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4018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2 年 10 月 8 日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 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 号),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 ”期间卫 生事业发展

2、取得的成就。“十一五 ”期间,各 项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卫生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0 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4.83 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0.0/10 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 13.1,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6.4,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局良好。 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全面启动医改工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重大

3、阶段性成效,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甲乙 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报告379348 例,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 246 万人,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 7%以内,血吸虫病防治达到疫情控制标准,97.94%的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持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67.43%。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7.8%,5 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比 2000 年下降

4、 49.8%,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 57%。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截至 2010 年底,城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 12.6 亿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2.37亿人和 1.95 亿人。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达到 96%,人均筹资水平从“十五” 末的 30 元提高到 156 元,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 603.7 亿元支持近 5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

5、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 52.2%下降到 35.3%,个人卫生支出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遏制,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问题有所缓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积极进 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医疗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卫生法制建设不3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能力逐步提高,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中医药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祝活动、上海世博会等重

6、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全面实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大灾之后无大疫 ”的目标。科学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二)“十二五 ”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显现,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卫生事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各地更加重视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社会各界、国际社会对卫生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人民群众

7、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多重健康 问题挑战,卫生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

8、需作出4相应调整。3.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日益凸显,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居民健康水平在城乡、地区和人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随着医改的推进,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进一步显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还需巩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深化拓展,推进社会力量办医仍需加大力度,人才队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

9、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人才,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转变卫生发展方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公共卫生、医 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断缩小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 长远

10、利益,推动卫生发展方式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向注重家庭和社会群体服务转变;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薄弱领域及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的新领域,实现医5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坚持政府主 导、全社会参与。强化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改革主力军作用;通过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坚持强化能力建设。以医药卫生人才 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战略重点,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改革人才培养和

11、使用体制机制,优先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 2010 年基础上提高1 岁。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序、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 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为群众

12、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 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个人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 品器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公平可及、合理使用。支撑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健6全,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运转。专栏 1“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指标类别 指 标 2015 年主 要 指 标人均预期寿命(岁) 在 2010 年基础上提高 1 岁婴儿死亡率() 1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4健康状况 孕产妇死亡率(/10 万) 22

13、工 作 指 标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95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人) 120 万左右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 6.5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重点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 50疾病预防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 40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85妇幼卫生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8卫生监督日供水 1000 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 ) 90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在 2010 年基础上提高 3 个百分点医疗保障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 75

14、 左右卫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88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07生资源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4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9医疗服务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0卫生费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元) 40三、加快医药卫生体系建设(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疾病 监测,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完善疾病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加强疾病防控实验室检测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传染病实验室质

15、量管理体系。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提高工作能力。2.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基层卫生监 督网络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食品安全标准和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比较完整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防治能力。加强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执法等卫生监督能力建设。3.加强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加强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重点加强省、市级健康教育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能力,完善

16、健康素养监测体系。84.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 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国家级、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和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建设,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到 2015 年,形成指挥统一、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地区急救医疗服务能力。5.加强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无偿 献血服务体系,加强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到 2015 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防治结合。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监管。通过多种措施,增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