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故居讲解词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8331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子渊故居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子渊故居讲解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子渊故居讲解词 何子渊故居是一座坐东北向西南,三堂二横的客家围龙屋。2010 年,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保护文物。2011 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其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同年, 100 周年前夕,广东省政协大会提案将何子渊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议将故居与当年何子渊与丘逢甲(焦岭) 、萧惠长(兴宁) 、谢逸桥(梅州)、许雪秋(潮州) 、余既成陈涌波(饶平) 、姚竹英(平远) 、江柏坚(梅县)等人策划潮州黄冈起义的箭竹顶(古茶场)打造成广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子渊故居正门 何子渊故居又称光裕庐,光裕两个字取自何子渊为新屋题写的门联“光照前列,裕启后人”中的各第

2、一个字。是“光芒照耀前方,裕民足国,造福后人;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的意思。 上世纪年代初,光裕庐落成,何子渊为新屋撰写了“光昭前哲,裕启后贤”和“光照前列 ,裕启后人”两副门联。前一副贴在大门口,没有人提出异议。后一副贴上去,却招来诸多非议,焦点主要集中在“照”字的使用不符合传统对联押韵的规范,但何子渊一律笑而不答。以他的古文功底,断不可能出此错误,众人都不解其意。 直至年秋,何子渊逝世前,谜底才终于揭开。弥留之际,何子渊将当时在家的子孙叫到床前,交代说:“大门联不得修改,押韵事小,开火事大!国难当头,凡我华夏炎黄子孙,必要时,均可开火!”原来,新居落成之时,正逢日本侵占我东三省,中华民族燃

3、起熊熊抗日烈火,“照”字下面四点正好象征熊熊燃烧的火焰,隐喻着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杀敌报国的雄心。 谜底一开,乡亲们对何子渊的铮铮铁骨更加钦佩。这一对联,多年来从未变过。 子渊的孙子何卓云曾对记者说,祖父去世时他才几岁,但清楚记得祖父是个很慈祥又很威严的老人,经常拿糕点给他吃,并亲自教孙子们念“火,火,火!东洋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一二八 ,杀,杀,杀!军民合作打胜仗,十九路军顶瓜瓜!”的小学课文。 “光裕庐” 三个字为我国著名书画家林凤眠的老师梁伯聪所题,梁伯聪(18711945 年) ,梅城西区梁屋“鹤和楼”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梁廷辉,为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郎

4、中;父亲梁鉴三,清道光举人,曾任福建上杭县知县。因族中子弟甚多,特聘名师执教。梁家藏书甚丰,梁伯聪自小诸多浏览,得益很大,所以学问渊博。他曾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科举考试,成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梅州建有一座伯聪中学以资纪念。 何子渊故居外景大门前面石柱上的对联: 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 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 为渊公亲拟。站在何子渊故居大门口,现在视野所及,一马平川的尽头是闻名遐迩的石马(马石) ,中间是榕树堂狮子坪,左面是高龙寨,寨子的下面是一座座坚硬的花岗岩石山。故居左边是雷公寨、岐寨窝山脉,宁江河的发祥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潺潺西流的岐水,连綿不断;右后面是石公湾蛟子潭,亦是宁

5、江石马河的发源地;两条河流在故居正前方汇合,缓缓向南前行,风水学上叫玉带环腰。两河会合后进入石马河,再汇入宁江梅江三河坝潮州经汕头出海。千百年来,无论高龙寨的老龙王,还是榕树堂的神狮兽,就像一对威风凛凛的卫士,忠实地守护着罗浮山脉四大名地(坟)之首“乌鸦落洋” (光裕庐)这块神奇的风水宝地。自明朝以来,客家地区便流传着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沿罗浮山脉一路寻龙点穴,巧遇“日出东方云开处,乌鸦落洋不落洋”的神奇传说。 现在我们抬头,看到的光裕庐匾额,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差点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捣毁,不知是硬度太高还是渊公显灵,当时二十多名彪形大汉(红卫兵)折腾了大半天,才将巨大的花岗岩匾额从

6、 3 米多高的山墙上撬了下来,重重地摔在水泥地板上,毫发无损。然后那群热血青年再用十二磅锤砸了一个下午,竟纹丝不动,始终没能将门匾砸烂。最后,那帮受蒙蔽的红卫兵为了报复,竟然将匾额抬到马下大队革委会,然后再转移至三口塘养猪场,用它来垫猪栏,发泄“愤慨” 。养猪场倒闭后,个别别有用心的左棍又偷偷将它埋到地底深处堵水涵。直到 1983 年末,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何子渊后裔费了老大的劲才将光裕庐匾额找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抬回祖屋,重新装回原处。大家再抬头看看,庐字上面是不是有个小小的凹痕?这就是文革当年留下的历史创伤,所谓公道自在民心,正好应验了那句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7、“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文化灭绝,谓之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化不灭,则中华不灭!只要中华文化没有被那位妄图革文化命的欺世盗名之徒消灭,中华民族便能泰运长行、浴火重生。这也正是渊公故居中堂对联“泰运转中华”的最好诠释。 知识点:光裕庐中“光裕”这两个字,也是子渊先生的毕生心愿,光即光复,裕即富裕。合在一起理解就是:驱逐鞑子倭寇,光复汉室江山。 富裕社稷苍生,造福子孙后代。另外,渊公还有另外一个心愿,就是教育革新“倡导新学,摒弃科举;文理并举,重教图强” !这一点丘逢甲跟何子渊很相似,丘逢甲曾说“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 。 1904 年春节,刚受聘担

8、任兴民学堂监督(校长)的邱逢甲,于元月十五(元宵节)大清早,坐着轿子来到石马星窝子顺裕庐,拜访兴宁督学子渊先生,宾主相见,揖让周旋,好不热闹。正当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管事传话:“马下村黄彩平先生求见?” , “快快有请!” ,何子渊爽快答应,热情相邀。 原来,黄彩平是石马小有名气的文化人私塾先生,两人素有交往。当时,黄正在修建一座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双层楼房。好不容易盼到了春节,便打算待渊公回乡探亲,借元宵节旺丁旺财的喜庆日子,请他题写屋名。只两盏茶的工夫,黄彩平便说明来意,子渊公一听,楞了,颇感为难。因为现场正坐着一位鼎鼎大名的抗日保台志士邱逢甲。后来,渊公见实在无法推辞,便提议采取一种折衷办法

9、:“屋名由我拟定,字由仓海兄代劳” 。经再三推敲,最后将屋名定为“迁善楼” ,意取教育子孙、学生要时刻牢记“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逐非” 。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只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教育的真蒂,充分体现了两位教育大家过人的智慧和胸襟。 笔墨伺候!只见邱逢甲抬头起身,气定神闲,提腕运笔,一挥而就迁善楼!邱逢甲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风格,赢得了满堂赞叹和喝彩。 不料,1904 年春节,邱逢甲在箭竹顶茶场策划黄冈起义行动计划期间,为石马私塾先生黄彩平题写的屋名“迁善楼”墨宝,因刻石师父不小心泡了水,缺损了一角。1907 年 5 月,黄冈起义失败后,何子渊等领导人随即返回梅州。不久,萧惠长、江柏坚、姚竹

10、英等革命党人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箭竹顶茶场达半年有余。邱逢甲为了营救革命党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于 1908 年(戊申年)夏初,多次来到石马星窝子顺裕庐及箭竹顶茶场商讨对策。最后,遇险党人在何子渊等人的疏通、担保之下得以脱险。这次,子渊先生又在箭竹顶茶场议事厅请邱逢甲即兴挥毫重写了一张“迁善楼” 。为此,黄彩平还特地减免了何家两斗谷种的地租以表谢意。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屋名是“迁善楼,光绪戊申夏月,丘逢甲书” 。光绪戊申年即 1908 年。 “迁善楼”至今仍矗立在光裕庐斜对面东南方向的一座小山下,即现在的黄屋,因时空久远,今天已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文革时遭红卫兵多次破坏,面目全非。 好,

11、下面请大家到里面来,让我简单介绍一下何子渊的历史:何子渊简介 何子渊(18651941) ,字临淑,讳东汉,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百年中国 (赵忠详解说)视频简介中称呼何子渊为“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从 1885 年起,先后创办石马宇南洞小学、同仁学校、兴宁兴民学堂、兴宁县立中学(兴宁一中) 、石马两等小学等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 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琯坑钨矿,筹措革命经费。1920 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

12、25 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 年逝世。他曾在、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国共合作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是一位具广泛社会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坚强的民主革命先驱。 光裕庐的来历 话说 1927 年春节,何子渊的小女儿何瑛偕同丈夫梁世骥(国民革命军 63军 154 师师长) ,从广州回石马星窝子顺裕庐省亲,何瑛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心情很激动。但,当她看到哥嫂全家十几口人,仍然挤在三间泥砖瓦房里面生活,又于心不忍,潸然泪下。心想,这又怎么能责难年迈的双亲呢? 这几十年来,这个大家庭虽然有父亲的薪奉和箭竹顶茶场的收入,但何子渊家族几十口人并没有从茶叶的营销中得到实惠,一直过着粗茶淡饭,自供自给的生活,茶场

13、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父亲通过各种渠道投入“推翻满清政权” 、“创办新式学校,宣传革命思想” 、 “接济革命党人” 、 “支援北伐” 、 “捐助抗日”等革命活动领域。 包括 1903 年,同盟会早期领导人何天炯出国费用,都是渊公一手包揽(其中含一些族人集资) ,前后共送出 20 多位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其中有十四人加入同盟会,子渊也通过学生天炯介绍入会。每当家人对何子渊的做法有意见、怨言之时,渊公的结发妻子吴太夫人总会及时制止,规劝大家“不要说,不要说,老头子做事自有他的分寸。 ” 想到这些,何瑛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私房钱

14、5000 大洋,交由父母购置山地,从 1927年 8 月起,动工兴建祖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的有识之士均忙于备战。1932 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有多名渊公子孙投身抗日战场,并担任高级职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加上渊公家族人丁兴盛,常常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整个工程便在隆隆的抗战炮火声中嘎然而止,靠东南方向的两排横屋一直无力兴建。已建成的三堂二横大屋,是兴宁古建筑大师何佛康先生的成名、代表之作,此后便有了今天的光裕庐,光裕庐总规划占地约8000 多平方米,已完工的主体建筑共 1250 平方米,内设 23 个单间、6 个套间(厢房) 、九个天井、五个澡堂

15、。属夯墙基础的砖石混合结构瓦房。特点是:1950 年至 1976 年 9 月 9 日,光裕庐作为扫盲点、卫生医疗点,为全村父老乡亲提供舒适的服务。当地政府长期利用光裕庐场地召开“批判大会” 、 “斗争大会” 、 “忆苦思甜” 、 “斗私批修”等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 。 其中从 1972 年下学期起,利用光裕庐大屋开设马下小学“红小班” ,达数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毛主席的好孩子。 光裕庐“三堂二横”祖屋建成后,上堂一直悬挂由孙中山拟联,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为何子渊题写的春联: 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 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

16、春宵! 中堂悬挂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题赠的“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前堂屏风嵌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 (现移至大门两侧) 中堂石柱上的题联: 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 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 为子渊先生亲拟。充分体现了新居落成之时,渊公祝福“祖国国泰民安,泰运长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和欣喜之情。 大门右侧嵌有一块 125 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碑文,是千百年来,兴梅地区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一段美丽传奇石马传说 。 光裕庐后山种有成片的时鲜果树,其中五棵老龙眼树是光裕庐落成之时,由长孙媳妇陈凤元从娘家,石马蒲勺围带回,何子渊带领全家子弟亲手栽种。另有两棵渊公亲手种植的屋前大柏树(左松右杉)不幸毁于文革。 何子渊家族的奋斗史,光裕庐 80 多年的兴衰史跟中国近代史一脉相承,历经民主革命的烽火,外敌入侵的国恨,兄弟阋墙的“家仇” ,极左记忆的屈辱,改革开放的扬眉,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命运如何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