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电科技园-ok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4690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电科技园-ok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电科技园-ok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电科技园-ok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电科技园-ok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电科技园-ok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电科技园-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电科技园-ok(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云电科技园景观绿化设计总面积为65153.4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0609.8平方米,铺装面积11427平方米,停车位395块,水体面积3460平方米,绿地率47.48%。该项目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形整体平整,周边环境较好。二、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招标方提供的图纸及现场勘察数据。 三、设计定位和设计理念1、发掘云电科技园人文文化景观。2、力求云电科技园的功能设置与场所环境、场所精神相符。3、保持建筑与环境的有机次序和地形层次。4、恢复植被和植物景观的塑造。5、构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节能环境景观。四、综

2、合分析1、现状环境分析云电科技园景观区的周边环境较好。2、景观分析(1)沿云电科技园前广场区与云大西路道路之间设计了一条长约120米的视线开放区。(2)以云电科技园主体建筑科技楼为中心并以云电科技园的标志地台、国旗台、以及两侧的景观灯柱、桂花树阵为景观视线的主轴,并且在前广场两侧绿地设置带状机理展示电力文化为主题的景观与两侧绿地的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组成交相辉映的景观效果。(3)前广场的带状机理景观和排状喷泉景观同广场的桂花树阵景观,两侧的行道树阵景观及大树景观节点形成了极强的秩序感,并且这些树阵景观节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变化和组合排列变化。(4)云电科技楼内庭设计为内庭休闲花园节点,并在其内侧

3、设计了大树景观、水景景观、艺术沙地、景观置石、休闲园地、庭院步道应急消防道等。形成了一个空间变化丰富,文化气息清新的中庭绿化景观。(5)昆明供电局输变电分局综合楼的楼间绿地上设计一块休闲绿地,休闲绿地上设计了灌木色块和主题撰文石、景观石、大树景观。以此形成了林阴绿地、灌木色块、主题撰文石等的景观节点。(6)在研发中心、防雷中心、环境监测站、餐厅会议中心、宿舍区域的景观设计为休闲水景景观区。设计首先营造其环境景观的优美形态,注重绿化植物与各铺装道路、绿地地形、水体景观和景观小品的相互联系,使其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季节变化及动态变化。并且在环境内融入比较丰富的展示电力文化的小品及景观墙,设计了变化

4、丰富、形态各异的水景景观,使整个区域充满人文气息、生态气息。该庭院设计的主要功能为休闲活动及观赏水景区。在该区域设计了大量的高大乔木及丰富的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以此达到绿化植物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3、功能分析(1)沿云大西路道路设计了主入口区,主入口设计为电动伸缩门及高12米的大门,该入口区的电动伸缩门控制按钮设计在入口值班室内。(2)沿云大西路道路间设计采用0.8米高,5米宽生态绿篱加铁艺围墙,以此保证景观视线的开放和空间的区分。(3)前广场区在保留广场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在设计树池种植桂花树阵以此形成左右两块电光广场,并将景观灯位设置在硬地广场两侧。原有水池内增设排柱状喷泉呼应前广场灯

5、带形成特色照明景观。(4)前广场左右两侧绿地划分为树阵停车广场区和林阴绿地区。树阵停车广场区的设计形成从林阴绿地区以及前广场的竖向层次变化,并且同生态停车场植物围合带形成空间的围合。而且可以使视线集中于主体建筑及前广场区。林阴绿地区的设计结合前广场区、树阵区及树阵停车广场区,使其空间更加平整开阔。在林阴绿地区和停车广场区之间设计有步行通道通向广场。(5)生态停车场(带)的设计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细化配置,停车场遮荫植物前排选择乐昌含笑、小叶榕,后排植物选择雪松停车位之间的隔离为小灌木带。停车位设计为植草砖,规格为3*6M标准车位双拼,共设计395块。(6)植物围合带的设计在原有范围的基础上

6、设计了以金竹围合。围墙设计为砖墙。(沿云大西路道路间设计采用0.8米高,5米宽生态绿篱加铁艺围墙。)(7)云电科技楼内庭、昆明供电局输变电分局综合楼的楼间绿地的设计主要的功能为生态庭院,创造良好的、健康的工作环境。(8)在研发中心、防雷中心、环境监测站、餐厅会议中心、宿舍区域的景观设计为休闲观景区。宿舍区旁设计了单杆、双杆、运动草坪。并且在宅间设计了休息亭。四、季相分析(1)云电科技园前广场绿地设计的植物均为常绿植物,其中大叶山玉兰、樱花为春季开花乔木,紫薇为夏季开花、八月桂为秋季开花乔木。(2)生态庭院设计为各个季节的观赏植物搭配,其中四季桂为常年开花植物,其中常绿植物有春季开花的大叶山玉兰

7、、秋季开花的八月桂、四季桂等。落叶植物有春季开花的垂丝海棠,夏季开花的紫薇、叶子花,秋季观叶观果的安红枫、银杏,冬季开花的樱花等。(3)休闲观景区设计以各个季节的观赏植物结合大树及棕榈类植物、水生植物搭配。在设计中,绿化景观上考虑一定的层次,并采用复合层次的绿化配置,增加绿化大乔木的种植覆盖面积和叶面积系数,采用常绿、落叶、色叶、香花乔木搭配,景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根据地形特色,用植物造景和造型,构图新颖别致而巧妙,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色彩上强调整体感,大色块对比,植物造景为手段,以清新、高雅、优美为目的,强调视觉上的效果。不仅有图案美,并且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五、系统设计1、 交通系统(1

8、)结合原有机动车主干道、次干道、各建筑出入口进行了云电科技园绿地步行系统的设计。(2)前广场两侧绿地设计了一条由广场至生态停车场至前广场的弧步行道路。(3)在研发中心、防雷中心、环境监测站、餐厅会议中心、宿舍区域设计了相互连接的步行主干道和休闲园路以扩展活动空间。(5)餐厅会议中心前休闲绿地设计了入口铺装硬地。2、 照明系统(1)前广场设计两排共十盏12米高景观灯,树阵、乔木林设计有射树灯、前广场两侧绿地设计为草坪灯和地埋LED满天星,前广场喷泉水池设计为水底灯,9米宽机动车道设计为庭院灯。主入口地台设计为地埋射灯。(2)云电科技园泛光照明设计:建筑屋顶外轮廓设计为LED软管三色光灯带,外立面

9、设计为泛光照明,外立面造型柱设计为每根立柱配置一盏底埋射灯。车库板上花园设计为草坪灯。(3)交通干道设计为庭院灯。庭院照明设计为景观灯和草坪灯。主题浮雕墙照明设计为地埋射灯,景观水池夜景照明设计为水底灯,大树设计为射树灯,休闲园路设计为草坪灯。3、标示系统(1)交通导示牌的设置在交通出入口区共2块。(2)绿地维护提示牌设置在前广场两侧绿地4块,休闲庭院6块。(3) 安全提示牌设置在后休闲绿地景观水池旁共5块。(4) 植物标示牌设计每个植物品种配置3块。4、喷灌系统(1)喷灌系统分为前广场区绿地自动喷灌一组后广场区及餐厅休闲绿地一组,为减少工程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采用轮灌的工作制

10、度,即将支管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一各或多个阀门,灌水时通过干管向各组轮流供水。七、植物配置序号 品名 规格 数量 单位H350-4501 桂花(大)G12-15 20 株H300-4001 桂花(小)G8-10 28 株H650-7502 滇朴G20-25 35 株H550-6503 黄连木G20-25 11 株H250-3004 滇润楠G4-5 78 株H450-5505 雪松G12-15 225 株H200-2506 四季桂G6-8 98 株H250-3507 乐昌含笑G6-8 338 株H150-2008 垂丝海棠G3-5 59 株H450-5509 银杏G15-20 47 株H250-

11、35010 云南樱花G8-10 53 株H250-35011 紫薇G5-6 12 株H350-45012 大叶山玉兰 G4-5 64 株13 红枫 H150-200 73 株G3-5H200-30014 石楠G4-5 58 株H250-35015 小叶榕G8-10 42 株16 棕榈 H350-450 10 株19 江棕 H150-200 15 丛25 多头苏铁 杆高 30-40 15 株26 海枣 D.G25 63 株27 米兰球 W60-80 48 株28 假连翘球 W80-100 74 株29 榕树球 W80-120 56 株29 茉莉球 W60-80 63 株30 叶子花球 W60-8

12、0 52 株31 红继木球 W80-100 48 株32 金竹 H250-350 200 丛33 鸭脚木 H30-40 3428 M234 八角金盘 H30-40 2357 M240 春鹃 H25-35 3214 M233 假连翘 H25-35 2785 M234 茶梅 H30-40 1928 M240 清香木 H25-35 3000 M232 红继木 H25-35 2571 M234 满天星 H15-20 2142 M240 荷花 30 盆33 菖蒲 150 M234 肾厥 120 M240 草坪 9183 M2合计 八、 竖向设计: 景观的设置尽量利用地形层次变化,地形处理是要结合原来的状况进行填挖土和塑造地形,绿地地形地貌的塑造以坡地及土丘为主,尽量在景观的布局中,植物群落的布置须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形成变化丰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设计总结:景观是种凝固的艺术,文化是本体是符号,山水、花草、树木、光色等等是它的载体,是传达文化情结、诗情画意的物质。所以我们创造完美景观,创造时代文化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