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史笔记——人类的史前时代

san****gl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50KB
约8页
文档ID:33171610
世界史笔记——人类的史前时代_第1页
1/8

1 - 《世界史. 古代史编》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原始社会)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一、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类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人属于动物界现代人在动物界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人类的祖先可能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二、 从猿到人的过渡: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揭露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 年,其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指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1876年,恩格斯发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并提出了“攀树的猿群”(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完全形成的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三个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概念1、“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原上猿——现存所知的最早的古猿,化石1911年发现于埃及法雍,距今约3500—3000万年前;埃及古猿——距今约2800—2600 万年前;森林古猿——距今约2300—1000 万年前;其后来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腊玛古猿;腊玛古猿——距今约1400—700万年前,有学者认为腊玛古猿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转变的生物,是人类的祖先;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并不是人类的祖先,或是猩猩的祖先;目前对于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南方古猿— —是已经确定的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其又可以分为3个种:南方古猿非洲种(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南方古猿鲍氏种。

2、“完全形成的人”(1 )、最早的人属 (直立人之前的人类):莱托利尔人——1974年,英国人类学家M.D.李基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莱托利尔地层,距今约 380—360万年前,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人属 2 - 能人——1960年,发现于非洲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距今约180万年前;(2 )、直立人——又称猿人,距今约 170或150万年——30或20 万年间;印尼爪哇猿人——目前所知最早的直立人化石;北京猿人——直立人的典型代表;已会使用天然火(3 )、早期智人——又称古人,距今约 25万年——4万年间;典型代表为尼安德特人;(4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距今约 4、5万年——1万年间;典型代表为克罗马农人;其时现代三大人种: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均已形成人种的形成主要在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一、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和角器,其可分为早、中、晚三期1、旧石器时代早期——自最早的石器出现至20、30 万年前,大致相当于最早的人属和直立人阶段;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器出现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地区,距今约270—250万年前;到直立人阶段,石器制作技术较以前进步,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斧;在中国,该时期的石器主要以单面打击为主,多为砍砸器和石片。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学会使用天然火;2、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20、30万年至4 、5万年,相当于早期智人阶段该时期制作工艺也有了进步,发明了利用石碊打制石器的方法;在欧洲典型的石器是穆斯特文化的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在中国,丁村文化则以大型的砍砸器为主;3、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 5万年至 1.5万年,相当于晚期智人阶段该时期石器制作工艺也有了进一步创新,发明了石器的二次加工,特别是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的广泛使用和传播该时期还发现了骨针,说明人们已能缝制衣服,抵御寒冷二、采集和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基本食物是最容易得到的果实、块根以及昆虫、蜥蜴等小动物,后来也猎取大型动物(围猎方法为主,利用陷阱来捕捉野兽的方法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开始)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性别的分工,男子从事狩猎、女子采集;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使用了天然火、人工取火,开始了熟食,不仅提高了人们的体质,- 3 - 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人类向美洲及澳洲的迁徙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人类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向美洲、澳洲迁徙。

依据考古发现,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亚洲东北部,经由白令海峡进入美洲东北部的;而澳洲最早的人类则是从中国的华南地区经东南亚逐渐迁入的,其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者四、氏族制度的形成1、人类最早的组织形式是杂乱的原始群或原始人群2、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中,婚姻按班辈划分,实行血缘群婚,亲子之间的婚姻被禁止,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公社,其存在时间约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3、母系氏族公社: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新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原因:(1)、当时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很低,又实行族外群婚,在这种婚姻制度下,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来计算;(2)、在母系氏族里,男女地位平等,妇女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世系从母方确定的缘故,也因为当时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形成了妇女在氏族中的重要地位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从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一过渡时期被称为中石器时代该时期,石器的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普遍出现细小石器,还发明了弓箭,从而促进了狩猎的发展,成为社会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

中石器文化,在欧洲南部以法国、西班牙的阿齐尔文化为代表、北方以马格尔莫斯文化为代表二、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攫取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 4 - 济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农业出现的时间也很不一致,大约从公元前8000年到前3500年1、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1)、西亚——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约于公元前8000年开始从事原始农业;(2)、东亚——主要分布在中国(粟、水稻)、印度(水稻)、泰国(豆类、黄瓜);(3)、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2、早期农业,技术非常落后,采用刀耕火种;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人们在农耕的同时,还辅以采集、狩猎活动;三、畜牧业的起源新时期时代,还出现了畜牧业原始的畜牧业是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的,其产生早于原始农业,在中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最初人们驯养出来的是绵羊和狗,到新石器时代,猪、山羊、牛、马、驴、骆驼等动物也都陆续被驯养了四、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得人类经济从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事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

这一转变:(1)、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标志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2)、促进了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专业知识的产生和提高;(3)、促进人类开始转向定居生活;——尤其重要的是,农业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五、新石器时代的特征——陶器的广泛使用、磨光石器的流行 1、陶器的广泛使用——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使了人类定居生活更加稳固;2、磨光石器的流行——使用磨制石器的制作方法是:先把石料打制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在砺石上撒上带水的砂,将石器磨光,这种石器不但形状端正精细,而且较为锋利,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还学会了石器上钻孔的技术 5 - 3、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1)、氏族的管理仍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它由氏族的全体成年男女组成,人人享有平等的表决权,氏族议事会可以讨论和决定氏族的一切重大事情氏族的首领称为氏族长,大多由年长的妇女担任,但她(他)没有强制权,不称职的也被氏族会议随时撤换2)、在经济上,一切财产归氏族所有,大家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死者的财产由其氏族继承氏族成员有相互援助和血亲复仇等义务。

3)、在母系氏族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氏族人口的增加以及氏族组织的不断分衍,两个氏族间的群婚实际上已很困难于是婚姻制度由族外群婚过渡到对偶婚对偶婚家庭的主要特征是一男一女在一定时间内的婚姻,但这种婚姻很不牢固,离合比较自由,并且权在女方对偶婚家庭不是独立的经济(当时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是母系氏族)对偶双方各属其氏族,对偶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望门居和从妇居望门居时的婚姻生活采取男方走访女方的形式进行从妇居时男子住在女子族中,但不属女方氏族的成员对偶婚家庭是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环节但是母系氏族公社是建立在十分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上的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时,这种公在制就无法继续维持下去,最后终于趋于瓦解第四节 文明的产生一、金属的冶炼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开始使用金属最早使用的金属是天然铜,后来学会了从铜矿石炼铜,但炼出来的是纯铜(红铜),质地柔软,不适于制造工具,所以石器在当时的生产上仍占主要地位考古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真正的金属器时代是从使用青铜开始的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它有熔点低、硬度大、易于锻铸等优点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制造各种用具和装饰品的主要原料。

但是,青铜器的造价很高,硬度也没有超过石器所以还不能排斥石器在这一时代的继续使用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公元前三千年代),而后是埃及和中国(约公元前二千年代)铁器时代的出现比青铜器晚,它是金属器时代的最高阶段它由于冶炼温度高、韧性高,实用性强,而且铁矿分布较广,造价低廉,所以铁器的出现最终排斥了石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上最早铸造铁器的是两河流域的米坦尼王国,时间约为公元前1400多年前,公- 6 - 元前1370 年,米坦尼王国为西亚赫梯王国征服,赫梯垄断冶铁术近2个世纪之久后,才传入两河流域和埃及稍晚,南亚次大陆、希腊和北非等地也进入了铁器时代中国掌握冶铁术在春秋中晚期以后从金石并用时代开始,到铁器时代,是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由于各地具体条件不同,所以原始公社解体的过程也不一致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早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开始了原始公社解体的过程,并进入阶级社会;而在中国、印度、希腊爱琴海地区在青铜时代,进入阶级社会;罗马和世界大部分地区则要到铁器时代才进入文明社会二、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大分工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生产有较大的发展表现为:(1)、从农业方面来说:原来锄耕农业已经被犁耕农业所代替。

最初使用的犁是木犁和石犁,后来使用金属犁犁耕农业比锄耕农业工作效率要高得多,它不仅使耕地面积扩大,使农产品产量增加,而且使农业生产日益专门化,于是在适宜经营农业的地区产生了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部落2)、畜牧业方面: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在适宜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了出现了一些大规模放牧畜群的游牧部落,在这些部落中,农业仅仅起着辅助的作用,从而使自己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由于专门的农业、畜牧业部落形成,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大分工;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手工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又有了新的发展铁制工具已经在很多地区使用,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逐渐多样化和专门化,出现了铜器和铁器铸造、制革、制陶、纺织、榨油、酿酒以及木器制造等多种专门的生产活动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进行,交换逐渐发展了起来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前,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交换,由于产品过于贫乏,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后,人们生产出来的生产品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