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4765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共有三个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三部分的目的分别为让学生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了解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从而认识马铃薯熟食的益处;对比生熟鸡肉,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感触较深:一、精心准备材料,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考虑到大多数家庭常吃的肉类是猪肉,且猪肉的生熟变化与鸡肉相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就让学生观察比较生、熟猪肉,达到了同

2、样的效果。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时,考虑到食品卫生,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不要安排品尝活动,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说明生、熟食物的不同,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对于生马铃薯的味道学生是毫无认识的,而且科学探究应注重事实、尊重事实,如果单凭猜测来得出结论就是伪科学,所以在后续几个班级的教学准备中,我又给每个小组另外准备了一些卫生的、切好的生熟马铃薯及牙签让他们亲自尝一尝两者味道的区别,达到了亲身体验的效果。为了验证生熟马铃薯营养不会变化,但熟马铃薯更易消化吸收,我还为学生准备了碘酒。上述细节上的准备都是学生进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铺垫。二、别具一格的引入,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人前奏。在我初始

3、的教学设计中,是出示一张可生吃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种食物是否能生吃,再出示另一张可生吃的食物图片提问是否能生吃,最后出示一张必须熟吃的食物图片提问是否能生吃,从食物的能生吃与一定要熟吃引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样的引入虽说无过,但谈不上有功,不能在课的一开始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进行了调整,买来了一些常见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食物的名称,答对后把食物奖给说出食物名称的同学吃,这时学生们参与热情就高涨了,最后出示生猪肉,学生回答正确后,将生猪肉给学生吃,学生不敢吃,从而引出课题。比较下来后者的引入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三、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重要,但结论也是重要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不可

4、脱节。科学课程标准(3-6 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理解性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与结论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总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却不能从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引导。比如在生、熟马铃薯上分别滴碘酒的实验,学生做起来很有热情,但却不能意识到实验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教师就应进行提问性的引导:滴碘酒后生熟马铃薯都变蓝说明了什么,熟马铃薯很快变蓝,而生马铃薯慢慢变蓝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是学生就会明确本实验的真正目的,都变蓝说明生熟马铃薯的营养

5、是相同的,熟马铃薯变蓝很快说明了熟马铃薯的营养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这堂课值得思考、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教学环节的过渡,如何衔接的更加自然,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探究等,这是我需要不断关注、实践与反思的地方。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 4 课。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本课在教材中起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关注身边的科学,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在处理本课的教材时,我把它分为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生食和熟食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

6、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二部分:生、熟食物探究。(一)静态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感知食物生和熟的区别;(二)动态观察生猪肉加热变成熟猪肉的过程,探究食物由生到熟过程中的无穷乐趣。反思自己的整堂课,总体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留有悬念,激发兴趣。此次课前没有让学生对所要教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出现对学生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悬念和刺激。当一个探究活动完成以后,他们的内心就会在想老师下一步会让我们干什么呢?这样他们就有了内驱力,学生整堂课都表现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所以我想,我们的科学课若能让学生在充满期待中进行教学,那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

7、效果。二、精心准备材料,使教学更优化在课堂上,我为每组准备了两只培养皿,一只放两片生猪肉,另外一只里面有点水,是给学生放火柴梗的,因为经常发现学生点了酒精灯之后,火柴梗没地方丢,所以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验前,仔细检查了各仪器的工作状态,添加酒精灯中的酒精,调整灯芯,清洗烧杯,盘子和培养皿。挑选合适的马铃薯,切好合适的生猪肉片等等。三、关注教学细节,使指导更有效如何使用酒精灯,这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但在这些细节问题上下功夫很有必要。本次酒精灯的使用是从原来由教师控制转向学生分组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指导,很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试想一下,每节课在操作中都能如此引导的话,日后学生

8、操作时将会更顺手,即便是遇到突发事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四、切合实际,合理安排活动本课教学中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合理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与之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我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要在 40分钟时间内去完成煮熟马铃薯和生猪肉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探究活动。例如本课教学,我就选择事先煮熟马铃薯。实验时,同时提供生熟马铃薯让学生对比。而在对比生熟猪肉时就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自己亲手煮熟猪肉,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当然,这节课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如何衔接的更加自然,怎样品尝生熟马铃

9、薯更科学卫生,怎样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等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 4 课,教材共有 3 个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第 1 个部分: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 2 个部分:生熟马铃薯的不同,让学生感知食物生和熟的区别。第 3 个部分:对比生熟鸡肉,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由于只是一节课,我将前面两点作为我的教学内容,将第三部分作为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课后家庭小实验。从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1.课前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是课堂教学顺

10、利开展的前提。因为我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还小,对使用加热酒精灯还不够熟练。对生、熟马铃薯的比较,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我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份生的和熟的马铃薯,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心观察和讨论。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的一开始,我拿出了生的苹果和生的猪肉让几个学生代表选择现在吃什么,结果都选择了苹果。我反问:“难道大家都不喜欢吃肉吗?”这样一个环节,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有些东西要煮熟了才能吃。在选择研究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的对比方法时,我完完全全交给学生去选择。有的说用眼睛去看,有的说用手去捏一捏,有的说闻一闻,还有的同学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提出了滴碘酒的方法.方法真

11、是多种多样,可是怎样具体来实施呢?在实施这些方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将这两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不到两分钟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想,这样在充满激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肯定会得到培养。3.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重要,但结论也是重要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不可脱节。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理解性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与结论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总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却不能从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引导。我在课堂上又给每个小组另外准备了一些卫生的、切好的生熟马铃薯及牙签让他们亲自尝一尝两者味道的区别,达到了亲身体验的效果。为了验证生熟马铃薯营养不会变化,但熟马铃薯更易消化吸收,我还为学生准备了碘酒。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熟马铃薯很快变蓝,而生马铃薯慢慢变蓝。这次教研课,我要特别感谢四二班的孩子们,一颗质朴的心中藏着对科学剧烈的兴趣。兴趣,让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开放性的课堂,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得继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