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1029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认真学习十三个专题,写一篇心得体会读西厢记有感是怀着一股虔诚甚至有点惶恐的心去读西厢记的,因为在读之前,就知道前人给它封的至高荣誉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号称与 楚辞、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的“ 十才子书” ,被誉为“ 天之夺魁”之作,是公认的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我不知道这些是否足以给我造成主观上的影响,使我在品评此巨著时脱离不出前人的圈子。不过在解读过程中,我还是觉得,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不同时代的读者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背景和要求,用不同的思维和立足点去解读它,并从而读出不同的社会意义,是从根本上决定了西厢记取得相同的成功的。 西厢记的盛名,在古代,我觉得首先是得益于它蕴含

2、的反封建思想,如果没有这一个主题,而纯粹是一个爱情故事,相信它的魅力在当时也不可能这么大,就更不用说到以后了。剧本塑造了崔莺莺和张生两个形象,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向往爱情,追求幸福。他们互相爱慕,可是他们的地位悬殊:一个是相国之女,处在母亲严厉的家教之下;一个是书生,地位远远不及相国之女,在封建社会里,门当户对是婚姻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注定要通过反抗封建传统观点、反抗封建礼教,并要求两个人能够始终真心相爱,才能够取得胜利。故事就是围绕他们为爱情而反抗封建、以及他们面对重重考验时对爱情是否执著而展开的。这就使故事一开始就具备了反封建反礼教的社会意义,而作者在设计这个故事的过程

3、中,充分地为他们设置了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障碍和要面对的困难,并且围绕如何排除这些障碍和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相应办法,因而他们在走这条反抗之路时迈出的每一步都具有了典型的意义,使得那个社会里,那些希望追求自己幸福而不甘于妥协在封建礼教压制下的青年男女读者,就以他们为榜样,或者从中吸取反抗的勇气,迈出反封建反礼教的步伐,追求婚姻自由的幸福,或者在阅读之中使自己进入角色中,在没有条件、能力和勇气抗争的现实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于是争相阅读西厢记也就成了一种现象,这也是作品在古代取得成功的关键。 而到了今天,崔张们自由结合的障碍早已不存在,造成他们当年悲欢离合的客观社会因素也已经当然无存,那么,失去了反封

4、建主题得到人民青睐的这一成功因素,西厢记为何还能够在现今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呢?西厢记又凭借什么去打动恋爱自主、婚姻自由的人民呢?笔者以为,西厢记里面人物形象的高大以及情感的美好是打动现代人、使其在现代社会还能够拥有这样为数众多的读者和获得厚厚的荣誉的根本原因。新时代,物质丰富了许多,风气也改变了很多,当恋爱自主、婚姻自由从封建青年人渴望而不可求变为今天的“再平常不过” 时,那种得到以后就不珍惜的现象在颇大一部分人身上再次上演,滥情、假情、矫情大量充斥在原本纯真美好的爱情里,使得很多人愿意追溯那种纯情、深情、钟情之美。西厢记里的人物形象有这样的美,张生之钟情、莺莺之深情,都是典范。爱情是什么?爱情

5、是两情相悦,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是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门第财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伦理道德毫无关系的感情,是那种情到深处随风飞,自由而舒适的境界,西厢记里的莺莺对张生的情感就是这个爱情的典范解释和表率,因此,在当代一些人对爱情随意挥洒、对世上有真正的爱情提出质疑时,西厢记不愧是一剂熨帖心灵、解毒除热的良药。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爱情是那样的美好,是那样的值得期待,真正的爱情是存在于人间的,并且是可以追寻、应该而且必须去争取才能够得到的。就这样,西厢记就从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里切入了现代人的心灵,取得了现代人的认同和首肯,再次焕发出绚丽的光芒。当然,西厢记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这些,其故事情节曲

6、折生动、文采优美华丽,写景写事自得工力,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但比起它的文学功用来,这些就只能够划入纯文学讨论的范畴,属于少数专业研究者了。提起元稹的莺莺传可能许多朋友并不熟悉,可一提起西厢记,一提到红娘,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其实西厢记就是根据莺莺传改编而成的。只不过西厢记是歌颂自由恋爱的喜剧,而莺莺传则是一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如果说西厢记是根据人们美好愿望而写成的一篇成人童话,那么莺莺传则是描述社会现实的报告文学。 看莺莺传缘于 西厢记,因为被西厢记中美好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所以当我无意间看到莺莺传后,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想知道它到底与西厢记有哪些不同。可我怎么也没想到,故事竟然是以崔莺莺最

7、终被张生无情的抛弃作为结局。说心里话,我是不喜欢读悲剧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都希望每个爱情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认识到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罢了。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另人悲伤的故事,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而且我觉得莺莺传比西厢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结局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崔莺莺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呢,这既有张生的原因,也有她自己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在里头。 首先说张生这个人物,小说开头交待说:“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従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

8、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诘者识之。”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张生是当时社会一个非常优秀的知识分子,既长得英俊潇洒,又性格温和,还不近女色。当然文中也提到了,他对人说:“不是自己不好色,而是没有找到能让自己心动的女人啊!”给人的感觉就是张生对爱情的态度非常的认真,不是那种烂情的人。在没有遇到自己心依的人之前,他不会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文章紧接着交待说,张生出去游玩寄住在普救寺,而他的姨母郑氏也寄宿在那里。正赶上当地军队的最高统帅病死了,而新任的将军还没有到,所以士兵们便开始到处烧杀

9、抢掠。张生与当地的将领是朋友,所以请就请他派军队保护郑氏一家。郑氏对张生非常感激,所以便让他的儿子和女儿出来拜谢张生的救命之恩。张生对郑氏的女儿崔莺莺一见钟情不能自拔。所以他就私下里多次送给莺莺的丫鬟红娘许多礼物,并请求她代为传递感情。红娘起初不同意说:“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而此时,张生则耍起了无赖。他说道:“余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大家注意,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若张生是真心

10、实意的喜欢崔莺莺自然会乐意娶她,怎么可能像他说的那样因为多等两天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呢!我觉得人的性命决不可能像他说的这么脆弱,否则人类早就绝种了。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想不负责。前文交待过他是个对感情很负责的人,而此时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变了呢。我认为可能是他此时正处在一种矛盾当中,首先是他的确深深的爱上了崔莺莺,可他又非常明白自己和崔莺莺门第不合,父母是决不会同意的。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便是不负责任的偷情。 这种以牺牲崔莺莺的终生幸福来换取他个人短暂快乐的做法,是非常的卑鄙和龌龊的。但红娘并没有看出他的狼子野心,相反的,她觉得张生是个痴情的男子。为了成全他,红娘给张生出主意说:“崔之贞

11、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沈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生大喜,立即写了两首情诗交给红娘,希望能打动崔莺莺的心。崔莺莺给张生回了一首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知道莺莺已经被他打动,约他在西厢见面。所以张生便在当晚趁着月黑风高,悄悄的跳墙进去与莺莺约会。张生本以为可以与莺莺尽鱼水之欢,谁想到莺莺之所以写这首诗,就是要把他引来,好当面说清楚。张生被莺莺回绝以后,只得灰溜溜的走了,并从此对莺莺死了心。若故事就此打住,也就没有那么多事了。可谁知过了几天,莺莺竟主动送上门来,和张生缠绵了一

12、夜,张生自己都以为是在梦中。 崔莺莺为何会有如此转变,一般人都会觉得很突兀。可若是仔细读读,崔莺莺写给张生的诗,不难看出些端倪来。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 ”半开的又岂是门户啊,还有莺莺一颗萌动的芳心。莺莺自幼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把女人的名节看得很重。刚开始他的妈妈另她出来见张生时,她托病不肯出来,出来后又不发一言。可她必竟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也许在她的心里,早就对张生有意了,可又迫于封建礼教不敢表露出来。接着张生以情诗来打动她,她对待张生的态度便似她诗中所写的那样欲拒还迎。可作为一个女孩子,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女孩子,在社会舆论压力空前巨大的情

13、况下,又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她才在西厢拒绝了张生。 我想在她看到张生失望的离去的那一刻,她的内心也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她明明是喜欢张生的,却迫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得不拒绝他。应该说崔莺莺是勇敢的,最终她终于冲破了一切束缚投入到了张生的怀抱。可她又是懦弱的,当她得知张生有意遗弃她之后,不但一点也不反抗。反而向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君常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诚。”她将一切责任都归结于自己太过轻浮,张生若是一直对她好下去,那是她的运气。张生若是舍弃她也是理

14、所当然的事情。临了,还为他拂了一曲霓裳羽衣序,然而没有弹了几声,就因曲调哀怨而停止了。莺莺丢弃了手中的琴,哭着跑回去了。当时,张生也被感动的热泪盈框。然而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还是无情的将莺莺抛弃了。 而崔莺莺面对张生无情的抛弃又是怎么做的呢?第二年,张生科考失利,莺莺寄书于他:“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寝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

15、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

16、,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 多么痴情的一个女子啊!可惜她遇到了一个薄情负心汉。那张生竟将此书到处展示给人看,好让别人看他多么有手段。当别人问他为何抛弃对他一往情深的莺莺时,他竟然无耻的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真是一个无耻至极的混蛋。然而更另人可悲的是,当时世人竟没有几个同情莺莺悲惨遭遇的,反到将张生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悲,可叹啊!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