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0753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807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必要环节,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一) 学期教学计划1学期教学计划是对一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教师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通读教材,全面掌握学期教材内容,理解编写意图,结合学校、班级、学生以及实际教学状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情分析、目标要求、内容进度、课外活动、教学评价和实施办法等。2.1学情分析:包括学校美术教学现状、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已有认知技能水平基础和美术学习习惯等。2.2目标要求:包括本学期在美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2、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2.3内容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具体教学进度,要体现出年段、班级、周次、课题、课时数、主要教学内容和所需教学用具等。2.4课外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全校性、年级段或班级的课外美术活动安排,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参与人员等。2.5教学评价:制定一学期学生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2.6实施办法:包括完成美术教学计划的方法、措施,考虑并提出必要的器材配置要求。3学期教学计划应按年级制定,学期初制定计划,并经教研组讨论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二)课堂教学设计1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学习领域,把握教材中涉及的美术知识、

3、表现技能、审美常识等内容,挖掘美术的人文内涵,梳理出重点和难点。1.1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恰当,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1.2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抓准,解决要得法。1.3教学内容要落实本课的美术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课时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流程和方法。2.1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2.2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设置相关的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学突出重点,分解和突破难点,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

4、法。3、编写教案:在思考了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教案或教学设计文稿)。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美术教学设计格式包含以下九个方面:3.1课题:课业标题 3.2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实施环境等。3.3学习领域:确定本课涉及的学习领域。3.4课时:完成本课题教学任务的所需课时。3.5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三个维度去陈述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3.6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指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美术核心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重点要求,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般不超过两点。教学难点是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

5、内容和方法。3.7教学用具: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具一般包括范作和现代媒体等,呈现时应注意直观,针对性强,具有审美价值,设计布局合理,分配适时、恰当。学具要在符合教学需要的同时尽可能方便、易得。3.8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及具体教学流程。3.9板书、板画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第二章 教学实施(一)课堂教学1、课前准备:1.1学具准备:学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应本着方便、易得的原则,并提前通知。 1.2教具准备:教具包括范作、步骤图、演示用的工具和材料、相关课件

6、、多媒体设施等。要精选教学用具范例,图象要清晰,造型和色彩要适合教学需要,要有审美价值和启发性。1.3环境准备:室内教学应注意教学环境的整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室外教学教师要事先实地考察,应注意场地的安全,并减少干扰。1.4重温教案,熟悉上课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等。2、组织实施:2.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采用的方法应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指向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方法进行新课导入。2.2学习探究:A、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B、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简练,美术术语运用准确,适当结合范作

7、加强学生感性认识。C、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把握提问时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D、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课堂示范。示范要步骤清晰、简洁,有一定的启发性,保证全体学生看清。E、美术课要保证学生学习练习的时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可灵活多样,分层进行,注意美术技能技巧、美术思维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F、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每位学生的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相互合作、乐于创新。3评价反馈: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问答、练习等情况即时评价反馈。评价要注意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以鼓励为主,激励全体学生。并根据需要,恰当地拓展和延伸。(二)课外活动1、美术教师除承担课堂教

8、学外应承担美术课外活动的辅导。美术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2、美术课外活动要力求全员参与,事先应做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及时表彰鼓励。3、美术课外活动包括美术创作活动、参观考察、作品展览、美术比赛等。第三章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可分为课堂学习评价和学习学业评价。1、课堂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当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的一种评价方法。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价和美术学习表现评价。1.1美术作业评价:教师要及时收取学生的美术作业,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时机应采用当面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

9、级,对部分作业可写上评语。除采用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或座谈等方式,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12美术学习表现评价:美术学习表现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学具准备、课堂发言、课堂纪律、合作探究能力进行观察、适当记录,为期末学生学业评价提供依据。2、美术学业评价要根据平时课堂学习评价为基础,要从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三方面来评价。21认知水平以平时课堂问答表现、平时课堂书面练习卷或期末美术基础知识检测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22实践能力以平时美术作业成绩为主和期末创作成绩为辅进行综合评定。23情感态度以美术学习表现评价为依据,并参考学生参加其他美术

10、活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第四章 教学研究小学美术教学研究是指教师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开展的涉及教与学的准备、内容、方法、评价等诸方面的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和能力、创造能力等为目标,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一)教学研究的形式1个体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个体是开展教学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任务研究都应建立在教师个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个体研究应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提升教学能力的研究,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研究性地解决问题,把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抓实,并根据教学实际,确立本人学期研究的重点。11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加

11、强对学生基础的研究,加强对课堂过程的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难进行重点研究,使教学在可能的范围内取得最佳效果。2、小组教学研究:小组教学研究可以教研组、备课组或其他的组织形式就某一主题开展研究。分工合作,注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1学校应建立美术教学研究组,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总结,应分阶段或总结性地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定。22教学研究活动应建立专门的台帐,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并阶段性地开展总结。学期教学研究总结要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研组的专题总结。(二)教学研究的内容1、日常教学研究活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2、学情分析、课堂教学情况分析等为主,以满足和解决具体的日常教学中的需要和常规问题为主。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学实践的针对性较强,一般由教研组长负责实施。2、专题(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专题(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以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开展研究。重点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活动,专题教学研究活动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由美术学科单独组织,也可以和学校的综合性教学研讨活动结合。(三)小学美术教学研究的要求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必须遵循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研究。2、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应以“行动研究法”(对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出的反应性研究过程)为主,辅以其他的研究方法。3、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及综合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4、美术教学研究可以积极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创造机会参与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主管领导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听取有关意见,不断提升本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效果。 2008年6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