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补

6、助资金18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3690万元。2005年,依托各级图书馆开展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24个基层站点的安装建设,全省站点达到83个,站点网络基本覆盖全省。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借阅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反哺作用。存在的问题:11个市地群艺馆中有3个市( )有馆无址,4个市( )馆舍面积低于3000平米;118个县级文化馆中有三分之二无事业经费保障。11个市地中除太原市、吕梁地区、阳泉市、大同市、长治市有图书馆外(其中吕梁、大同有馆无址),其余6个市没有图书馆;市县级

7、图书馆馆藏图书陈旧,缺乏更新,全省人均购书经费低于国家水平。目前全省尚有37个县级图书馆、33个县级文化馆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这些馆大多修建于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设施陈旧,严重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演艺团体在改革中奋进。我省素有“戏曲摇篮”的美誉,戏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从业人员众多。在体制改革和体制转换中,演艺团体开始走出困境,初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去年省直5个演出团体自营收入大幅提高,面貌有所改观。目前全省国有、集体戏剧团体共有156个,从业人员8967人,其中歌舞团15个,从业人员1262人;话剧团3个,从业人员296人。2005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场次18289场,全年收

8、入合计25191万元,其中演出收入6174万元。总体情况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存在的问题:一是戏曲剧团多,市场份额少,156个院团中,戏曲剧团占到129个,为院团总数的83,生存空间狭小。二是演出场次多,演出收入少,没有更新设备和扩大在生产的能力,影响了剧目的生产和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剧目多,精品少,据测算,每年至少有1000个剧目在我省城乡舞台上上演,但其中能代表我省艺术水平与戏剧大省地位相当的精品较少。四是从业人员多,尖子人才相对较少,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人才短缺,话剧、歌舞剧人才匮乏,缺乏新生力量;同时,人才流失严重。五是承担的任务多,政策措施少,县剧团基本是自负盈亏;省市团体则

9、是国有性质,只享受国家差额补贴,4其余部分全靠演出筹集,同时却担负着党委、政府的指令性演出任务,负担重沉,相配套的政策措施缺失或滞后,剧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艺术教育取得新进展。“十五”末,全省有艺术教育机构16个,从业人员1465人,年在校学生10000多人,年收入9665.54万元。全省共有文化部门所属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2所,艺术中专10所,分别设有本科、专科、中专及成人本科、专科等多层次的30余个艺术专业,在校学生占全国同类学校在校生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戏剧职业学院和艺术职业学院各2000人左右,运城艺校1200人,另有5所艺校500900人,其余3所艺校400人左右,多数达到和超过全

10、国艺术学校“十五”以来的在校生总数。历届毕业生中,许多人成为省内外各级文艺团体和国家文艺团体骨干,其中不乏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全国“梅花奖”、“文华奖”得主25位,全国性或地区性比赛频频获奖,在连续五届全国戏曲“小梅花”比赛中,我省艺术院校共有26位学生获奖,其中有“小梅花”金奖(第一)。在我省重大文艺活动和省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各艺术院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管理体制不顺,各学校不能完全享受国家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地方教育附加费,政府贴息贷款等;缺少针对艺术职业教育行业的特殊政策,师资缺乏;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不足;艺术教育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现象,不利于艺术

11、事业的发展。电影业有待突出重围。电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对提高大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省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和影剧院情况不容乐观。电影发行方面,除省直及民营单位之外,我省现有电影发行单位 119 个,放映单位 110 个。自 2002 年国家推行电影院线制运作以来,电影行业改革减少了作为中间环节的各电影发行公司的利益,原有的电影发行格局被打破,绝大多数发行公司的主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有的已退出电影市场。譬如省会太原现有太原市电影公司、小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清徐县电影公司共 7 个电影发行单位。除清徐县电影公司办公用房仍正常使用外,其余各家都已闲

12、置或出租。我省各级电影发行单位目前主要业务工作是实施国家农村电影“2131 工程” ,处于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电影放映方面,全省 11 个市中 ,只有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中 5 市有院线放映单位,可以和全国大多数城市同步上映首轮影片,其余朔州、忻州、吕梁,临汾、运城,晋城 6 市成为院线放映单位空白点。由于加入院线的条件限制,我省半数地市所在地和全部的县级放映单位未能进入电影院线,业务经营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生存所迫,纷纷走上出租房产,出让放映阵地的不归之路。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影院已先后改做商用,例如吕梁市曾经是我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较好的单位,但现在仅有的五家专业电影院已相继改为超

13、市,只有少数其他影剧院坚持放映。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县级城区的放映场所六成以上已基本丧失放映功能,名存实亡,其他尚能映出电影的场所业务工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电影公司和影院的收入来自影片的发行与城市电影的放映收入,主要是城市影院的收入。2005 年全省影院票房收入 1000 多万元,其中省会太原占到 800 万元,表明其他市地一级的城市电影发行放映尚有较大空间。具体情形是太原市名义上有 16 家影剧院,其中只有太原影都、宽银幕电影院、长风剧场、中北影城于 2003 年加入了北京新影联院线,可正常排映电影节目(中北影城目前正在重建中) 。影都等 4 个院线放5映单位 2005 年度共放映 21,

14、396 场,观众 392, 502 人,放映收入 5, 832, 710 元;其余 12 家处于完全停映状态。文化站建设亟待加强。乡镇文化站一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全省乡镇街办区划 1516 个,共有乡镇文化站 568 个,占 乡镇总 数的 37.5%(其中,太原市乡镇区划 105 个,有 乡镇文化站 29 个;太同市乡镇区划135 个,有 乡镇 文化站 55 个;阳泉市乡镇区划 179 个,有乡镇文化站 14 个;长治市乡镇区划 146 个,有乡镇文化站 40 个;晋城市乡镇区划 78 个,有乡镇文化站 75 个;运城市乡镇区划 147 个,有 乡镇文化站 65 个;临汾市乡镇区划 171

15、 个,有乡镇文化站 76 个;忻州市乡镇区划 190 个,有 乡镇文化站 90 个;晋中市乡镇区划132 个,有 乡镇 文化站 61 个;吕梁市乡镇区划 160 个,有乡镇文化站 25 个;朔州市乡镇区划 73 个,有乡镇文化站个 。) 。) 568 个乡镇文化站中, 56 个有牌子无人员,其它乡镇文化站人员多数以兼 职为主,只有 较少的一部分文化站有专职文化站辅导员;不开展任何活动的乡镇文化站有 248 个,占 现有乡镇文化站总数的 43%,其余有活动的乡镇文化站,普遍活动单一,主要以 组织开展节日活动为主,基本不开展阵地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投入少、欠账多,据调查,在全省乡镇文化站中

16、,没有任何经费投入的占到文化站总机构的 80以上。更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无活 动场所、无 设施设备、无专职人员,无活 动经费、无活动内容,只有一块牌子,一间房子。吕梁市 11 个县贫困县现有乡镇 132 个, 93 个没有活动场地;运城市 6 个贫困县共有乡镇 70 个,其中仅有 6 个乡镇有文化活动场 地。二是多 头建设,资源浪费。由文明办牵头建设的宣传文化站全省共有 20 多个,与文化站功能重复。三是人员老化、待遇低,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我省 许多地方,文化站辅导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工 资低微,生活得不到保障,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许多文化站文化辅导员每月只有几十元的生活 补贴,忻州、长治等地文化辅导员曾几十次上访,要求解决编制和待遇问题。由于待遇低、环境差,难以揽纳人才,目前的队伍状况很难适应文化工作的要求。不少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是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