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9765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 老子诞生地定位的历代记载实虚不齐,变动不居。本文通过穷搜相关文献和实地踏勘认为,明代以前历代朝廷认定的老子诞生地和亳州老子祠太清官位于今亳州市谯城区以西涡河沿岸 50 里范围内的支流交汇处。如果历史上涡河未曾大规模改道,明代以前的老子庙位置当在今两河口以东 1 里左右的涡河北岸。苦县遗址可能在今天的安溜镇一带。亳州太清宫在明以前历代均有修葺,名称屡易,享有皇家尊崇和供祀;元至正十五年(1355)被刘福通的农民军拆毁。今鹿邑太清官距谯城以西约 40 里,远近比较接近古文

2、献记载,又保存了亳州太清官的残存碑碣,但位于涡河南岸 4 里且无支流经过,地貌不合,明中期以后,也有老子出生地一说。涡阳县天静宫曾被明朝官修史志记载为老子出生地,其特色是李母流星感孕传说影响深远,然其地理方位与明以前史料记载相差甚远。关键词:老子故里太清官老子祠天静宫流星感孕作者:曾传辉,1965 年生,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一、老子诞生地具体位置之历史考定关于老子的出生地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天运:“孑 L 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庄子寓言也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

3、郊,至梁而遇老聃。”阳子居即杨朱,孔、杨两人都是要到沛地去见老子(老聃),其事当在老子罢官之后。 庄子天道中,就记载:“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日: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这里所说的老子“免而归居” ,就是被免去官职,返回原籍老家。此事是指王子朝之乱,周王室典籍被王子朝一党携带到楚国,老子因失职之责罢官返乡。春秋时候的沛地在哪里?左传昭公二十年谓:“齐侯田于沛。 ”杜预注:“沛,泽名。 ”春秋战国时,沛不是县置,沛泽附近的地方统称沛地,其范围较大,相当于西汉沛郡所辖的地域,下辖相县、萧县等三十多个县,远远超过今天人们所争议的河南鹿邑、安徽毫州市的涡阳县和谯

4、城区了。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将老子诞生地缩小到乡和里的较小范围之内:“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摧(chuang,大而垂),周守藏室之史也。 ”但对今天人们来说,这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定位法因其在历史上变动不定,而成为争论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1/2今涡水犹存,而谷水之名不再。要定位汉时老子祠和相县遗址,关键之点就是要弄清哪一条河是郦氏所称的谷水。郦氏紧接上文,宕开一笔,写涡河的支流谷水河道的走向:谷水首受涣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于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东,东迳承匡城东(今睢县匡

5、城镇)。谷水又东南,迳已吾县故城西(今河南省宁陵县张弓镇有已吾村)。谷水又东经柘城县(今仍其名)故城东。谷水又东迳苦县故城中从地图上分析,流经上述地段的水道,只有今天称为惠济河的这一条。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四九有“古谷水”条目,全部引用了水经注的有关文字,虽然并没有明白指出古谷水就是惠济河,却在引用太平寰宇记有关文字中,有意将“濑水”改为“谷水” ,该志引寰宇记云:“谷水于苦县界相县故城西南五里分流,入灵溪池,东入涡水。 ”说明清代的惠济河睢县以下的河段就是水经注所说的谷水。谷水在宋代曾叫濑水,今惠济河之名始于乾隆六年(1741),由皇帝所赐;宋清之间曾用名现已查明有二,一日派(bn)水:惠济河

6、,即汲水也。自中牟县西十里铺,出贾鲁河,迳祥符、陈留、杞,入归德府、睢州、石(柘)城,至江南亳州,下达于淮。乾隆六年,上命查勘河道,开浚两岸,赐名惠济。二十二年,复挑浚深通,永资利赖。按河道旧在中牟县十五里堡,二十六年,因黄水漫溢,淤成平陆。二十七年,于西十里铺改建滚水坝。二十九年,因坝底高出水面,河身淤塞,不能分泄贾鲁河之水,改建石闸。(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四十九)按,7、反水春秋称“郄” , 汉书地理志谓“卞水” , 说文为“汲水”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后人避“反”字改为汴,今称汴河。按水经注的记载,蒗菪渠于浚仪县东(在今开封境

7、内),其东导者为汲水,至蒙县为获水,又东至彭城县入泗水;蒗荡渠自大梁城南南流为鸿沟,一路接纳东南向的沙水、颍水、涡水、淮水等河。 大清一统志将东南流向的惠济河曾用名定为汲水,明显与水经注等古志相左。可见,谷水之名早在清代之前就已经失传。二日老黄河。据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雅尔图惠济河碑记 ,惠济河浚通之前,沿途各河段之名各异,有汴河、蔡(古音 sa)河、洮河、永利沟和老黄河等:即循古汴、蔡河入涡故道,湮者瀹之,浅者深之。又东过陈留(在今开封市,有陈留镇仍其名)、杞县,经睢州之挑(洮)河,柘城之永利沟,淮宁、鹿邑之老黄河,抵安家溜以入涡而归淮。则贾鲁河水势得减,而濒河各州县潦水有归,均免旁溢,商船亦可

8、直抵汴梁,是不惟祛水之患,而兼可收水之利。(河南通志卷八十一)清季毫州西部划归鹿邑管辖,可见当时淮宁、毫州境内的古谷河段已改称“老黄河” 。 “汴河” 、“老黄河”均是民间的泛称,所指甚众。凡是下流、支流、分流,均可称按其源头的大河相称。明清时河道名称混乱不堪的状况,在清代傅泽洪撰行水金鉴卷八十一中有所反映:以上诸渠同源于出河之济。故言鸿沟者,则指此为鸿沟;言蒗荡渠者,指此为蒗荡;言汴水者,指此为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水;言浚仪渠者,指此为浚仪渠。皆以下流之目。追被上源也。值得指出的另一疑点就是有人主张:古谷水已湮,今天的惠济河是

9、人工河。上引雅尔图惠济河碑记文字亦已证明,惠济河除贾鲁河一段以外,并非人工河,而是疏通豫皖两省多条河流故道所成。这一点乾隆时代编纂的皇朝文献通考卷七讲得更加明白:豫省自开封府以南沿河七州县之水,俱归江南之涡河。见议所开河道,虽有沙河、桃河、永利沟、老黄河诸名,其实本属一河,所浚者即旧有之水道也。唯贾鲁河原系入淮之河,因水势善溢,故议于北岸设闸开河,以分其势,所泄之水本自无多,况流行四百余里方入于涡,自不至于江南有碍。自乾隆疏浚惠济河以后,清朝定下惯例,经年整治。今天的惠济河虽然为涡河支流,但水量和旧时的航运能力都盖过涡河,是古时连接江淮与中原的交通枢纽。55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

10、之考述1/2城墙遗址外有水堑,地势高于惠济河面,与水经注 “水泛则四周隍,堑耗则孤津独逝”的记载吻合。东西南三面的旧城门外都有笔直的古道(驰道)。西门通向武平(今鹿邑)。各城门外的古道趋向,与郦氏所记大致相若:城之四门,列筑驰道:东起赖乡(今两河口一带);南自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门,越水(当是涡河)直指故台西面;南门列道,径趣广乡道(在今鹿邑,可能在今太清宫镇一带);西门驰道,西届武平(到今鹿邑县城只有 10 里,更西 20 公里有邱集乡武平村);北门驰道,暨于北台。此镇北门惠济河边旧码头上,有明离宫(当为火神庙)和问里宫遗址。

11、前者供奉火神;后者供奉老子、孔子像,据传孔子曾在此打听此去老子府上还有多少里,故名。二者均在抗战期间被烧毁。明离宫旧址前有棵古槐,据说曾经是鹿邑和谯县的界标,老百姓有“一槐罩两县”的说法。还有几通残碑,除一通可依稀辨认为光绪年间所刻外,其它均已风化,字迹漫灭无辨。二、元代以前毫州太清宫的历史沿革老子诞生地的记载始于先秦,对老子的官方祭祀始于汉桓帝,毫州老子宫庙的历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老子宫庙历经沧桑,屡兴屡废,名称几经改易,至唐明皇天宝七年(748)敕名为“太清宫” 。太清官的地理位置经历汉、晋、隋、唐、宋、元各代,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之前都没有争议。是年,

12、毫州太清宫被刘福通拔去为小明王修了宫殿,从此消失,不复存在已经 650 多年。明朝永乐皇帝“扫北”之前,曾驻兵涡阳天静宫,此后涡阳天静宫曾被长期认定为老子诞生地。清中期,鹿邑重修其境内的老子宫庙,因为其中保存了一批太清宫的碑碣,就被鹿邑的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方官们认定为老子诞生地,直到现在。这就是老子诞生地认定的历史线索。自汉桓帝遣使至老子诞生地修庙立祠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修葺,称老子祠、老子庙或老君庙。北周武帝时释僧动著难道论日:黄初三年,下敕云:告豫州刺史,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鲁郡为孔子立庙成未。汉桓帝不师圣法,正

13、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此祠之兴由桓帝,武皇帝以老子贤人,不毁其屋。朕亦以此亭 3/路,行来者辄往瞻视,而楼屋倾颓,傥能压人,故令修整。昨过视之,殊整顿。(明梅鼎祚编释文纪卷三十七)太平寰宇记卷十二云:大清宫:元元旧宅。今有桧树迹存焉,宫前有阙,各高一丈七尺,魏黄初三年文帝所立,其阙有铭,是锺繇书,皆破缺,惟四字存焉。又综合上引水经注所载,可以概括地讲,汉魏时期,桓帝遣使祠老子,曹操因循其政。曹丕称帝以后,虽然贬抑老子为贤人,位在孔子之下,却下令仿老子祠在山东修建孔子庙,于黄初三年(222)又饬令修整苦县老子祠,在祠前增立石阙一对,由钟繇勒铭为记。同年,魏文帝亲幸老子祠。崔元山撰濑

14、乡记记载:“北魏孝武帝于太昌元年(532 年)重修毫州老君庙” 。隋代初年,朝廷考订祖制,修复老子祠。据薛道衡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大隋驭天下之六载” ,即隋开皇六年(586)撰老子碑 ,隋代初年,赖乡老子祠因年久失修,屋宇破残不堪,碑裂井枯,香火飘零,所谓“灵庙凋毁,祠坛虚寂。九井生桐,双碑碎石。 隋高祖杨坚诏令上开府仪同三司(不是司空、司马、司徒的“三司”却视为同级的文官,为文官中的最高级别)及毫州刺史元胄(北魏皇裔,本姓拓跋),查考老子祠旧址,重建祠堂。修复后的老子祠,建筑宏伟,雕像肃穆,醮祀严整,规模和影响都胜似从前。该碑云:寿宫灵座,麋鹿徙倚。华盖厕坛,风霜凋弊。乃诏上开府仪同三司、亳州刺史武陵公元57世界宗教研2011 年第 6 期如此看来,如果涡河在历史上未曾大规模改道,谷涡交汇处就是今天的惠济河人涡处,也就是赖乡所在地,今天叫两河口。 水经注记载的老子诞生地就在这一带。现在这一带已是一片林地、农田和村舍,由于没有地面参照物,再进一步定位仍然比较困难。 太平寰宇记由乐史编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距毫州太清官地面建筑最终消失的时间最近,且有精确的空间距离数字记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准确的参照。有关老子诞生地的条目见于该书卷十一:老子祠:崔元山濑乡记:“老子祠,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