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说词(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6013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览解说词(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展览解说词(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展览解说词(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展览解说词(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展览解说词(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览解说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览解说词(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远流长北运河展览解 说 词天津市北辰区北仓小学展览课题组2011-9-16源远流长北运河展览解 说 词开场前言同学们,老师们,各位领导, (根据参观对象不同改换称呼)大家好!今天大家将要看到的源远流长北运河展览,是我们北仓小学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特色文化的需要而举办的。大家知道,纵贯我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同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绚丽篇章。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往来,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力量与智慧,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通向北京的河段,处在大运河的最

2、北端,因此被称为北运河。北运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北运河贯穿北辰区境内,北仓又是北运河漕运历史上的重镇,可以直接感受到浓郁的运河文化气息。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以此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加深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时通过北运河的历史回顾和今昔对比,又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主要目的。下面就让我们贴近这条北辰人民的母亲河,了解和学习特有的运河文化吧。源远流长北运河展览第一部分千年风雨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地图)大运河,全称为京杭大运河。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

3、大河流,全长 1700 多公里。大运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历史最为悠久,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讲解世界各运河的对比图)第一板块 京杭大运河的形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京杭大运河形成的历史。(中国水系图)我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至杭嘉湖平原,分布着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贯穿南北,连接各条河流的运河,就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记载最早的人工运河修凿于春秋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前 486 年,吴国开凿了邗沟运河。(古邗沟运河照片)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

4、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三国时期是孙吴和曹魏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那里的粮草运输的运道并不通畅。吴国经近 40 多年的多次整治,最后成为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也就是里运河。里运河全长 159公里,它既可分泄淮河洪水,又是重要的运输干渠。古代邗沟的景象在北宋诗人秦少游的邗沟诗中有生动的描述:“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隋朝运河图)公元 589 年,隋王朝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以及加强北部边防,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公元 604 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北起涿郡(今北京附近),南达余杭(今

5、杭州),初步形成了长达 2500 千米的南北运河体系。(北运河潞水开通图)隋代开通京杭大运河,本来是从天津的静海县直奔北京的通州,没有现在的北运河这一河段。因为静海到通州的河道经常淤塞,五代十国时期的金朝在1205 年开通潞水为漕运通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唐宋以后,因泥沙淤积、黄河改道以及朝代更迭、南北分裂等原因,南北大运河的一些河段逐渐淤废,无法完全通航。元朝定都北京以后,为了运输江南太湖流域的漕粮,重新开凿了运河。至公元 1293 年,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明清两代又对运河进行了不断地修整和疏浚,保持了航运的畅通。(大运河南北各段照片)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皇帝沿水路出巡的必

6、经之处,所以,运河又被称之为“御河” 。第 二 板 块 北 运 河 的 历 史 变 迁(北运河图)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龙头”。 北运河始于北京的通州,终于天津的三岔河口,后与南运河汇流进入渤海。北运河全长 148 公里,流域面积 5300 平方公里。北运河流经北辰区境内的段长 20.5 公里,流域面积 98.8 平方公里。北运河最早是退海和泉流冲击形成的沟渠,久之成为河道。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 10 万年1 万年间,渤海西岸相继发生 3 次海侵。距今 7000 年左右的时候,海岸线甚至进至宝坻和霸州一带。大约在5000 年前开始退海,渐渐形成陆地。但是到了 2000 年前

7、的西汉时期,又发生了“渤海水大溢”的情况,京津以及河北省境内再次成为汪洋。(海水大溢照片)又经过一百年左右,海水退去,留下了无数坑塘洼淀和纵横蜿蜒的沟渠。天长日久,随着地表水,雨水的冲刷,逐渐形成为小型河道,为北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原始条件。可以说,北运河的远古变迁史,就是一部沧海桑田史。(北运河水系图)在宋朝时期,这条退海后形成的古河道,由当时在北方的金国疏浚改凿,先后沟通 12 条河流,形成北运河水系。北运河的水系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河到在古代叫做沽水或者沽河。今天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天津地名,如西沽、丁字沽、大直沽、汉沽,塘沽等等,都来源于这条古老的河道。北运河早年称作沽水,后来被称作潞水和

8、潞河,到了清朝的时候,被正式称作北运河。北运河上游水系分为 3 支,有潮河,榆河和白河。这 3 条支流汇聚一起,自北京的通州向南流,经香河县,武清区进入我们北辰区境内的小街村,在屈家店闸与永定河交汇,从勤俭村南勤俭桥出境,至新红桥与子牙河交汇,至三岔口与南运河交汇,形成海河,最后由海河入海。第三板块 北运河的水运概况(北运河运输船只照片)在古代,北运河水流量较大。水面宽度在 10 和 20 米左右,洪水期可达 30米以上。一直到清朝末年,北运河境内段全年通航期可以达到 60150 天,年通航六个月左右。水大的时候能通行 2545 吨的木帆船。船的行驶速度在逆水行驶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小时 6

9、公里,顺水时为 8 公里,具有很大的通航能力。(潮不过杨照片)北运河有一个有趣的地理现象,叫做“潮不过杨”。北运河是海河上游的主干流之一,由于受渤海潮汐影响,每当涨潮时,河水受海潮顶托形成“逆溯”,水位升高数米,可延伸数十里。但是涨潮的水通过北运河最远不过杨村,通过南运河不过到杨柳青,西面通过大清河不过到杨芬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潮不过三杨”,简称“潮不过杨”。潮汐给天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津南小站地区地势较低,当海河逆溯时,水位高出地面,开启闸门,便可灌溉农田。 “三杨”以下河流两岸的村民可以用木笼水车和拨斗提水灌溉农田,盐场可以放水晒盐。江南来的大型漕船,由三岔河口北上,可借涨潮

10、不费力地行至北仓一带。但是由于“潮不过杨”,杨村以北水浅航道窄,大型船舶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将漕粮就地卸下暂存起来,然后再改换为小型驳船拖运进京。于是北仓成为北运河流域境内最大的皇粮屯储的重地和转运枢纽,也是它兴盛数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海上运输来的大船也因为无法进入北运河,只能沿海河驶至三岔河口以下,后用驳船通过北运河转运至北京。(漕船转运照片)元代至清代 600 多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是漕运事业的辉煌时期。尤其是元朝以来,都城北京的军队和老百姓所需要的粮食物资,都要从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转运过来,北运河是其中最重要的漕运通道和必经之路。(古驿道和古驿站照片)除了北运河通达京城的的水

11、路交通外,沿着北运河还有陆路的古驿道和古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道是为人员,马匹和车辆通行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驿站有备用的车辆和马匹。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通过驿道和驿站一段段运到长安的。北运河的左岸和右岸有两条驿道,但行人经常是或左或右行走,目的是缩短距离而取直线。一般是出京城至通州走运河右岸,到杨村渡河后走左岸,经过我们北辰的汉沟、胡园到上蒲口,再行右岸,经下蒲口、桃花口、王秦庄、西沽进津城。为便于公文传递和办事官员歇息,北运河沿岸每隔二三十里就设有一处驿站或驿铺。元代从西沽到桃花口长二十五里,就在桃花口设有驿铺。清朝末

12、年将驿铺迁到王秦庄。清朝的皇帝到南方巡视,或乘船顺北运河而下,或沿驿道而行,所以古驿道又被称作“御道” 。第四板块 北运河的水利治理天津因地处九河下梢,在历史上十年九涝,水灾连年,给北运河造成巨大压力,经常造成水患。清朝末年由于北运河洪水泛滥,曾发生过 10 次水淹天津城的情况。1917 年和 1939 年的两次特大洪水给天津城造成了巨大的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死伤不计其数。(水灾照片)自元以来至民国初年,历朝历代的官府都对北运河进行过整治浚修,多次对运河堤大修加固,同时广泛植树治坡,河道清理疏浚,开挖引河泄洪,收到了一定的防洪效果,但始终没有根治水患。(康熙下诏照片,康熙治河图)三百

13、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朝廷曾出巨资对北运河右堤包括西沽至桃花口段堤岸长 3240 丈(10800 米)进行了全面培修。后来又开挖了 8 条引河,以减轻北运河水患压力。现在武清区还留有当年清康熙皇帝御书“导流济运”碑、乾隆御书“阅筐儿港减河水坝作诗”碑等。1930 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在屈店村东北的北运河与永定河交汇处,兴建了屈家店水利枢纽工程,北运河与永定河汛期的洪水经此入海。屈家店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灌溉、排涝、供水功能。(屈家店水利枢纽今昔照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堤防加固及兴建水利设施,对防洪水利设施进行保护、改造和完善。1963 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

14、根治海河”的号召,作为海河主干流的北运河也成为重点治理对象。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减轻北运河泄洪压力,在其左侧开挖了记定新河和永金引河。八十年代又对河道堤坝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加筑砌石防浪墙。(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照片)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北运河的治理,改造,开发高度重视,指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带人都曾经亲临屈家店水利工程枢纽视察海河工程,并作出了重要指示。下面请看第二部分源远流长北运河展览第二部分北运河畔北极星我们的家乡北辰区就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北运河两岸。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辰区逐步繁荣起来,成为京津之间的重要通道和经济枢纽。同时伴随漕运

15、的发展,形成了很多古老的村庄。北辰大地上的风土人情,集中体现了北运河的文化风貌。北运河畔的土地养育了我们北辰的人民,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为她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骄傲。第一板块 北运河流域的地区划分(各古代行政区域图)北运河流经的地区在历史上有不同的隶属划分。按照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北运河流经的区域包括北京市的通州区、河北省的廊坊市、天津市的武清和北辰两个区。但是在中国古代,每个时期乃至每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单位都有变化。秦汉为郡,魏晋南北朝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明清为省,实际上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北运河最北部的通州,在西汉初期称为路县,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现在属于

16、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流经的武清区,秦朝时期境属渔阳郡。武清区别称雍阳,简称“雍”、“武”。魏晋时期属于渔阳郡雍奴县。现在是天津市武清区。今天的北辰区在古代一直没有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西周时期在燕国境内,为幽陵(都、州)地。秦朝属渔阳郡。汉代属渔阳郡泉州县,后在北魏时期改为渔阳郡雍奴县。唐朝时期属范阳郡武清县。元代曾经隶属于幽都府武清、香河县。明朝时期分属北平府漷州、宝坻县、通州。清朝时分属顺天府武清、宝坻县,宁河县和天津府天津县。1953 年正式建制为天津北郊区,1992 年改称北辰区。第二板块 历史悠久的北辰大地(文物复制品和图片)北辰区在远古时期曾为退海地,6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运河沿岸的历史遗物、遗址古海岸线贝壳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磨棒,战国时期的铁镢,西汉时期的陶罐,充分说明了北辰区的历史悠久。(水泽洼淀图片)北辰地区早年在退海后形成陆地,但到处是坑塘洼淀,水势浩淼。 水经注曾经记载:“雍奴,薮泽之名。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