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0269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合水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既是农村工作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立足县情、乡情、村情,按照“抓调整、兴产业、强基础、促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提速发展,使农村呈现出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增效、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 5.7 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 79.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 年的 1328 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941 元,人均增长 613 元,年均涨幅 8.1%。 实践与成效

2、(一)理清思路抓调整,优化结构推动增收。合水县在认真分析县情,找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了“塬面优质苹果、川区特色瓜菜、因地种草养畜”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思路,大力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进新优品种,着力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使全县以苹果、瓜菜、草畜为主导,甜椒、黄花、水稻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苹果总面积已达到 18.19 万亩,设施蔬菜已发展到 2610 亩,黄牛存栏 4.98 头,奶牛存栏 4120 头,羊存栏 12.39 万只。发展肉牛、肉猪、獭兔、绒山羊、蛋鸡和奶牛等规模养殖大户 268 户;黄花种植面积 8.9 万亩,甜椒 1.5 万亩,大米 1.2

3、万亩。农民人均从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纯收入达 1045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3.8%。 (二)抢抓项目夯基础,改善环境拉动增收。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紧盯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各项支农项目,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3 年以来,先后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保护、农村“六小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0 多个,累计完成投资 1.83 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34 个,投资 14536.41 万元,扶持 3.56 万低收入人口和 1.43 万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贫困面下降了 17个百分点;落实农村道路建设项目 35 个,完成投资 12684 万元。通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的实施,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示范作引导,依靠典型带动增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宣传引导、倾斜扶持、培养典型、示范带动为主的原则,注重发现培养支柱产业开发方面的典型乡镇、村组和农户,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加快了全县支柱产业开发步伐。目前,该县苹果万亩乡达到 8 个,千亩村 47 个,十亩以上大户685 户,年收入 1 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 1820 户,5 万元以上的 293 户;发展设施蔬菜大棚 5692 座 3867 户;规模养殖户 3259 户,其中养殖大户 268 户。 2(四)大办民营拓渠道,依靠

5、非农牵动增收。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减少农民的发展路子,始终把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民营工业和转移输出农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抓,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着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全力组织劳务输出。止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 3377 户,民营企业达到 286 家,其中涉农企业 68 家,龙头企业 5 户,全县城镇化率由 2000 年的 8.3%提高到 20.41%,全县进城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 18180 人, 向县外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达 3.6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年均达到 1.5亿元左右。 (五)抓好培训强素质,提高智力促动增收。把提高农民作

6、为富裕农民的关键来抓,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民、阳光工程、“两后生”等培训工程项目,进一步强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创业能力。自 2003 年以来,全县先后培训农民13.5 万人次,培养农村土专家、田秀才 1352 人,使全县 80%以上的农户户均达到了一名科技明白人,为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围绕政策抓落实,突出服务助动增收。坚持把政策性增收与服务性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在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同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支农服务,建立健全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

7、帮户的联帮机制,深入开展 “321”帮扶、“三帮三联三增”等活动,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在发展支柱产业和兴办民营企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困难,为农民快速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持。止目前,全县干部职工共为农民养殖户和种植户担保贷款 2400 多万元,资助各类农用物资近 300 万元,提供各类致富信息 200 多条,帮助农民签订销售合同 2000 多份,扶持 1200 多户贫困户摆脱困境,走上发展致富之路。 经验与启示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转变,是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村要大发展,农民要快增收,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倡导与

8、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僵化”思想,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市场和发展现代农业。 2、把握市场,调优结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农业县来说,必须把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放在谋划发展农业上,主攻点放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农业比较优势,按照“抓调整、兴产业、强龙头、建基地”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建办龙头企业,努力做大3特色产业,只有这样,发展才有基础,农村才有活力,农民才有希望,增收才有保障。 3、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其素质状况直接决定农村的发展速度

9、和自身增收步伐的快慢。因此,富裕农民必须首先提高农民。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农民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走依靠科技强农富民的路子。 4、多措并举,拓宽渠道,是加快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的发展理念,既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总结,也是合水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实践体会。只有在稳定农业发展的前提下,立足当地实际,瞄准市场需求,广开增收渠道,坚持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农工贸齐头并进,以工促农,以贸活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农村发展才有活力,农民收入方能稳定,增收步伐才能加快。5、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是确保农民增

10、收的动力源泉。只有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销售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思考与对策 合水县在加快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和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基础薄弱等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在农民增收上还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产品商品化率较低

11、,农业与二三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城镇化率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内部之间收入不平衡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三项建设,强化落实三个机制。 1、实施三大工程,拓展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完善增收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拓展增收空间。一是强力实施特色富民工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大力实施“五个十万”工程,实现“六大塬面”果园全覆盖,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十强百户”工程和特色产业名牌战略,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依靠龙头和品牌带动,4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

12、经营效益。二是全力实施农民转移工程。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和劳务输出基地,认真搞好农民工维权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适应市场能力,促使劳务输出全面转向技能型、组织型、法制型和效益型。三是奋力实施非公突破工程。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服务环境,吸引、鼓励客商、致富能人和务工返乡人员围绕开发果畜菜三大特色产业和石油、煤炭等优势矿产资源,兴办一批配套服务企业。抓好现有非公企业的扶持发展和改造升级,加快组建以古象奶业、子强奶业和陇东海洋乳品公司为基础的奶业集团公司,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引导农民发展以商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2

13、、加强三项建设,夯实增收基础。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一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集聚带动能力,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规范统一、美观整洁的现代新村镇。二是不断强化农民素质建设。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组织对农民进行以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为重点的各类培训,普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力争

14、使每个农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积极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新建改建一批大型集贸市场和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程。建立县乡村共享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着力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努力增强农民生产经营的针对性,降低风险,提升效益。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发展,壮大组织,规范运作,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落实三个机制,强化增收保障。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

15、收必须不断创新完善保障机制。一是落实政策扶持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立足县乡财政实际,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整合农业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降低农业信贷门槛,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是推行土地流转机制。及时开展土地合理流转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操作管理办法,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引导外出务工及从事非公经济的农民自觉自愿地将土地转让承包给种粮能手和产业大户进行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三是严格责任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工作督查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促使部门尽职、干部尽责,形成强大的农村工作合力。继续落实好“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制5度,深入开展“三帮三联三增”活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各方联动的长效帮扶机制,以卓有成效的帮扶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