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317522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一. (共130题,共275分)1. 正交平面的定义是( D). (2分)A.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该点基面的平面B.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该点前刀面的平面C.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该点切削平面的平面D.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A),车削外圆柱面工件的粗糙度值将减少. (2分)A.刀尖圆弧半径B.进给量C.切削速度D.刀具主偏角3. 下列关于滚齿机传动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2分)A.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也可能需要差动传动链B.差动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C.只有滚切斜齿圆柱齿

2、轮时,才需要差动传动链D.展成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4. 积屑瘤的产生主要取决于(B ). (2分)A.切削力B.切削速度C.进给量D.背吃刀量5. (D )不属于误差预防技术. (2分)A.均分原始误差B.均化原始误差C.就地加工D.偶件自动配磨6. 砂轮的粒度号越大,则(D ). (2分)A.磨料硬度越高B.磨料颗粒越大C.磨粒越不易脱落D.磨料颗粒越小7. 某机床型号为 MG1432A,其中“M”表示该机床(D ). (2分)A.是车床.B.是钻床.C.是铣床.D.是磨床.8. 某机床床身导轨面的加工要求余量均匀,那么应以( C)作粗基准. (2分)A.床脚平面B.侧面C.导轨面D.床身上

3、除 A、B 所指表面以外的表面9. ( D)一般不能提高工件的位置精度。 (2分)A.粗加工阶段B.半精加工阶段C.精加工阶段D.光整加工阶段10. ( C)加工不需要加工工具. (2分)A.电火花B.电解C.激光D.超声波11. 用圆拉刀拉孔,是采用( D)原则确定精定位基准. (2分)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12. 工序集中可减少(B ). (2分)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D.操作工人掌握生产技术的时间13. 尺寸链计算中的反计算是( A). (2分)A.已知封闭环,求组成环B.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C.已知封闭环及部分组成环,求其余组成环D.已

4、知增环,求减环1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艺系统的刚度( B),工件加工误差减小. (2分)A.减小B.增大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15. 如果(D )变化,并不改变工步的划分. (2分)A.加工表面B.切削刀具C.切削用量D.走刀次数16.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中,(A )对车削端面的平面度误差影响最小。 (2分)A.纯径向跳动B.纯轴向窜动C.纯角度摆动D.纯转角误差17. 当一批工件尺寸的标准差增大时,意味着加工该批工件工序的(B ). (2分)A.工序能力增强B.工序能力减弱C.常值系统误差减小D.常值系统误差增大18. 下面关于夹紧力作用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

5、2分)A.应正对支承元件B.应位于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C.应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面内D.应尽量远离加工表面19. 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时,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叫( C)。 (2分)A.刀具寿命B.刀具耐用度C.刀具磨钝标准D.刀具破损标准20. 划分加工阶段,(D ). (2分)A.便于测量并控制工序尺寸B.便于减少工件运输工作量C.便于调整机床D.可合理使用机床21. 外圆磨床具有的进给运动包括( ABD)。 (2分)A.工件旋转运动B.工作台纵向往复运动C.工作台的旋转运动D.刀架的横向移动22. 已知某定位方案属于过定位,那么,这个方案还可以属于(ABCD )。 (2分)A.完全

6、定位B.不完全定位C.欠定位D.组合定位23. 工艺尺寸链中的( BCD)一般以封闭环的形式出现。 (2分)A.工序尺寸B.加工余量C.渗层厚度要求D.位置精度的设计要求2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 ABC)。 (2分)A.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B.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C.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D.产品营销管理的主要技术文件25. (BD )具有自锁特性。 (2分)A.杠杆夹紧机构B.螺旋夹紧机构C.联动夹紧机构D.偏心夹紧机构26. 一般,零件的(A ),其结构工艺性越好. (2分)A.结构越简单B.加工表面越复杂C.刚度越差D.体积越小27. 砂轮的组织号越大,则(

7、 D). (2分)A.磨料硬度越高B.磨料颗粒越大C.磨粒越不易脱落D.磨粒所占体积越小28. 某机床型号为 Y3150E,其中“50”表示该机床(B). (2分)A.可加工的最大工件直径为 F50.B.可加工的最大工件直径为 F500.C.可加工的最小工件直径为 F50.D.可加工的最小工件直径为 F500.29. 积屑瘤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 ). (2分)A.切削温度B.切削力C.进给量D.背吃刀量30. ( D)不属于误差预防技术. (2分)A.均分原始误差B.均化原始误差C.就地加工D.偶件自动配磨31. 划分加工阶段,(D ). (2分)A.便于测量并控制工序尺寸B.便于减少工件运输

8、工作量C.便于调整机床D.可合理使用机床32. 如果(D )变化,并不改变工步的划分. (2分)A.加工表面B.切削刀具C.切削用量D.走刀次数33. 某机床床身导轨面的加工要求余量均匀,那么应以( B)作粗基准. (2分)A.床脚平面B.导轨面C.床身上除 A、B 所指表面以外的表面D.侧面34. ( B)一般能提高工件的位置精度. (2分)A.珩磨B.精车C.抛光D.研磨35. (C )加工不需要加工工具. (2分)A.电火花B.电解C.激光D.超声波36. 用圆拉刀拉孔,是采用( D)原则确定精定位基准. (2分)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37. 工序集中可减少(B

9、 ). (2分)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D.操作工人掌握生产技术的时间38. 尺寸链计算中的中间计算是(C ). (2分)A.已知封闭环,求组成环B.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C.已知封闭环及部分组成环,求其余组成环D.已知增环,求减环3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艺系统的刚度增大,工件加工误差( B). (2分)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40. 下列关于滚齿机传动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2分)A.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也可能需要差动传动链B.差动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C.只有滚切斜齿圆柱齿轮时,才需要差动传动链D.展成传动链是内联系传动链41.

10、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A),车削外圆柱面工件的粗糙度值将减少. (2分)A.刀尖圆弧半径B.进给量C.切削速度D.刀具主偏角42. 当一批工件尺寸的标准差减小时,意味着加工该批工件工序的()B. (2分)A.工序能力减弱B.工序能力增强C.常值系统误差减小D.常值系统误差增大43. 磨粒切削过程的三个阶段不包括(D )阶段。 (2分)A.滑擦B.刻画C.切削D.清磨44. 主偏角是在( C)的夹角. (2分)A.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B.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C.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D.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45. (C

11、 )加大时,变形系数基本不变,切削力成正比例增大。 (2分)A.切削速度B.进给量C.背吃刀量D.切削面积46. 不能提高工件尺寸与位置精度的加工工艺有(ACD). (2分)A.珩磨B.精车C.抛光D.滚压47. 已知某定位方案属于过定位,那么,这个方案还可以属于(ABCD)。 (2分)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欠定位D.组合定位48. (BD)具有自锁特性。 (2分)A.杠杆夹紧机构B.螺旋夹紧机构C.联动夹紧机构D.偏心夹紧机构49.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ABC)。 (2分)A.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B.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C.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D.产品营销

12、管理的主要技术文件50. 工艺尺寸链中的()一般以封闭环的形式出现。BCD (2分)A.工序尺寸B.加工余量C.渗层厚度要求D.位置精度的设计要求51. 工序分散可减少( D)。 (2分)A.工人数B.装夹工件的次数C.机床数D.操作工人掌握生产技术的时间52. ( A)不属于避免产生或减小积屑瘤的措施。 (2分)A.增大刀具后角B.增大刀具前角C.采用较低或较高的切削速度D.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53. 常用的四种装配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是( A)装配法. (2分)A.互换B.分组C.修配D.调整54. (C )加工不能把工具的轮廓形状“复印”到工件上. (2分)A.电火花B.电解C.激光D.

13、超声波55. ( D)的特点是定位与夹紧动作由同一(组)元件完成。 (2分)A.斜楔夹紧机构B.螺旋夹紧机构C.圆偏心夹紧机构D.定心夹紧机构56. 工艺系统的刚度(C ). (2分)A.一定比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刚度都大B.一定比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刚度都小C.可以由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刚度计算得到D.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刚度无关57. 下列措施中,(A )不能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 (2分)A.冷校直B.零件淬火后进行回火C.时效处理D.热校直58. 一般,前角增大,( C)减小。 (2分)A.剪切角B.刃倾角C.切削力D.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59. 粗基准的选择,一般不影响(C )。

14、(2分)A.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为之精度B.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C.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D.夹具结构60. (C )不属于构成工序的四个要素之一。 (2分)A.工人B.工作地C.切削用量D.工件61. 某机床床身导轨面精磨时余量很少,为保证余量均匀,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 C)原则。 (2分)A.“互为基准”B.“基准重合”C.“自为基准”D.“基准统一”62. 切削用量是指( B)三者的总称。 (2分)A.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和切削面积B.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C.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D.切削层参数、刀具角度和切削速度63. 尺寸链计算中的反计算是( A)。 (2分)A.已

15、知封闭环,求组成环B.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C.已知封闭环及部分组成环,求其余组成环D.已知增环,求减环64. 工件以内孔套在心轴上定位,定位基准是(D)。 (2分)A.心轴的轴线B.心轴的外圆柱面C.工件的内孔表面D.工件的内孔轴线65. 某轴类工件毛坯的圆度误差为3mm,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0.2,如果要求加工后轴的圆度误差不大于0.01mm,那么,车外圆时至少应走刀(D )。 (2分)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66. 下列关于砂轮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2分)A.磨料应具有高硬度、高耐热性和一定的韧性B.一般来说,粒度号越大,砂轮磨料颗粒越小C.硬度越高,磨粒越不易脱

16、落D.组织号越大,磨粒所占体积越大67. 分布图分析法不能(C )。 (2分)A.判别加工误差的性质B.确定工序能力及其等级C.计算一批工件的实际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D.确定是否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前提是实际分布符合正态分布)68. (A )发生在加工塑性材料,特别是切削厚度较小,切削速度较高,且刀具前角较大时。 (2分)A.带状切屑B.单元切屑C.崩碎切屑D.挤裂切屑69. 许多自行车将曲线车把改为直线,是因为这样做( A)。 (2分)A.可改善自行车的结构工艺性B.可改善自行车的舒适性C.可改善自行车的安全性D.可减少发生撞车事故的可能性70. 划分加工阶段,便于(D )。 (2分)A.测量并控制工序尺寸B.工件运输C.调整机床D.安排热处理71. 大量生产时,单件核算时间包括(ABC )等。 (2分)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D.准备与终结时间72. 下列因素中,影响切削力大小的有(ABD)。 (2分)A.工件材料B.切削用量C.冷却液D.刀具几何角度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