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际交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6883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人际交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的人际交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的人际交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的人际交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的人际交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人际交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人际交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人际交往浓河小学 卢慧杰教师工作是与人打交道,因而人际交往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本讲重点介绍了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学习时一方面要重点提高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自己或同事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上的得与失,并注意与本讲内容的联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艺术。请看下面的案例:1,齐芳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人长得难看,而且又矮又胖。平日穿的衣服都显得脏乎乎的,而且看上去也不协调、不整齐 。但她 为人十分热心,经常帮同学的忙。教齐芳数学的孙老师觉得她长得不好,数学成绩也不好,怎么看她都不顺眼。

2、数学课上孙老师从来不愿意叫齐芳上黑板做题。一天上数学课时 ,孙老师严肃地问“昨天谁没交作 业”, 齐芳怯怯地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孙老 师一见是她,火气腾地一下上来了,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 讽齐芳说:“原来是你这个齐芳,怎么,你头 上长了几只角?我给你掰了去!”听了孙老师的话,齐芳的脸唰地变得苍白。从此以后,齐芳一上数学课就提不起精神,成绩也滑得更快了。2,刘伟是个调皮的学生,平时在学校常搞点恶作剧。入学快半个学期了,班主任杜老师还未见过家长的面,几次电话联 系,家 长总推脱忙。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杜老师专门留下了刘伟家长,可谈话中发现这 个家长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事后找同学了解一下

3、,原来刘伟花了 5 元钱临时“请” 了位 “代理家长”。下班后杜老师走访了刘伟的家庭,了解到刘 伟的父母都是一般 劳动者,文化程度 较低,父亲脾气暴躁,教育孩子方法 简单,犯了 错误便暴打一顿,母亲却溺爱孩子,两口还经常为管教孩子吵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杜老师与刘伟的父母共同分析了刘 伟表现落后的原因,特别是对家庭教育方面提出了诚恳的意见:一是家长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教育目标,往往是出了问题再管教,特别是母亲 的溺爱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 习惯。二是在教育方法上以 罚代教,且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又不一致,使孩子有空子可 钻。杜老师诚恳的态度和实在的分析感动了刘伟的父母,后来,他们和杜老师一起制定了具体家

4、庭教育目标,纠正了不正当的教育方法,杜老 师在学校又 对刘伟加强教育和辅导,经过一个阶段的配合教育,刘伟各方面都有了 较大的进步。教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案例中的两位教师都在处理着人际关系,但处理的方式和后果都不一样。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处理哪些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使有关各方都十分满意呢?本讲的内容将为你回答这些问题。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的交往经常出现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国内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校园内除工作关系外,中小学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 16.99%,在校外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另一项调查发

5、现,教师在校园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感到最头疼的,36.6% 的教师认为是与家长的关系;24.45%的教师认为是与学生的关系;22% 的教师认为是与同事的关系;17.1%的教师认为是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以工作忙等原因为由,很少与人沟通;(2)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得交往受阻;(3)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如过于自负、自卑、自我中心、自我评价过高、疑心重、对人苛刻等,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本讲重点介绍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交往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矫正建议。 第一节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师生交往中的问题 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与学生的交

6、往占了很大一部分,师生关系的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师生交往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有人在中小学做过一个调查,当问及“你们心中如果有了最高兴、最烦恼、最秘密的事,你最愿意告诉谁”时,有 76%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有 17%的同学选择了父母长辈,只有 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这一数字向我们严肃地宣告了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师生交往的问题做深入研究。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交往上常出现如下一些问题:1,对学生的偏见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外貌、言行来对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但这一认识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教师形成对学生不当的认识,

7、即偏见。常见的偏见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受第一印象的影响而对学生形成偏见。所谓第一印象是人们对初次认识的陌生人所形成的看法。第一印象形成后,会成为一种深刻而牢固的定势,影响以后对学生的认识。国外的研究表明,学生的仪表、风度、身材、表情、谈吐、年龄、衣着打扮、姿态和有关学生的一些间接信息,都是教师获得第一印象的来源。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外部特征和间接信息,因而这一印象是不全面的,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本讲开头的案例中孙老师就因齐芳的身材和衣着打扮而对齐芳怀有不良的第一印象。在下面的例子中,班主任老师因对学生李某开学第一天的行为的第一印象而对李某形成了偏见:新学期刚开学的第一

8、天,学生李某因为早上堵车上学迟到了,到学校的时候,整个班级的同学除了他都已经整齐地坐在那了。班主任很不高兴,厉声说道:“怎么上学第一天就来晚了?校长刚刚来检查,就差你一个。”李某看见班主任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支吾着说:“我,我”还没等他说出原因,班主任冷冷地说:“ 行了,回去坐吧! ”李某耷拉着脑袋走到座位边上。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李某,李某又没有回答上来,从此班主任上课很少提问他,平时他做错什么事的时候也经常被数落,李某在学校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本来很爱学习的他也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了。二是受刻板印象的影响而对学生形成偏见。所谓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

9、、概括、笼统的看法。教师在观察、了解学生时,会有意无意地按照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条件、居住地区、父母情况等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类,而后依据自己头脑中对这类人的固有印象来对学生作出判断。如认为男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适合学习理科,女生语言能力强,适合学习文科;来自农村的学生老实好管教,来自城市的学生聪明活泼;父母是教师、研究人员的学生学习勤奋,父母是商人的学生贪玩等。三是受晕轮效应的影响而对学生产生偏见。所谓晕轮效应是人们根据自己所认识到的某些人的突出特征或根据局部信息而推知其余的特征,是一种以偏盖全的认识偏向。如某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就认为他品德也一定好,或者某个学生上课经常捣乱,就认为这个学生一无

10、是处。同样一种行为,由一名“差生”做出来,教师就认为是故意捣乱;而由一名“好学生”做出来,教师就认为是“有创造性” 。排座位时,把“ 好学生” 安排在前面或中间等黄金地段,把“差生 ”安排在最后面。这些都是以偏盖全的错误认识。2,对学生行为归因的偏差所谓归因是对学生行为原因的认识。心理学家维纳指出人们在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进行归因时,常归结为如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下述一些情况。一是原来学习差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时教师不是将该生所取得的好成绩归因于学生的努力,而是归因于学生运气好,或者考试题容易

11、,或者是学生作弊的结果,这样归因不仅不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容易导致师生对抗。二是对一些学习成绩本来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归因时,常将原因归结为学生能力强,脑子好,而不是归因于该生的努力或者该生所采用的比较好的学习策略上,这样容易滋长这类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三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作出适当归因。一般来讲,在技能学习的早期,要将学生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在学生已掌握技能后,要将学习的成功及时归因于能力,否则,继续归因于努力,会使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低、脑子笨,要笨鸟先飞,多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削弱其学习的动力。一位“差生”曾向报社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诉说了教师的归因偏

12、差对学生的打击: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泼得心灰意冷。对我来说,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上十倍,每一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老师骂我是蠢猪,刚讲过的题目都不知道。于是我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出好成绩。工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中,我英语成绩第一名。我心想,老师这一次一定会表扬我吧。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一进教师门就当着同学的面问我:“不是抄的吧?”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自尊心受到强烈的伤害。同学们有说我:“抄来的,要不然怎么会考得这样好?”“ 抄来的,小偷的行为。”我当时真比死还难受一百倍。显然,教师将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归因于抄袭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努力,给学生学习的

13、自尊心及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这也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对抗。3,为维护师道尊严而疏远学生有些教师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幅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姿态。他们认为,与学生过多接触,对学生态度温和,都不利于自己的威望和尊严的形成,教师就应有教师的架子和尊严,这样学生才能服从自己。由于教师在行为上疏远学生,在情感上排斥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师生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有报道称,某老师担任初三年级数学课,班上不少学生反映,快三年了,从未见老师笑过,上他的课真累。有的学生甚至发出了“老师,给我一个微笑”“ 老师,您别走”等吁求。第一节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14、改进师生关系的建议1,加强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了解自身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克服偏见认识。教师与学生交往中出现的对学生的偏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反映。但我们并不是受这些规律的被动支配,在认识到这些心理活动规律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避免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教师要熟悉一些社会心理规律,如上文提及的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归因理论等等,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并克服其不良效应。2,多作换位思考,体察学生心理。教师与学生交往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即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学生的问题,这样难免会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相冲突而导致师生人际问题。因

15、此,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要经常倾听学生的诉说,从中更好地体察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3,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当然要有威信,但这种威信不是通过滥用权利、板着面孔建立起来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往,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加强自身的知识、品德方面的修养,使学生感到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有较高的思想情操,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也就自然树立起了教师的威信。正如有位学生所说的,“当我犯了错误上四,老师讲道理给我听,尽管他讲的是对的,可是,我闻到那股训斥人的味道,就觉得他不像在真心帮助我,所以,他讲的道理再好,我

16、偏不想听。”这就是教师没有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的后果,显然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师生关系。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用一把“哭泣的椅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把椅子放在教室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当学生遇到困难、受了委屈时,就可以坐在这把椅子上哭泣,其他同学不允许嘲笑,而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当使用这把椅子的同学从椅子上站起来时,总会擦干眼泪,带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与祝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终于有一天,教师也因承受不了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而坐在这把椅子上哭泣,令她想不到的是,一双双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额头,拍打着她的肩膀,给予她无尽的力量和勇气,使她得到了来自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也会得到学生真诚的悦服和理解。有些时候,要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还要甘于做学生的学生。一是要将学生作为一面镜子,从学生那里了解自身的一些状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教师自身的很多问题,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这样会持续地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不便。而学生则是教师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