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0286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改革开放与新农村建设李秉龙: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08-11-04今天我准备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行农村改革开放政策 30年来,在我们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中,有哪些最基本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回顾?第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基本方略进行新农村建设?第三,讲一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战略。 农村改革开放 30年最基本的经验 我国在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 30年了,这 30年里我们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我总结了十个方面。 第一,实行了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土改,这个土地政策首先考虑的目标是均田,

2、把公平放在优先的地位,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样的政策使我国解放后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增加。这种政策实行不久,我们就实行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人民公社化,土地制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土地公有制。我们后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土地制度不利于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在集体经济时期,甚至是全党全国人民大动员、大办农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没有解决我国的基本农产品供给问题,很多人还在挨饿。也正因为这样,才进一步推动了 20世纪 70年代末我国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个改

3、革开放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大包干”,包产到户,后来我们把它总结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后来我们进一步把它归结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 从总体上看,我国所实行的比较大的政策一般有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公平优先,一个是效率优先。江泽民曾说过,我们国家基本的政策方略是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在土地政策方面恰恰跟当时全国所追求的发展战略哲学相反,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但这样的政策是有阶段性的,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实行公平优先的土地政策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如果经济高度发达了,特别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了,这个时候土地政策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逐步由公平优先转

4、化为效率优先。 第二,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先导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放开了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过去由国家控制的农产品价格有一百多种,放开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的价格后,效率上来了,这些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粮食价格也放开了,只不过国家还有一定程度的干预。而且,农产品市场由原来的农贸市场逐步发展到专业的批发市场。我国的商业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零售业逐步向连锁经营超市发展,这样的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也使得像“德清源”鸡蛋这样的产品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不仅市场业态发生了变化,还出现了期货市场。可能一般人不跟期货市场打交道,但现在要做大买卖,

5、需要大量的原料,要想把成本锁定,就要关注市场价格的走势,甚至参与进去。 在产品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交易方式,我们要不断学习。就市场经济来说,除了产品市场,还有要素市场,如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我国这些市场的发育还相对滞后。 第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确立。在上世纪 50年代我们搞合作化,当时的认识是,家庭经营就是小生产,小生产就是每时每刻产生资本主义,所以要消灭家庭经营,而合作化是社会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现在看来,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什么?家庭农场!90%的农业微观组织形式都是家庭农场。

6、后来,在党的决议里,我们终于把家庭承包经营看作是适合于不同所有制、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微观组织形式。有人就提出疑问了,我们不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搞大公司吗?是的,在非农产业确实是要使整个企业组织形式不断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公司制,可是在农业里,即使在农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农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仍然是家庭农场,即家庭经营。 为什么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情况下,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却是家庭经营?这跟农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密切相关。农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平时的每项劳动对最终产品的贡献程度是非常难以把握和准确计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集体经济会解体,家庭承包经营这么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非常关

7、键的原因。 过去当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好大一个拖拉机,使用起来很困难,不经济。现在农业机械可以小型化,技术含量也就提高了。总的来说,农户经营不是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障碍。美国一个农场的平均规模是 200公顷,相当于我们的一个村子,在家庭经营的情况下,生产规模是可以扩大的,这方面有很多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总结、利用。 第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调整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主要是按照效益来调整,也就是说,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养什么,所以我国蔬菜、水果、畜牧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现在这些产品的供给是极其丰富的。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

8、靠市场经济解决,比如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草场资源,仅靠市场机制是不成的,还要由政府来调控,所以出现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种草莓挣钱,可能大家都去种草莓,但很多后续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没有考虑到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大量涌向市场能否卖得动,卖不动是否考虑它的加工问题,所以也有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吃亏的情况。去年,沈阳市郊区的茄子全烂到了地里。今年春天,海南的青椒卖不动了,几分钱一斤。出现这些问题,有些是政府的决策出了问题,比如今年海南的青椒之所以卖不动,是因为南方遭受了冻灾,政府认为这么大面积蔬菜遭受损失,蔬菜将会供不应

9、求,于是就号召海南农村种青椒,等青椒产出来以后,很多地方的蔬菜生产都已经恢复了,所以海南的青椒卖不动了。而猪肉价格的波动,就跟农民的生产行为有关,是市场价格调整的滞后性造成的。农民看到现在养猪赚钱,就增加养猪数量,等他的猪养出来以后,供给增加了,价格就跌落下来。虽然农民还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机制,政府调控过程中也有失误,但整个产业结构在向市场需求、环境适宜的方向调整,产业整个在升级,这是好的方面。 第五,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农村财政体制的改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推进,是靠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过去我们通过集体经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几乎把所有的农业剩余都拿走

10、了。刚解放的时候,按可比价格,农民当时的纯收入大概是 60多块钱,到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是 130块钱左右。30多年才翻了一番多,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平改善太慢,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下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上一篇: 党国英: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市场放开了,农民的收入就开始增加了。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城里人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当时不允许生产要素流动,农民想从农村出来,需要政府开介绍信,甚至政府根本不给开介绍信。过去农村人要从农村出来,要么参军,要么上大学,别的没有什么路。把劳动力禁锢在土地上,不允许市场机

11、制发挥作用,这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发挥作用一个制度性的前提条件。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这个制度条件不具备了,于是上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就出现矛盾了,问题出在很多乱收费上,向农民收税、收费,“三提留五统筹”等。 应该说,进入到 21世纪以后,我国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税费改革就是国家跟农民要的越来越少,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地不要钱了。不仅如此,从 2004年开始,我国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我国进入到了对农业实行保护的时期,这是我们国家农业政策的一个根本的转变。 第六,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提升。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具体表

12、现在,师资水平的提高,给乡村教师补贴,教育原来是收费,现在不收费,实行义务教育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医疗水平的提高,这可以用一系列的数据来说话:解放初期,中国的人均寿命是 40多岁,现在是 72、73 岁。人口素质改善,还表现在人口的迁移。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来到城里学习或工作,他们的理念、见识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不利的方面。在人口素质提高的同时,很多有能耐的人都走掉了,这是一个趋势。那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留下来的人的素质。日本韩国的政府农村部里,有专门的司局负责对农民进行培训。 过去有人说,我没能耐,就去当农民。现在的农民

13、好当吗?我认为当个现代农民并不容易,现代的农民不仅是劳动者,还是经营者,不会经营的农民没有办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的需要。比如,在德国很多农民要达到类似我国专科毕业的水准,农民还要考试,通过考试拿到农艺师这样的称号才能够带徒弟,到银行贷款才有信誉。 第七,以保护弱势群体为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这个体系在逐步的得到完善。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保障就处于一个被逐步弱化的过程,主要是那时候国家的力量也不够,我国是进入到 21世纪以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开始逐步建立。要建立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大量的财政投资,因为目

14、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只靠农民自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八,以推进民主化进程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的制度,已经写进宪法了。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将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根据农民的意愿办事,很多事情都要好办得多。 第九,以提高生存能力为根本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绝对贫困意味着衣不遮体、房不蔽雨、食不果腹。 从 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扶贫开发政策,现在全国大概还有 200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但这时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不再是没有饭吃的那种了,这个成绩是举世公认的。现在当国际上很多发展中国

15、家要解决贫困问题的时候,都会到中国来取经,中国也因此在国务院扶贫办下面成立了中国国际扶贫交流中心,负责接待国际上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我们过去扶贫的基本政策是救济,现在是开发式扶贫,通过发展经济把人们组织起来,通过提高其自身能力来解决贫困问题。 第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我们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下面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方略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方略是什么? 第一,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的背景。我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新农村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

16、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已经完成了为国家提供原始资本这个重任。现在农业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总值里占 12%左右,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这一比重就更低,大概只有 2%的样子。 二是从经济发展来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怎样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成熟了呢?在整个国民经济里,非农产值所占的比重是 80%以上就表示国家有财力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一定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把资金转移到农村和农业。 三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经济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农村人相对变得越穷。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大致是 3.2:1,农村人收入不及城里人收入的 30%,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们在搞新农村建设时不断向韩国取经,据我了解,韩国城市跟农村居民收入在最恶化的时候是 1:0.7。 收入出现问题后,就产生了需求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两点,一靠投资拉动,二靠出口拉动。现在,一方面国家在控制投资,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增长的速度也在下降。所以政府应该考虑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