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4328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摘 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拍摄角度的划分:水平角度1、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物中近景称为肖像。正面角度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2、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感的表现。3、斜侧角度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比如采访摄像,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采

2、访者的前侧面,并使其位于画面中间,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化。采用这种角度拍摄的镜头画面,叫做过肩镜头。4、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比如背跟拍摄记者的镜头,就有这种效果。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寻找陕西民歌手王向荣的段落,用了很多背跟角度拍摄记者寻找王向荣的经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突出了该片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以上是平面角度,以下介绍垂直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垂直角度:垂直角度分平摄、俯摄和仰摄三种。1、平摄角度(平摄)的

3、造型特点及功用平摄角度指机器的高度位置与被摄对象同等高度,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称为平摄角度,简称平角度。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点: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条则容易重叠。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适合拍摄图案、照片。平摄,前后景物容易重叠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关系,故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平角度适合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不变形。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大的透视关系,用平角度拍摄最为合适。2、俯角度(俯摄)的造型效果及功用(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表现其多面关系。平面拍摄可以表现物

4、体的正面侧面二个面,俯角拍摄可以表现正、侧、顶三个面,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2)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俯角度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示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比如列队行进、车队的奔驰、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纵横线条的场景,大多采用俯角拍摄,其目的在于表现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3)俯角可以渲染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根据规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绪,采用俯角处理 ,能使地面扩大,人物变小,还可以使人物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造成一 种情绪上的压迫感。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孤独地漂在游泳池的镜头。(图 1-2)(4)俯角度用于拍摄人

5、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征,也可以丑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标准镜头 ,稍俯的角度,可使圆脸,高颧骨,胖脸型,得到适当拉长和校正,在肖像摄像中经常用这 种角度稍许改变人物的脸型。(5)俯角度(俯摄)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摄战斗场面第一个镜头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摄远景画面,用来确定敌我双方地理位置及双方的运动方向。3. 仰角度(仰摄)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摄像机高度处于人眼以下位置或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进行拍摄称为仰摄,仰摄的镜头称为仰视镜头。(1)仰摄前景升高、后景降低,有时后景被前景所遮挡看不到后景。如果前景是主体, 仰角有实出主体形象的作用。在外景用仰角拍摄以天空做背景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6、(2)仰摄垂直线条的景物,线条向上汇聚,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从而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3)由于仰摄能形成高大挺拔、雄伟的视觉效果,因此仰摄经常带有褒意,往往用赞颂、敬仰英雄人物。比如,电视连续剧长征,红军抢渡泸定桥后,领袖们在泸定桥上指点江山的镜头(图 1-4)。 但是,俯摄、仰摄的贬褒含义和感情色彩不是绝对的,在运用时不能做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文革时期在电影界流传的“敌俯我仰”的固定模式是完全错误的。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内窝表现英雄人物的牺牲,就是利用大俯角度来表现的,在赞颂英雄之死的同时,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悼念。(4)仰摄拍摄人物既能夸张人物形体及面部特征,又能校正

7、人物面部缺陷。比如身材矮小的可以显得高些,消瘦的脸可以显得胖一些;对于脸颊(腮帮子)宽的脸型,如采用仰角会使两颊更宽大,从而夸大面部缺陷,所以脸颊较宽的人物不宜采用仰角度。(图 1-5 )(5)用仰角拍摄跳跃的腾空的动作,能夸张跳跃的高度(图 1-6 )(6)仰角拍摄时,摄像机的光轴和水平线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镜头到人物头部(或其它物体顶部)和脚部的距离,产生远近不等的差别,影像将产生明显的透视变形现象,近而产生人眼不常见的奇形效果。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上跳水台就是用大仰角度相摄的异常的影像形态。深刻地展示了当时马小军内心情绪。(图 1-7 )大俯大仰角度表现的是人眼不常见的视点,其影像

8、往往是变形的,故称大俯、大仰角度为两个特殊角度。稍俯、稍仰角度则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角度如果和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结合起来,变形效果将更加明显。叙事角度也称为心理角度:角度作为叙事元素时,存在三种形态: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先讲主观角度。1.主观角度主观角度是代表剧中人物视线的拍摄角度。摄像角度就是观众的视点,如果有意从剧中人物的视线角度拍摄,意味着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视线看发生的事情,这时拍摄角度称为主观角度。用这种角度拍摄的镜头叫主观镜头。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主观角度是体现作者丰富想像的创造性角度。主观角度也可代表动物或其

9、它任何物体的“视线”。影视作品有许多主观镜头。如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男主人公马小军用自己配的钥匙打开了米兰家的房门,闯进米兰的家中,正当他着迷地看米兰的照片时,米兰回家了,马小军急忙躲入床下,从这里他看到米兰换衣 服的情景,是马小军的主观视线拍摄角度。角度独特,充分表现了马小军此时此刻的心理,而且把观众带到了发现场,印象十分深刻如( 图 1-8 )。人的视线不能看到自己的面部,所以马小军不能出现在画面里,如果以马小军做为前景就成了客观镜头了。2.客观角度客观角度不代表任何人的主观视线,是代表客观纪实的角度。客观角度依据生活中观察习惯而进行客观表现。它的原则是在哪里拍摄能简练地、明确表达对象就

10、在哪里拍。客观角度是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角度。3.主客观角度在一个镜头里,角度的主客观性质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拍摄一个人在看画展,通过他的后背拍摄,这显然是客观角度,如果镜头随着观者的视线摇向另一幅画,人物出画,这时客观角度就变成了主观角度。相反由一幅画拉出来,一人进画面,这时主观角度又变成了客观角度。再如,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开篇第一个镜头就是主客观角度拍摄的主客观镜头。全景,晃动前移,乡村路上,两旁树木不断后移,两人中近景(主观变客观)陈焕和林平兴奋地坐在拖拉机上,两人视线从路上收回、互相看了一眼。这个镜头是由陈、林二人的主观视线和陈、林二人对视的客观角度构成的,可以看出是摄像师肩扛摄像机

11、和演员一起坐在拖拉机上,在行进中拍摄的,摄像好像一位同车的赶路者,增加了镜头纪实性,真实、自然的男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由乡村回城的激动心情。是主观角度变成客观角度拍摄的成功实践 。又如,在同剧 21 集中,林平平被解雇以后,准备回美国,临走前她十分留恋她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她环视曾经属于自己的办公室,这时用了一个 360 度的摇镜头,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深刻地表现了她此时此刻的惋惜心情。(图 1-9)在一个镜头里,不仅可以有主观到客观角度的变化,还可以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角度的变化。如一年又一年中,陈福生当了一辈子放映员,退休以后,电影院重新装饰开业 ,陈福生重新回到他多年工作的影院,在下

12、班时,他环视电影院豪华明亮的大厅,情有所感地走着,这时镜头由带有陈福生全景的客观角度摇摄,陈福生出画,镜头角度成了陈福生的主观视角,摇摄一周之后,又将陈福生摇入画面再次成了客观角度(图 1-10 )。在这个主客观角度连续变化的运动镜头里,陈福生老师傅此时此刻的心情得以充分展现。第五节 拍摄角度一、角度的意义拍摄角度又称摄像角度、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指摄像机和对象之间形成的方向关系、高度关系和远近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做几何角度。除此之外,角度还有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之分,这是从心理上区分的。也叫做心理角度。拍摄角度,按方向关系可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前侧角度、后侧角度和背面

13、角度等几种。(如图所示) 平面角度示意图 垂直角度示意图 按高度关系分为平角度、稍俯、稍仰、大俯、大仰等几种,其中平角度和稍俯稍仰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则属于两个特殊角度。选择确定拍摄角度,是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对画面主体的表现。(1)角度决定画面构图,角度变构图变,角度新构图 新。(2)角度直接影响人物造型效果,角度的变化影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感情色彩。同一对象用不同角度拍摄可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表现力。(3)角度不仅是有力的造型元素,它还是摄像造型的表情元素。拍摄角度用的恰当可以产生褒贬含义。研究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及艺术表现力用是摄像造型

14、的 重要课题。在电视剧拍摄现场,导演、摄像师、美术师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琢磨、认真选择能正确表达戏剧内容、场面调度的合适角度。对于拍摄角度的重要性,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这样写道:“方位和角度足以改变影片中画面的性质:振奋人心或富于魅力,或冷漠无情或充满幻想与浪漫主义色彩。角度和方 位的处理对导演、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对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电影美学26 页)二、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平面角度:1、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称肖像,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

15、严肃的气氛。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2、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 3、斜侧角度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比如采访摄像,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采访者的前侧,并使其位于画面中间,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化。采用这种角度拍摄的镜头画面,叫做过肩镜头。 4、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

16、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比如背跟拍摄记者的镜头,就有这种效果。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寻找陕西民歌手王向荣的段落,用了很多背跟角度拍摄记者寻找王向荣的经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该片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以上是平面角度,以下介绍垂直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垂直角度:垂直角度分平摄、俯摄和仰摄三种。1、平摄角度平摄角度指机器的高度位置与被摄对象同等高度,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称为平摄角度,简称平角度。平角度具有 以下造型特点: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条则容易重叠。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适合拍摄图案、照片。平摄,前后景物容易重叠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关系,故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平角度适合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不变形。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大的透视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