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4232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成本会计是会计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本课程涉及到费用分配方法较多、不同方法间既有区别,也有共性之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混淆。如何使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直观、鮮明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共识,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这个知识点为例,通常教材都会介绍五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即: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每种分配方法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高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对于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普遍觉得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分配方法?我

2、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要掌握每一种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入死记硬背计算公式的误区。如何才能更好掌握这些不同分配方法的特点?笔者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能够更好展现不同分配方法的特点和每种分配方法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图示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并不很多,将该方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就更少。本文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为例,通过采用图示教学法试图更好展现不同分配方法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供方法借鉴。 1 图示教学法概述 图示教学法是以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各种图形、图表,提纲挈领地概况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

3、学方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高职院校不少学生都存在逻辑思维较弱而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复杂深奥的理论和计算采用图示教学法往往更能让他们接受这些知识。相比于大段的文字表述和计算公式,学生更愿意去理解用图形和图表所描述的内容。图示教学法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示教学法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是成本会计 课程中较重要的内容,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按照不同的适用范围可以分别选用如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五种不同方法。不同分配方法间既存在区别,也存在一些联系,高职学生在初学这部分内容时容易

4、混淆,也觉得学习起来有难度。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接下来具体说明图示教学法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课程讲授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进一步显示此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首先有一个假设:即无论企业内部的辅助生产车间是否相互提供了劳务,在该种分配方法下我们都要将其忽略,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的费用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企业外部各受益单位。这种分配方法的最大特点可以形象概况为“只算外账、不算内账”,理解了这个特点我们就不难得出:计算辅助生产劳务费用分配率时分母是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供的劳务数量而不是其提供的劳务总量,该处也是直接分配法计算时最容易出错的地

5、方,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在计算费用分配率时出错。如果学生不能把握直接分配法的这个特点,那就只能“背公式了” 。授课时,我们可以借助图示教学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如下图 1 所示。 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相对于直接分配法来说更加繁琐,为了更好理解这种分配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处理。仅考虑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的交互分配阶段: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耗用劳务的数量和该阶段的费用分配率,进行分配;对外分配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经过第一阶段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按其对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也可以形象地将交互分配法特点概况为“先算内账、再算外

6、账” 。对于该种分配方法,理解或计算的要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费用分配率的计算上。教材中一般给出的计算公式为“交互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 “对外费用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经过第一阶段交互分配调整后的实际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供的劳务数量”。大段的文字表述和计算公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可以结合图示教学法辅助教学,如图 2 所示,这样会使学生对该种分配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 计划成本分配法 这种分配方法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处理。第一阶段:依据已知的各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进行分配;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某个受益单位负担的计划成本=

7、某种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分配率 该部门实际耗用该种辅助生产劳务数量。第二阶段: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计划成本分配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将差异额在企业外部各受益部门间调整分配。从简化核算角度考虑,差异一般调整计入“管理费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该种方法下还是一开始就计算各辅助劳务的费用分配率,并没有明白在该种方法下辅助劳务的费用分配率其实已经给出,即为计划单位成本。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图示教学法辅助讲解该种分配方法,如图 3 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成本会计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为例,具体说明图示教学法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的应用。对于本门课程的其他很多内容我们都可以在讲授时辅以图示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如在讲解约当产量比例法中“投料率” 的计算时通过图示教学法使学生能够联盟更加深刻的了解计算的原理;在讲解品种法核算程序时通过图示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该方法基本步骤;讲解分批法和分步法时通过图示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等。通过本文采用的教学实例,不难发现:图示教学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复杂的理论与公式简单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