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5719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学科论名词解释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2、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

2、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

3、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年龄特征: 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 ,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课程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简要概括总结。课程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

4、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的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广义)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指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

5、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方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利用多种方法和 ,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质量价值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德育目标是对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也即通

6、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的要求。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自我修养是在教室的指导下,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完善思想品德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反映各种管理关系的领导管理制度,组

7、织机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体系和制度。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习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习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课外活动是由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小组活动是在指导教师或辅导员指导下,学生根据之间的兴趣爱好在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自愿组成的小组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余的独立作业的活动形式。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活动。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手段,

8、有目的,有计划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以掌握教育实情,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在严格控制或特别创设的条件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法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特别是数理统计原理,去把握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包括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

9、展,包括佳偶的各个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加工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道德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名词解释: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记忆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格是指个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己,以及对整个环境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晶体智力是活的知识和发达的智力,技能两者的结合。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11、征。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心理辅导是指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习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一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求助者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

12、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的活动。观察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意义学习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消退指假设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无条件刺激不出现,则所建立条件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强化即在反应之后呈现的强化物。操

13、作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景的联系。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技能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

14、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复述策略就是对信息的一种重复,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精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集合成一个整体,带上某种结构,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个体依据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道德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

15、和规范的认识。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识。学习动机指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认知内驱力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即促进了另一种学习的进行。普遍迁移

16、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学习定势就是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态度倾向。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是一种心理关系。人际吸引是指个人间在感情上的相互喜欢,亲和的现象,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从众是指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服从是指由于受到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一个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种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淹没了个人的身份,使个性失去通常的个性感。竞争是指个体或团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活动。合作是群体中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一种协作性行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