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15930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组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促进农牧村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脑索驻村工作组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州委、县委千名干部下乡活动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农脑索村经济,确保农脑索村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是我县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必走之路。如何发展壮大脑索村经济,促进脑索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农脑索村经济社会差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于是我工作组在千名干部下乡活动之际对脑索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将调研结果浅谈如下:一、基本情况脑索村位于恰盖乡东部,美仁山脉东段南麓,总面积15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26 户 698 人,耕地面积 600 多亩,有天然草地面积 15 万亩,可

2、利用草场面积约 10 万亩。系恰盖乡牦牛繁育基地。行政村由党支部一个,党员 39 人,农牧民以牧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上年人均纯收入 1200 多元。二、近年来促进脑索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脑索村历届“两委 ”班子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各 项民族政策,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脑索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围绕牧民定居、结构调整、品种改良、牧民增收等,促进脑索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1、以促进牧民增收为重点,突出现代畜牧业发展,

3、强力推进脑索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脑索村畜牧业,突出畜牧业发展地位,始终坚持并大力度夯实畜牧业在整个脑索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内容,把牦牛繁育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第一途径。积极争取退牧还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认真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全面实行草场围栏,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切实加强脑索村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草原生态双赢的目标。基本实现藏山羊完全淘汰。2、全力推进牧民定居,有效促进脑索村经济发展。近年来,脑索村牢牢抓住牧民定居这个发展脑索村经济的龙头工程,坚持“定居

4、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 的原 则 ,按照“ 定得下、 稳得住、能致富 ”的要求,紧紧围绕牧民增收这一目标,凸显 100%游牧民定居和彰显民族文化两个特点,实现生产资料、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三个保障。利用国家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工程、抗震安居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动牧民定居进程。2005 年以来,先后实现定居牧民100 多户 500 多人。3、内外结合,大幅提高脑索村劳动力转移增收。近年来,脑索村通过家庭养殖与外出打工相结合,先后输出剩余劳动力 1000 多人,经济收入 1000 多万元,有效缓解了人多蓄少,人多地少的局面。4、高度关注民生,促进脑索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脑索村始终

5、把改善脑索村民主,维护脑索村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促进脑索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快,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2007 年“两基” 工作 顺利通过国家验 收;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全村总人口的 40%,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脑索村农村各种生活陋习。5、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脑索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脑索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整合退牧还草项目资金、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集中向脑索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

6、投入资金累计超过 250 万元元,完成了牧道,河堤,拱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1、脑索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来看,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各类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牧民定居点也存在自己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表现为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开发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牧民定居土地的需求,且现有开发土地质量较差,加之搬迁牧民受资金、技能、观念等问题的制约,实现能致富还需要一个 3-5 年过渡的过程,以上因素导致牧民搬迁定居的成效没有得以充分显现,仍然存在着牧民定

7、居了,牲畜没有定居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 的现状。2、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换速度较慢。传统游牧观念根深蒂固,一些牧民群众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游牧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还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另外,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畜牧业生产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畜牧业结构单一,良种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部分牧民“等靠要” 等懒惰思想依然存在,在脑索村很难看到功能齐全、作用发挥正常的各类畜牧业养殖小区,先进适用的现代畜牧业新技术在脑索村推广受到了影响。3、耕地资源少,饲草料种植缺少。当前脑索村虽说有耕地 600 多亩,但与本村牧畜存栏

8、数相比,死材料供给是风紧缺。加之脑索村缺乏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进行初级加工,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当地及时销售,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做大做强。4、牧民收入结构单一,贫困人口比重偏大。与农区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相比,外出务工收入还是相当微薄。多数牧民由于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居住分散、相互隔绝、与外界之间少有联系的生活方式、劳动技能单一的局限,一般只从事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除畜牧业收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时,草原生态环境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规模,导致牧民收入增长缓慢。5、脑索村人口老化、低素

9、质化倾向也比较明显。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脑索村经济社会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业空间狭窄,教育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为脑索村高素质人口的不断外流创造了条件。这种现象不断持续的结果导致脑索村人口老化,缺乏一技之长,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经验和投入,整体素质较低,牧民等、靠、要思想比较强,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商品经济意识,思想保守,信息不灵,经营不活,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影响到了脑索村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促进脑索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和对策发展脑索村经济要按照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

10、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抢抓历史性机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的工作思路,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为目标,坚持以牧为主,牧农结合,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方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脑索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脑索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劳动力转移,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推进全市脑索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调整脑索村产业结构,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实施现代畜牧业

11、发展战略,按照我州“一特四化” 培育特色养殖”的畜牧 业发展思路,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拓展畜牧业产业链条,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农牧业效益,调整畜牧业增长方式,重视集约化饲养,龙头带动。加大牦牛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实现规模化养殖、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突出畜牧业在脑索村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2、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通过体系建设,在全村建立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完善,运转灵活,反应快捷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健全一套能够有效监测、控制、预防和快速扑灭重大动物疫情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运行

12、机制,稳定防疫队伍;提高防疫员的综合技能;落实防疫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不断加大脑索村防疫工作投入,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3、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完善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脑索村经济同步发展,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加快脑索村经济发展工作,把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草原建设和转变脑索村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加大建设工作力度,提升牧民定居档次,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景区区游牧民搬迁定居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定居点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促使种植业围绕畜牧业的发展调整种植结构,组织牧民积级配合草原建设,引导牧民自

13、觉保护天然草地、巩固草原建设成果,积极实施以草定畜、以小换大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战略;安排技术人员确定技术指标,对搬迁定居游牧民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进行跟踪服务,把服务绩效与技术考核和职称评聘挂钩,实现农牧结合,最大限度提高牧民收入,保证牧民“ 定得下、稳得住、不反 弹” 。4、加强农牧民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调整完善农村脑索村学前双语教育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度,下大力解决牧民子女辍学问题,力争让适龄青少年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努力提高脑索村青少年升学与就业水平。加强脑索村职业教育,搞好农牧民科技培训。 支持牧民参加职业教

14、育,鼓励用工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定单培训,提高牧民综合素质。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牧民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脑索村人口参与就业竞争并最终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加快构建农牧业信息网络,加大对农牧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力度,认真做好市场预测、疫情检测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加大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着眼于建设现代畜牧业,不断促进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提高覆盖率和普及度,提高畜牧业科技的贡献率。5、落实脑索村发展各项富民政策,加大对脑

15、索村投入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党在农村脑索村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州、县各类涉农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向脑索村倾斜,优化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发挥综合效益。鼓励农牧民自主兴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支部 +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协调好农牧民与龙头企业的关系,逐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6、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高脑索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优化配置脑索村教育资源,切实改善脑索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技术力量,全面配齐脑索村卫生院(室)附属设施和配套所需

16、的设备;加快脑索村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政治综合维稳中心建设,实施农牧民健身工程、建立社会救助标准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脑索村低保标准,强化脑索村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力度,使脑索村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脑索村受灾群众和特困群体救助体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关于全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温布滩驻村工作组根据乡党委“千名干部下 乡” 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村驻村人员结合大调研阶段的要求,深入农牧户,对全村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经整合材料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现实存在的问题(一)人员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欠缺。调查的 111 户农牧户,有总人口 689 人,人口多的家庭有 14 人,2 人以下的有2 户。 60 岁以上高龄的有 133 人,学生、小孩、儿童约占总人口的 1/5,20 至 40 岁的青壮年劳动力相对欠缺。(二)贫富差距大。调查的 111 户农牧户,家庭总资产最高的为 75 万元,最低的仅为 1000 元,农户贫富悬殊。(三)收入单一。所调查的农户,收入来源单一,专门从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