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9894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要点: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2、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2、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案要点:(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

3、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答案要点:(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

4、本变革。5、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答案要点: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 、多么“革命” ,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2) “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

5、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6、 “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要点:(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

6、2)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8、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案要点:(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3)从我国实

7、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答案要点:(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8、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答案要点: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鼓励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缪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1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答案要点: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9、。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12、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提高?答案要点:(1)原因: 近 30 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要更好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发战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自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手段: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13、试述邓小平有关改革的重要理论观点。(1) 主要内容: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2) 重要意义: 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