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317514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政史地]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掠夺空前野蛮残酷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00 年的国耻与国难,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教材地位分析:世纪末,由于

2、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 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 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教师板书课题)学习新

3、课:(一)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了解义和团运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二)义和团运动出示自学指导(1)(大屏幕)自学后验收:(大屏幕)出示义和团的两首歌谣,适当做补充,重点强调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补充义和团的团旗、武器图片。结合多媒体重点讲述“廊坊大捷”,这一战役粉碎了所谓的“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打击了入侵者的锐气。多媒体显示联军侵华的路线大屏幕显示联军在北京、天津的罪行,(图片、数字)适当补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开始时有 2000 多人,到 1900年 9 月增加到 10 万人。就连侵略军毫不隐瞒的承认“北京今已成为一强盗的世界”。情感升华:学习了八国联军侵

4、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可以分组交流自己的感想,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补充如下内容:美国公使在其著作中写道:“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中国是。”知识串联:中国从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段痛苦的历程,请列出期间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情感流露:出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图片,引导学生:看到着一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这段灾难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受到哪些启示?为了我们的民族你现在要如何去做?小结:找学生谈学习这一课或这一单元的体会练习:大屏幕出示习题,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完成 第 6 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

5、原因;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

6、育。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地位分析19 世纪 60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一、 导入让学生回忆“19 世纪 60 年代的清政府

7、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二、 洋务派与顽固派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 世纪 60 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三、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

8、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

9、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

10、原因。四、 洋务运动的破产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第 7 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 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

11、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百日维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

12、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 年 6 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

13、原因之一。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师:这里的民 具体指什么人?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四、戊戌政变以学生自学为主。(电

14、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 103 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课后作业:测评 第 8 课

15、辛亥革命教学目标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教学重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新课一、武昌起义面对轰轰烈烈的四川

16、保路运动,清政府惊恐万状,急忙调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这就造成湖北守备空虚,为湖北革命党人提供了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湖北地区,革命基础较雄厚。当地 16000 多名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占 2/5。这为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积蓄了力量。1911 年 9 月底,他们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布署起义。10 月 9日,因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次日,起义总部又被破坏,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自发起义了。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接着,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故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和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独立,要求建立一个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