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16528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社会保障是关乎和谐社会构建和持久维持的基础,应该具有全社会的覆盖性和公共产品特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卫生医疗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更是成

2、为重中之重。(一)和谐社会需要的医患关系所谓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和谐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一点就是医护人员能够充分爱护病人、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医生,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保障病人健康的恢复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双方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和充满人文关怀。要想建立和谐社会,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去构建,就需要解决当今社会医患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二)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1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

3、患矛盾有激化趋势。2004 年,中国医师协会最新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 4735 和 1328 。近 3 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 542 起,打伤医师 5 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 30 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 1081 万元。有一份在全国五省市 30 所医院的随机调查显示,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表示满意的占 5130 ,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的占 5692 ,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的为占 4476。由此可见,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不满意的情绪。2医疗纠纷和职业

4、医闹事件越来越常见。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 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职业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5、的人。据中国医院协会 2005 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全国有 7333 的医院都曾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5963 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扰乱医院正常诊治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7667 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和设置灵堂的不和谐事件。而截止至 2008 年,我国有 19712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为 1192 家、二级及以下医院达18520 家。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97.9%的医院曾经发生过“医闹” ,中国一家三级医疗机构,每年至

6、少有上百起医疗纠纷,二级医院则约 20 例左右。3.当今医患关系的模式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医患关系存在一下三种关系: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3.1 主动-被动模式:也可称为支配一服从模式。在这类模式中,医师处于主动或支配地位,病人完全是被动的。在早期的医疗活动中,这种关系是绝对主导地位的医患关系,医生于病人就似“父子型”关系一样,由于对医疗知识的掌握度的绝对差距决定了医生在整个医疗活动种的支配地位。3.2 指导合作模式:目前大多数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是指导合作模式,该模式中的病人有一定意志要求,需要医师帮助,并愿意合作。他们常常把医师置于权威性位置,医师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防治过

7、程中使用自己的权威,发挥其指导作用。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医患关系模式。3.3 共同参与模式:这类模式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相互支持,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和疾病作斗争。这种模式是相对先进的医患关系模式。现如今的医患关系还是以“指导-合作型”为主, “主动-被动模式”和“共同参与模式”并存。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共同参与模式”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对医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三种模式并存且呈渐变发展的阶段,医患关系就会不容易处理,矛盾也就日益增多,造成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三)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1医院方面1.1 医院的体制

8、问题 目前我国的医院基本都是以药养医的模式,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的方面,造成患者医疗费用的增加。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公报统计,2004 年至 2008 年人均卫生费用分别是 538.9 元、662.3 元、793.8 元、948.0 元,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逐年增多, 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医院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监管不力,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收取回扣红包,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1.2 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医德建设不足 由于历年来医患关系都是医生在病人面前都是主观主动的状态,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过于自信,沟通欠深入,对患者的

9、告知不到位,承诺过满,一旦出现意外,直接造成医患之间的冲突;同时部分医生在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方面往往显得不够热心和设身处地,其医疗行为多以治疗患者身体疾病为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安全感的需求,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心态也容易失衡,从而导致冲突的发生。1.3 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与沟通 医患双方医学知识的差距让双方的沟通产生问题。医生容易认为患者不懂医学知识,沟通存在障碍,对于自己的医疗行为解释的不够;患者则认为医生是为了医院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在行治疗行为,一旦效果欠佳,矛盾就非常容易爆发。2. 患者方面2.1 患者期望值过高 患者对医学只是的缺乏让其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患者到医院就诊,治好或者好转是出发

10、点,觉得到医院来治好病是应该的,治不好或者恶化就一定是医院的责任。2.2 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医疗活动的期望值自然越来越高,对自身的健康权也越来越重视。一旦医院出现治疗达不到患者预期值的,就会提出维权主张,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3. 社会方面3.1 社会医疗保障机制完善不足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不够,医疗资源的配置也不尽合理、平衡;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医疗风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对医疗行为中的医患双方都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医院 “以药养医” ,造成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3.2 社会媒体的负

11、面诱导 部分媒体,为了其自身的曝光度,在没有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盲目有失公正的大肆报道宣扬医院的负面新闻,一定程度了恶化了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使医患双方变得对立起来。(四)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1 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医药卫生改革方案。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2009年-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公立医院五项改革。2. 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尽量确保医疗安全。医疗机构

12、在各类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 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医务人员的行为按规范操作,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治疗,努力降低误诊、漏诊、过度治疗、误治和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率。3.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法制观念。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不断拓展知识面,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更要在法律层面上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解除患者的病痛的同时,有效利用法制手段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4. 重视媒体在建立和谐医患关

13、系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引导媒体客观、全面、公正的报导医患纠纷,正确评价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医院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和疾病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理解疾病的转归和预后。5. 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医疗活动中, 医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注意举止、风度、语言等外在表现,注重掌握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增强沟通技巧, 时刻为患者着想。使病人产生尊敬、信任的感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医患双方的交流, 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形成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医患关系的紧张涉及的因素确实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医院、患者以及社会、政府等多层多面,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与合作才能实现。政府应该坚持有效的实施目前的医药卫生改革的各种政策与办法,医院也应该从自身内部着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建设,患者更应该体谅医疗工作的难度,积极配合,为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