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方法提纲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315856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性研究方法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性研究方法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性研究方法提纲1.质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3)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4)使用归纳法 5)重视研究关系。2.质性研究的目的:1)意义的理解 2)理论的建构 3)人生的启示 4)对公共话语的影响3.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1)后实证主义 2)批判理论 3)建构主义 4)交往行动理论 5)存在主义心理咨询4.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观察、文件分析2)归

2、纳法指从特殊到一般,也即从一般性的事件归纳出结果,演绎法指一般到特殊3)解释性理解:既有他们对某事的理解,又有我对其的理解4)主题本位:对主体的行为与意义建构,对主体经历总结后的解释5)量化研究主要是通过外在工具,探索规律和秩序5.现象学1) “现象”是指“对我们的感官所显现的东西”或“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东西” 内涵:意识(能指) ,包括意义的给予以及意义的充实;意向性(所指)2)方法:1、本质直观:客体与主体的直接相遇;2、悬置:“存而不论” 、 “现象还原”3)现象学研究是指运用哲学上现象学探索事物的“纯粹本质的方法,对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环境中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掌握与分析其本质的研究方

3、式。4)现象学要求搁置悬疑,放弃科学概念,存而不论,要求回归到研究个体的生活世界中去,回归到个体鲜活的经验中去,放弃科学概念,从个体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经历出发,寻求意义, (关注个体经验)如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要从他的生活表现来看。6解释学 是关于解释的学问1)施莱尔马赫与伏尔泰将解释学变成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主要是实证,即事实,社会科学主要是解释,即价值)2)海德格尔将解释学发展为本体论(存在,就是把存在之物拿开之后存在的东西)3)伽达默尔提出“历史”的概念Ps:当我们收集资料时,需要用现象学方法(可以使信息保持原意) ,当我们去理解时,要用解释学,需要用自己的经验与现象本身

4、去解释它。7解释学循环:指在对文本进行解释时,理解者根据文本细节来理解其整体,又根据文本的整体来理解其细节的不断循环过程。德国施莱尔马赫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认为理解的循环运动沿着文本来回移动,在文本被完满理解时才消失。狄尔泰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解释学的循环包括相互依赖的三种关系;单个词与文本整体的循环;作品本身与作者心理状态的循环;作品与它所属的种类与类型的循环。他并把这种循环扩展到解释活动中理解与经验的关系上。海德格尔认为对未知文本的理解,永远由被理解的前结构所决定,完满的理解不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循环的消除,而是这种循环得到最充分实现。伽达默尔继承了海德格尔的观点,在其解释学理论中认为理解就是不

5、断地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他用这种解释学的循环去说明传统与理解之间的循环关系,认为传统就是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东西,我们理解时,一定会受传统的影响去认识事物而且在认识事物之后所得到的解释又转变成为以后认识的传统,这种循环是不断存在的。但这不是坏的循环,而是人的认识所必须的。从解释学看,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通过理解中的选择、批判而不断前进的。传统是人类知识中的部分,它必然要在理解中起作用,解释学的理解历史性思想就说明这种循环是知识的历史性的表现。伽达默尔还认为理解的这种循环不是种方法论的循环。而是描述了理解中种本体论的结构因素。1)视界融合:自己已有经验加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对

6、同 一 个 对 象 , 人 们 理解 的 视 界 不 是 封 闭 的 , 而 是 开 放 的 , 不 断 生 成 的 。 理 解 者 对 对 象 理 解 的 视 界同 历 史 上 已 有 的 视 界 相 接 触 , 形 成 了 两 个 视 界 的 交 融 为 一 , 达 到 “视 界 融 合 ”。 伽 达 默 尔 提 出 , 接 受 时 会 带 着 所 处 时 代 的 精 神 , 他 那 个 时 代 关 心 的 问 题 ,那 个 时 代 的 “偏 见 ”和 “热 情 ”, 这 样 , 接 受 者 对 某 一 作 品 的 理 解 和 感 受 会不 同 于 之 前 历 史 中 的 接 受 者 ,

7、他 将 用 新 的 眼 光 , 带 着 新 的 问 题 去 接 受 它 、 评价 它 、 创 造 它 。 正 是 在 历 史 中 永 不 消 失 的 “现 代 视 野 ”; 不 会 重 复 的 “现 代视 野 ”使 艺 术 接 受 中 的 创 造 和 评 价 能 在 无 限 的 历 史 过 程 中 展 开 。 )2) 文 化 主 位 : 站 在 对 方 的 角 度 理 解 , 如 站 在 摩 梭 族 的 主 场 去 看 待 走 婚8 质 的 研 究 的 几 个 假 设 :1)人依据他在主观世界来进行选择(尊重他人的理解)2)在深层意义上,人性有着共通的结构趋利避苦,因此质性研究的意义:增加研究

8、的解释性;对人性具有启发;从个业(影响个人的命运)出发,发现共业(影响群体的命运) ,也即试图寻找人性的结构3)理解是人存在于世的唯一状态(对于研究者而言:理解是存在之家,充实自己的理解,感知自己的存在,研究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存在的过程,从而获得成长,对于被研究者而言:自己的理解被人理解了,承认并接纳了他的存在,存在的力量就更强了,他的存在获得了认同;对于研究过程:理解使关系和谐,研究过程更加顺畅,研究信息更加丰富)4)意义于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并镶嵌在历史境域之中(要考虑应怎么与他人互动,交往,从而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意义,其次应在整体背景中理解意义)9封闭式的研究过程1)从获得对问题的重新理

9、解到定义研究问题的箭头表明新研究的开始,反向的箭头表示看研究结果与初衷是否背离。2)文献综述:可以看别人收集什么资料与怎么收集资料,并且通过看文献,可以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多角度看待问题,拓展思维。同时文综对定义研究问题的作用:寻找研究方法与框架;文综与进入现场收集资料:确定自己的观察系统,访谈提纲;文综可以让我们保持敏感,学习分析的方法,找到灵感,获得概念(即结构化的东西)10.循环式研究过程(大家自己加下箭头哈)1)视界融合:已有历史文献+现场获得的资料;2)已有的理论等即是文献;3)与情境互动即要求深入生活进行交谈;4)出去的箭头即要根据新文献新问题,不断地深入,发现更加深层次的问题11

10、.互动式研究过程1)效度在量化研究中指研究结果达成目标的程度,在质性研究中指内在的一致性,即研究结果本身不存在矛盾,能够自圆其说。 (为什么质性研究没有效度?因为质性研究是直接研究问题本身,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通过外在指标研究事物)信度在量化研究中指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而质性研究中没有信度,因为质性研究只研究一次,不会重复抽样)12我是谁:研究者的身份:1)研究者身份自觉意识的重要性(互动,但不能迷失自己,避免研究者与当事人混为一谈;进入情境中,我在当事人的眼中是谁,我就应该怎样说话) ;2)如何进行自我分析(研究者 or 当事人) ;3)局内人和局外人(一般而言,研究者是局外人,被研究者是局内

11、人,但有时候要看是不是与研究问题有利益相关与价值认同。 )局内人容易迷失,局外人比较清晰,但研究容易不透彻)13我能够做什么:研究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1)真诚的能力(让被研究者感受到)2)移情的能力(感同身受与善解人意)3)对专业相关理论的深入理解4)对研究现象的一定理解14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1)冷眼旁观者 2)合作伙伴 3)导师与学生4)行动的一员15.进入现场前的准备:1)物质准备(纸笔录音笔)2)心理准备(研究者自身身份的自觉意识及场景预期处理)3)理论准备(对研究课题相关理论的掌握)4)行动准备(访谈提纲,主要问题及发生偏离时补救的过渡性问题)16.谁是“守门员”1)什么是“守门

12、员”?是决定能否开展研究的关键人物 2)“守门员”会守些什么?缺点或特别好的地方 3)如何消除“守门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关系,打破限制。17.“我”的出场:穿着不太正式也不太随意。对研究问题十分了解,是内行。给人真诚的形象。谦虚愿意倾听,善解人意。 (“我”期望最初留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我”选择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以及什么身份出现?)18.和研究对象的接触:与研究对象的交流:1)研究对象想要知道什么?2)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信息?3)如何做好开场白?(介绍自己及自己的研究,怎么找到被研究者的) 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让被研究者想说且有话可说)及其补救策略拒绝的意义

13、:明白哪一类人对该研究比较反感;分析敏感问题的原因。 19.访谈的基本知识:一、访谈和日常谈话的区别:访谈作为一种“人为”的谈话环境;访谈中研究者的地位和作用二、访谈作为一个言语事件:访谈作为双方共同构建的社会事件,人造的“现实”2)访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3)访谈可以“以言行事” 、 “以言取效”三、访谈的作用:1)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 2)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有关事件以及自己的解释 3)帮助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建立人际关系 4)使受访者感到自己更加有力量,因为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因此有可能影响到自身的文化解释和构建。四、访谈的基本类型(按照

14、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1)结构型访谈(在封闭式访谈中,研究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结构的提纲进行提问,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问题的内容和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标准化了,而且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逻辑框架明确,定问题,定顺序,但深度挖掘不够)2)开放型访谈(开放式访谈事先没有拟订好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形式灵活,研究者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鼓励和激发访谈对象谈论认为重要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使用的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两不定,易深度挖掘,但容易漏掉内容,但难以操作,且与访谈者素质有很大关系)3)半结构型访谈(半开放式访谈中,研究者虽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控

15、制,但访谈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研究者事先拟订的访谈提纲可以根据情况随即灵活地进行调查。 )20.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一、访谈的时间和地点(房间不宜过大或过小,不能有杂音,第三方在场,时间宽松)二、协商有关事宜:1、介绍自己以及课题 2、交谈规则 3、自愿原则 4、保密原则 5、录音问题三、设计访谈提纲 1、提纲作为舞台提示 2、提纲作为前后访谈的过渡 3、访谈的主要问题及其之间的过渡 4、提纲的开放性 5、提纲作为清晰思想的一个工具21.访谈中的提问:一、提什么样的问题 1、开放型和封闭型(封闭性的一般不提,因信息量少)2、具体型和抽象型(判断:概念的抽象程度)3、清晰型和含混型。二、提问的禁忌

16、1、问题带有自己的偏见 2、提问即评说 3、提问带有其他暗示性22.访谈中的追问:一、追问的时机与度 1、让对方表达自己过后进行追问 2、追问作为询问细节的手段 3、追问作为拉回主题的手段 4、追问作为转变主题的手段 5、追问应考虑双方关系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方的承受能力。二、追问的策略 1、延后追问与即时追问 2、捕捉受访者谈话所抛出的言语“标记” 。23.一、倾听的层次:1、表面的“听” 2、消极的“听” 3、积极关注的“听”4、共情的“听” 5、倾听作为理解版图的不断延伸。二、听的基本原则: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容忍沉默24.为什么要回应?回应是指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言行作出反应,其中包括言语性反应和非言语性反应。访谈者作出回应的目的是使自己与受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的关系,及时地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想法传递给对方。25.一、回应的时机:1、在对方需要回应的时侯 2、在对方需要被拉回主题的时侯 二、回应的类型:1、认可 2、重复、重组、总结 3、自我暴露 4、鼓励对方 三、回应的禁忌:1、论说 2、评价 3、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