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15761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贫困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院校在贫困生助学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应该不断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助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贫困生比例也随之提高。从公共产品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教育经费一部分是政府

2、通过拨款形式来实现的,而个人承担的部分则主要通过收取学费来实现。这种收费形式,缓解了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促进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然而,这种收费制度同时造成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的日益严重。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助学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从而确保这些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意义贫困生资助制度是基于一定的资助理念而建立和实施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资助的理念也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支院校贫困生助学资助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保障了贫困生的入学教育和血液的顺利完成。(一)、保

3、障教育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底子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较为贫困,要实现教育平等不太容易。贫困生助学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困难的压力,使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如果不能形成教育公平的局面,就会必然造成越是富裕者的子女越能接受更高的教育,越是贫困者的子女就越不能接受教育,从而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利于被社会的稳定。(二)、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贫困生资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贫困状态,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同时也有利于贫困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疲困生资助制

4、度作为一种激励措施,是的受资助的贫困生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发愤图强,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国家,从而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教育质量。二、高职院校贫困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对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进行科学有效地界定,是贫困助学工作面临的首要难题。根据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贫困程度可以分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作为参考,无法来确认贫困生的困难程度。从而使资助工作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对的不公平。(二)、贫困助学金

5、额相对不足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多,国家的财政相对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的贫困助学金额也相对不足,对于比例本来就小的贫困助学金来说就更显得是捉襟见肘。众所周知,奖学金是用来奖励品学兼优的全体学生,并非贫困生,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助学力度。由于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差别,城市学生和从村学生在教育上存在着先天性的不平等,城市学生在获得奖学金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三)、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种劳动,培养实践能力,并获得合理的报酬,以补充在校学习、生活费用的各类活动。如今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各个用人单位都乘火打劫,

6、尽可能地降低工资和待遇,减少招聘成本。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会上也很少有提供给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地方和岗位。在学校中,各种助研、助管、助教等岗位也是供不应求,很多贫困的学生都在排队上岗。(四) 、部分学生和家长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从现实中的例子就不难看出,很多学生不是很困难,有一定的学费缴纳能力,但是他们就不愿意主动上交学费,而是等着轮流享受国家的贫困助学资助。或者是享受助学贷款,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开支。也就是说,有些学生把这些资助看出是自己的应得,想完全依靠这些“免费”的资助来完成学业,甚至有恶意拖欠学费和不偿还助学贷款的行为。他们依赖学校、依赖国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意识。三、高职院

7、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有效探索(一)、完善贫困生认定标准,建立贫困档案能否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准确认定,是开展奖助学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解决在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只有从制度入手,才能保证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提高认定方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成立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构。认定民主评议小组要按照规定的比例人数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民主投票选出。这些成员在认定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大公无私。二是做好各项环节的评议工作。这个部分非常关键和重要,评议小组人员应该对申请贫困的学生进行初步筛选,然后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认真审核,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公示。

8、同时为了方便下一次的贫困评审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贫困生的贫困档案。(二) 、拓宽贫困助学资金的筹集渠道如果只是依靠国家优先的财政拨款开解决贫困生助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社会的力量一起关心帮助高校贫困生群体,努力开发社会资助项目,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学校提供资助资源或直接向学生提供资助,充分发挥和发掘各种潜在资源,使困难学生得到社会更多的情感上的关爱、精神上的鼓励和一定的物质支持(如为他们提供一些资助和勤工助学兼职机会等) ,使学校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三) 、提高自主比例、扩大资助范围1、实行奖学金向贫困生的倾斜。国家和政府奖学金原本是用来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

9、生,但是在资助体系中发挥的对于贫困生资助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之间的差距。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贫困生获得奖学金比例只在 10%。影响贫困生学习成绩的因素较之一般学生要多,家庭经济困境的精神负担,生活消费的压力,使贫困生获取奖学金的努力较之一般学生也更大,但是收益却不成正比。为了发挥奖学金对贫困生的资助效用,在评比条件上,对贫困生的成绩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对于某些硬性规定的条款和评比要求也可以适度向贫困生倾斜。2、激励贫困生勤工俭学。在国外发达国家除了政府贷学金外,都把勤工助学作为大力提倡和发展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措施。有研究资料表明美国、日本、英国 80%左右的大学生进行课外

10、打工,日本普通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中有 25%是自己的打工收入。现在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是岗位相对不足,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学校要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设立专门的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不要两眼总盯在校内,而要投向社会,主动帮助学生寻找兼职,联系勤工岗位。勤工助学具有造血功能,应该积极发挥其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功能,学校要创设条件,激励学生勤工家俭学,培育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和行为能力。3、政策引导,协议扶助。在“奖、贷、助、补、减”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中,应当鼓励贫困生通过贷款形式来支付教育成本。因为这比“助、补、减”等形式能更多的体现教育公平,减少学生的惰性,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关的

11、诚信知识教育。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段,在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中,进一步拓展贷学金是适度限制助学金是趋势。现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地方政府倡议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都和贫困生的减免资助挂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调整奖、助学金的资助方式,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社会短缺的专业,像师范类学生一样给予政策优惠,定向奖学、助学,使受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所学,所用服从国家的需要作为对资助的回报,以此更彰显教育的公平。(四)、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大学生由于在经济上与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他们经常

12、是与孤独为伴,不远与周围的同学交往,从而极易出现嫉妒、怨恨、虚伪、狡诈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因此应该积极探索促进和激发贫困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斗志的途径,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告诉他们其实品苦苦你并不可怕,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困学生树立了坚强的意志,就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积极开展针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结束语: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的改善,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底子薄,教育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13、和有限以及家庭收入的较大差异,造成仍然有一部分贫困学生艰难求学。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加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制度,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探寻合理的解决途径,来促进和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罗晓青,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刍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李锋涛,高职院校贫困生扶助政策初探【J】职业教育 2007【3】 徐秀清、邱阳,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手段探析【J】教育导论 2009【4】 林丽琴,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J】实际桥2009【5】 黄克强、张迎春、田晓玲,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