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0163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寺沟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张刚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明引领 全面推进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文明和谐新农村宝鸡市凤县南星镇寺沟村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经验材料凤县文明办2010 年 5 月 26 日至 27 日,宝鸡市 2010 年度文明办主任暨拟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培训班在凤县隆重举办,26 日,与会人员先后前往凤县新农村示范点南星镇寺沟村等进行了实地参观,对省级文明村寺沟村的“三个文明” 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啧啧称赞不已,这和省市各级领导不断前来寺沟村参观、调研、指导、学习的感受是高度一致的。寺沟村地处秦岭腹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县城西南部,依山傍水、生态资源、矿业资源优势明显,316 国道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68 户 288 人,党员

2、 14 人,全村耕地面积 633 亩,森林覆盖率达 75.8。近年来,寺沟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办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会团结带领全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以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省级文明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实施了“ 文明素 质提升、基 础设施建设、特色 产业发展、社会保2障覆盖”四大工程,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

3、村。现在的寺沟村是新农村建设五星村,2009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798 元,2010 年上半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667 元,预计全年将突破 7500 元。先后获得陕西省文明村、陕西省卫生村、宝鸡市百强村、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农民增收先进村、平安村、无邪教村、市级“五个好” 党 组织 、环境优 美示范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等多项殊荣。一、致力于提升文明素质,把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村委会班子成员目标一致,定位准确,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落实分工职责,把创建省级文明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是做好文明村创建工作

4、的重中之重。从 2007 年创建省级文明村开始,村上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贺彦银任组长的5 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为了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形成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创建文明村的良好氛围,村上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动员大会、干部走访、开座谈会、出黑板报、悬挂标语横幅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开展文明村创建的目的、目标任务、内容和重要意义。通过宣传,使村民认识到建设文明村就是要积极促进本村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从而为3文明村创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关注。抓好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是推进文明村建设的关键。在文明村建设的实践中,寺沟村两委会始

5、终把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作为建村治民促发展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以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示范引领。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的文明形象作为全村文明建设的标杆和榜样,充分利用“三会一课” 、“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党员学理论、学经济、学管理、学先进经验、学模范人物事迹,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从而形成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的良好风尚,不断促进和引领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二是约束规范。创办了村文化室、图书室、村民科技学校、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对群众进行教育培训。出台

6、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等规定,认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 、“五好家庭”标准,打印下发到户,张贴在醒目位置,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 四有 ”新人。三是寓教于乐。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了4集教育、启迪为一体的村文化墙,在村干道两侧绘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画 20 幅,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孝老爱亲模范、致富先进人物等宣传教育,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爱家乡、爱集体、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同时,精心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 “文明和 谐示范家庭”、 “好婆

7、婆、好媳 妇、好丈夫、好邻里”、向 “汶川、玉 树地震灾区捐款献 爱心”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新风。目前,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 户”10 户, “五好家庭”10 户, “好婆婆”5名, “好媳 妇 ”5 名, “好丈夫”10 名, “好邻里”10 户。开展文明创建,以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通过历年来不间断的文明创建活动,寺沟村市级、县级文明家庭创建达 100%,今天的寺沟村已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了进一步有效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开展教育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组织群众学习

8、理论、技术、法律等知识,已成为了群众学习知识的平台,干部群众沟通的平台;并开展讨论活动,为全村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自娱自乐的活动,融洽了干群关系、邻里关系、从而推进了“ 三个文明 ”的建 设,促进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 环境的和谐相处。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尚荣拒辱,已成了寺沟村的乡风之一。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陕西村民道德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道德建设和实5践活动。通过开展培训,教育村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诚实经营。通过有线广播喇叭,加强对村民的科普知识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适应社会

9、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切实增强自立意识,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勤劳致富、互助互爱精神,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容整洁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关键老寺沟村原本“蜗居 ”在深山里的“三梁一沟”,群众居住高度分散,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不畅,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极其不便,自然条件差,严重制约了该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近年来,寺沟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突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 年,村两委会一班人抢抓历史机遇,多方筹措资金 700 余万元先后实施了告别窑洞、告

10、别茅草房和单家独户的“ 三告 别 ”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修建两层三室两厅两卫别墅式村民住宅 46 户 6600 多平方米,硬化村庄路面 1.2 公里,修建了村民娱乐休闲广场和村民中心,建起“五室一场” (村“两委会” 办 公室、文化 娱乐室、警务室、 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同时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对水、电、路、绿化等配套设备进行建设,使该村分散居住的村民一次性实现了搬迁。6新村集中配套水、电、路、绿化等,预埋排污暗管,实施雨水污水分流,投资 78 万元建成地埋式微动力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和 200 多米长的排污管道;实施垃圾统一收集、运送到乡镇填埋处理,村内修建了 2 个垃圾台,配置

11、了 10个垃圾桶和 20 个垃圾箱;全村群众用上了液化气、太阳能热水器。同时,村上还栽植绿化树 7307 株,绿化草坪 1700 平方米,修建了 2 层 16 间建筑面积 420 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远程教育室、警务室、人口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方便了群众。安装路灯 20盏,完成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了 1300 多平方米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一个,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太空漫步机、秋千、乐器等文化体育活动器材,为村民打造了一处文化体育活动的新天地。使寺沟村成为秦岭深山中的小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山下平坦地带成了寺沟村的新家园,户均一套

12、小洋房,村民就近到一路之隔的铅锌矿打工,村民整体步入小康。村党支部、村委会非常重视村庄形象建设。2008 年初成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小组,实行了环境卫生长年保洁制度,配备了 8 名保洁员,每天进行卫生保洁。定期开展美化绿化庭院活动。村庄内水清、路平、灯明、树绿,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寺沟村门前有花坛,村旁有公园,笔直的水泥路上不见一片纸屑、一个烟头,生活污水实现了净化排放。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文化氛围营造,7建设图书阅览室一个,绘制文化墙 100 余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村民文明习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三、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把农民增收作为文明村建设的根本以建设“村美、民富、

13、人文明” 的五星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寺沟村制定了全村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和项目实施措施,建立了农户增收台帐。按照“ 主业 突出,多 业并举” 的农民增收思路, 强力推进“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农 民收入持续快速增 长。经济发展是文明村建设的基础。寺沟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在巩固发展以花椒、药材为主的传统优势农业和铅锌采选为主的工业企业的同时,结合县上“三个百万” 工程,广泛 动员农户,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劳务输出产业。目前,全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种植、养殖、工业、劳务输出四大支

14、柱产业。实现劳务输出 100 人,达到户均 1.5 人;栽植核桃等干杂果 1000 株;新建 3000 头生猪养殖场 1 个。发展花椒 550 亩,栽植核桃、板栗等干杂果 120 亩,种植柴胡、板蓝根等中药材 100 亩,组建了装卸队、汽车运输队,发展第三产业,输出劳务,全村群众劳务收入年均百万元。依托本村矿山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格局。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 5798 元,位居全县首位。比 2008 年净增81432 元,增幅达到 32.5%,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确保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四、致力于社会保障的全覆盖,把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作为文明村创建的目

15、标建设文明村,终极目标是让老百姓过上生活的幸福日子。寺沟村在文明村建设中,大力实施“三告 别” 工程,把 68 户农民从深山老林、窑洞和茅草房搬迁到公路沿线,住上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宽敞明亮的别墅式的移民新居;实施“三集中”阳光温暖工程,把 2 名痴呆傻残送到生活条件优越的社会福利院,使这些家庭甩掉“累赘” ,轻松发 家致富;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村民的看病难、养老难问题;享受蛋奶工程、学生交通费补助,解决村民子女的上学难问题。现在的村民有钱花,出门有车开、在家有彩电看、锻炼有体育器材用。生在农村,胜过城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寺沟村得到了实现,老百姓生活的

16、最幸福。村上还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治安满意率均达 95%以上。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村民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普遍增强,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无“黄、赌、毒”等丑 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加强治安管理,防治各类案件发生是寺沟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创建工作,配备 4 位专职人9员 24 小时巡逻,如同为社会平安加上了一道防火墙,确保了无群众性上访事件,无重大案件发生,劳资纠纷不出村。遵纪守法,平安和谐已成为寺沟村的又一风景。村上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创建工作中,寺沟村给村民修建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新修建休闲广场,建造了个篮球场,在村委会设置了文化活动室,并配置了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篮球等用品,还设置了图书阅览室,这为村民收集、查阅、学习科普等知识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电话入户、广播覆盖、电视覆盖和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100%,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健康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