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9209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第一部份劳动概述一、基本概念一、 劳动1. 概念: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2. 动因:是人类需要的。3. 特征:人是高级人动物,但人类的劳动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不同的。人类的劳动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创造性,能动性,社会性,多样性。4. 类型:1) 个体和共同劳动A. 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 (如裁缝、个体商贩等)B. 共同劳动:协作劳动或群体劳动,共同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多人)2) 简单和复杂劳动A. 简单:劳动者都不胜任的B. 复杂: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2、,具有一定的技术C. 关系: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于在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3) 体力和脑力劳动A. 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为主B. 脑力劳动:是以脑力为主C. 脑力劳动的类型:创造、传授、和转移知识,从事管理的四种脑力劳动,无论是创造知识是传授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应用D. 关系:脑力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占主体地位,体力劳动在相当长时间仍发挥作用二、 劳动力1. 概念:是生产要素中活的,能动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范畴2. 特征:劳动力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具体特征能动性,差异性,易逝性,可变性,时效性,社会性。3.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参考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分为现

3、实和劳动力资源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3. 1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虑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3. 2 现实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虑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的劳动 能力的总和。3. 3 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1) 数量: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小。相对量是指计入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2) 质量: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3) 影响劳动力质量的因素有:遗传和营养因素、教育和培训因素。4) 劳动参与

4、率:现实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与率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品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三、 劳动力市场1. 完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构成1) 指挥系统:劳动 力价格的市场机制2) 执行系统:用人单位、择业者与市场中介系统三方面构成 。用人单位 ,求职者和劳动 力市场中介机构 将分别根据 劳动力价格和供求信号,录用员工,选择职业和提供中介服务 ,共同中构成了劳动务市场的执行系统。3) 监督系统: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市场管理系统。4) 反馈系统:信息传递系统。5) 调控系统:国家调控系统(包括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反馈系统传递的信息,对劳动市场进行必须的调控

5、,以利于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制定政策、经济调节,法规管制和公共信息服务等。2. 劳动力市场支行与存在的问题1) 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支行机制不完善2) 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的行为不规范3) 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滞后4) 劳动力市场根本任务机制的形成滞后5) 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滞后6) 常设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整体规模偏小7) 常设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3.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措施1、 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为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重点1、 调控劳动力总供给2、 调控劳动 力总需求3、 制定有关法律和制度,加强对

6、劳动力市场的监督与管理2、 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 力市场体系建设1、 合理布局职业介绍机构2、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符合需要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3、 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与管理3、 加快劳动力市场立法与制度建设,确保劳动力市场的有序运营1、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立法工作2、 建立必要的管理管理制度3、 重点完善企业养老和事业保险制度4、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整体规划与信息网络建设1、 加强劳动力市场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2、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5、 加强市场就业宣传和职业培训,转变择业者观念和提高其职业能力1、 求职者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学习2、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7、应加强自身文化和技术知识学习3、 新成长的劳动力要加强就业前的职业指导6、 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机构建设二、劳动就业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1、 概念 (就业:是指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并获取相应的报酬的状态)2、 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矛盾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身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3、 扩大就业的途径 发展经济4、 中国就业政策大致阶段1、 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下的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2、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就业政策3

8、、 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政策5、 市场经济制转轨时期的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政策取得的成果1、 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积极创造就业岗位1) 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2) 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我国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主要方向3)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4) 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2、 完善公共就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1) 建立市场就业导向的就业机制2) 发展完善公共就业服体系3)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1999 年 1 月,我国颁布失业保险条例3、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2) 实行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3) 实行社会保

9、险补贴和减免税收政策4) 通过再就业扶助帮助就业困难对象5)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 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1) 建立“三条保障制度” 。988 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的“三条保障线制度”2)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探索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金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3) 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积极推动“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4) 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

10、、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6、 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 我国实行在国家政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二、 促进就业的政策效果分析1、 提出:于 1993 年 11 月提出“再就业工程”试行办法 1995 年成形2、 再就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1) 再就业的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存在观念误区2) 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具有不经济性3) 再就业工程奖金短缺,使其难以发挥应的的功能4) 借“再就业工程”的名义,出现了限制使用外地工的政策导向3、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基本上以调节利率为核心 ,利率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三、 就业培训和就业形势1、

11、主要措施1) 发展各数类教育事业:普及中小学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成教育2) 建立职业培训体系1. 加强就业前培训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3. 发展远程培训3) 全方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4 年开始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的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并分别同高级技术、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相对应。4) 开展技能病竞赛和技术能手表彰活动2、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表现1) 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再就业率逐年下降2)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就业弹性系数下降3) 结构性失业突出,造成就业资源浪费4)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

12、就业的影响将逐渐凸显3、 造成严峻就业形势原因1) 新增劳动力众多且持续增长,这就是我国产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2) 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引发结构性失业3) 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4) 劳动参与率高。 “三高”是指劳动参与率高,青年人口参与率高和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5) 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不合理6)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四、 就业策略和就业展望1、 促进就业的策略1) 实施以人为本,以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要全面调整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培训投资水平,教育培训转化为生产率的水平低、教育培训与生产和经济活动脱节的问题。2) 以充分就业为宗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i. 城乡结构调整要

13、发加速城镇化为突破口,城乡二元社会的结构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就业问题的主要根源ii. 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A.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产业结构矛盾转化的关键点,在生产方式上有很强的兼容性,因而就业潜质力和就业弹性很大B. 发展第三产业,应重点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行业C.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扩大就业容量有及其重要的作用iii. 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应该重点扶持中小企业iv.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应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v. 在就业结构中应鼓励非正规就业3) 实施科汪优先的政策目标 (政府应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4

14、) 保持适当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要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要通经济增长带动就业)5) 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降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地防止结构性失业,同时缓解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6)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努力建设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7)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8) 保护就业弱势群体,对特殊群体实行就业扶持政策9) 改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2、 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原因1)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本质是人的变化,人的素质提高,是以为本的发展观2)

15、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看,消费和教育都是以人力资投入,是社会就业稳定,就业形势稳定和就业岗位增加的必要条件3) 失业问题严重,应调整分配关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4) 我国的教育水平低已经成为增加就为增高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的主要障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也就是应当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5) 全面调整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培训水平低,教育培训转化为生产率的水平低等三劳动组织三、劳动组织一、 概念1、 概念: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人事匹配,事与岗一致,岗与岗协调的原则,将分散的人力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合理进行劳动分工和劳动协作,是劳

16、动组织的基础。2、 劳动分工定义: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层次: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类型1. 职能分工:劳动分工的基本类型是按照企业职能进行分工的2. 专业分工:是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所进行的分工3. 技术分工:是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3、 劳动协作定义:是指对有联系的劳动活动所进行的统筹安排,是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条件的协同劳动类型:根据分工的简单和复杂程度不同,分为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基本单元:作业组4、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主要原则包括:精简原则,统一原则,效能原则,自动调节和管理跨度原则。二、 劳动定额1、 概念:劳动定额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的标准。劳动力定额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劳动额是一项基础工作1) 劳动定额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的量的规定性作用2) 劳动定额是确定工资,奖金的依据,是考核和评价职工成果的准绳3) 劳动定额是编制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实施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