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家庭环境1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1213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的家庭环境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谐的家庭环境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谐的家庭环境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谐的家庭环境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谐的家庭环境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的家庭环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的家庭环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之本王秋姣摘要:“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对和谐家庭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家庭中文化含量缺失、共同时间缺失、情感支持缺失、家庭民主缺失。实践证明,做到家庭教育民主化,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孩子的朋友,就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最终会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关键词:家庭教育 和谐家庭环境 家长素质 不幸家庭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幸福的家庭原因则是相同的。“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是第一个

2、生活环境,是成长的基石,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极大。一般说来,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身心发展都是健康的,成长都是顺利的;孩子若在心理、品德、学业上出现问题,个别孩子甚至离家出走、自杀,往往与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就是家庭教育之根本。1.和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语言和行动相互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施加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起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责任。而家庭教育是否和谐,效果如

3、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更关系到全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家庭是个人道德和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后天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1 和谐的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受益,给人一生的成长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们是息息相关的,每个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健康和谐。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诸如云南马加爵杀人案,河南信阳高三女生马娟毁容案等,都是跟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

4、成社会和谐的基石。1.2 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催化剂家庭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尤其在孩提时代最为关键。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处于本能,而本能源于儿童时期的习惯养成。在每个人成长的里程上,他的性格、品行、情操、智慧无时无处都显示出幼时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烙印。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吸毒、酗酒、打架斗殴、盗窃等现象,几乎都与没有和谐的家庭教育有关。可见,缺乏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将给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拥有和谐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身心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花卉果木茁壮成长,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家庭孩子多,老

5、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以后再来补救的话,就悔之晚矣。正是和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孩子才能养成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品质,具有进入社会后遵守社会秩序和尊重群体利益的观念和能力,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的一员。1.3 和谐的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天的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

6、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和谐的家庭教育熏陶的必然结果。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见和谐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不和谐家庭环境的表现 2.1 文化含量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

7、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家庭环境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 2.2 共同时间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

8、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 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 10 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 10 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2.3 情感支持的缺失。 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

9、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而在很多家庭

10、中,这种情感支持是极其缺乏的。 2.4 家庭民主的缺失。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 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的亲子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姥姥,而姥姥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初一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敢冒犯。他们常常拿出“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来回绝我。“没大没小”“没

11、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在家庭中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3.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3.1 家庭教育要民主化。平等、尊重、信任是家庭民主的具体体现。优化教育环境,启发自我教育,创设自主学习的家庭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是家庭实现民主化的基础,家长有民主,孩子才能有“自立”。家长要营造和谐环境,家庭氛围亲和成员之间才会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体谅、互相爱

12、护、和睦团结的关系。情感是双向交流,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虽小,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想法,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孩子的意见若能得到家长的采纳、重视,无疑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3.2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迁移默化的,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要率先垂范、身

13、体力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数,就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会让孩子效仿,如果家长有出言不逊的“过错”,就一定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郑重其事地向孩子道歉,求得孩子的谅解。向孩子承认错误也是教育,要强化教育要求,淡化教育痕迹。3.3 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在学习中引导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与恰当的关怀与抚慰。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时,应该像对朋友一

14、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学习上遇到了难题,老师因为忙没有发现,孩子急需老师辅导的时候,家长若让自己扮演良师的角色,那是再好不过了。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避免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并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父母对他是尊重的,

15、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所有的孩子都盼望父母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3.4 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是有差别的,成长的基础和环境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也是千万条,但对个人来讲仅有一条最佳的道路,也就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成功在于选择,选择在于自知,成功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家长不要用分数和名次让孩子过早的成为“失败者”。家长要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天资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条件。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传递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项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就会主动去学习,久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

16、趣和动机系统。同时,成才教育绝不单纯把成为伟人、名人、领导,作为终极目标,就社会需要的多样性来讲,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伟人、名人和领导,也不可能都成为栋梁之才,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学历要求的多层次化,鼓励孩子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多方面发展,使孩子在各类学习中都获得成就感,都有所收获。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目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见有可能也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定位”。要真正做到和谐的步调一致,使整个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合力。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发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完善的人格,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个家长都要努力,都要积极主动地多方面配合。通过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会在今后走向社会时具备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健全人格去迎接自己未来丰富的人生。葬送孩子的四种不良家庭环境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