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博物馆玉器管解说词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01KB
约11页
文档ID:3313849
南京博物馆玉器管解说词_第1页
1/11

1顾顾 婧婧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了 7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现在所在的玉器馆中共展示了 600 多件玉器精品完全是按照玉器的发展历史陈列的,大家不仅能欣赏到各个朝代出土的玉器,还能看到明清宫廷御用的玉雕精品古人根据政治、生活的不同需要,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它象征了美好、财富、伦理道德等等,同时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去看一下具体的展品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展柜清楚地展示了我国玉器鼎盛时期的两件传世精品,同时也让人了解了现代对玉的划分,软玉和硬玉硬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翡翠,密度在 6.5 以上,软玉是除翡翠以外的玉料展出的两块玉册,左边是御临王羲之帖玉册,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诗书画艺术有很深造诣的皇帝之一,对书法情有独钟,对王羲之的书法尤为推崇,经常临摹并把精品做成玉册或写在书画、瓷器上这个玉册是用和田玉做成,属软玉玉片上刻有茂竹、鹅池,使人联想起兰亭雅聚,羲之爱鹅的历史事故笔力雄健、草法严谨,在形似中追求变化另一个是淮源记玉册,这是世间罕见的以整块上等缅甸翡翠雕成的玉册,全册共 8 面毕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湖广总督, 《淮源记》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当时任河南巡抚的毕沅治理淮河有功而作,那么毕沅又作识读短文一篇附于后,两者合二为一刻于翠册上,全文都用金粉勾描。

2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是公元前 4000 年前在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玉器在我身边得就是玉玦,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周代,多出土于死者耳边,据推测是古代常见的玉耳饰古今对玉玦的说法很多,作为佩饰,表示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夫的气概;二是做信器,看见这个玦就是和有关人断绝关系,另外也用于箭射,放在拇指上用来拉弓玉管珠多佩戴于胸前,上面的弧形玉器就是玉璜,有多件成套使用也有单件佩戴在颈下商周以后,人们在璜上雕刻一些三角形纹等那么这种玉坠饰也是古人在胸前佩戴的我们看见的这是玛瑙雨花石,雨花石大家都知道是南京的特产之一有的朋友可能也去参观过了雨花台,这就是公元前 4000 年前的雨花石,也是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雨花石在这里就是玉斧,玉斧在古代并不是实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权力,身份,财富的象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良渚文化早期的大型玉敛葬,距今 5000多年,用大量玉器陪葬的新石器时代墓葬,称为玉敛葬这是 1990年在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出土,我院的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恢复后展出的墓葬,墙上有一个放大的照片,就是当时出土的地点古代有种说法,就是贵族的墓穴要高于土地大家可以从左到右依次看见墓中摆放的东西由玉玦、玉璜等等。

在最右边排放的是一些食3器,那么是生者对死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他能够三餐无忧,丰衣足食墓主为青壮年男性,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随葬品非常地丰富,其中较多的是玉斧,在前面给大家介绍过在古代玉斧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中间有一个比较大的是玉钺,是王权的象征,玉钺中间是玉觹 ,整个造型是一个弓背的人,头上戴上高冠,上方是一只悬鸟,象征了天旁边是一只正在向上攀爬的松鼠,象征了地,三物合起有着天地人合一的意思古代在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做完一件事就用鸟嘴把绳子解开,但是这件玉觹的底部有个圆形的钻孔,可见后来演变成一种佩玉,可用于佩戴,人们常说心有千千结,这就起到了一个解心结的作用马上我们将看见的是寺墩 3 号墓,它是 1982 年在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出土的,是良渚文化晚期的玉敛葬,距今 4500 多年这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墓葬,中间最大的玉璧周围残留了一些骨质,据此判断,墓主是一个 20 岁左右的男性青年,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地位,围绕着身体周围,摆放着玉琮、玉璧合玉斧等礼器玉璧合玉琮表明他掌握生杀予夺的权利,石斧和石刀等生产工具表明他拥有广衺的土地和财富根据《周礼》记载,玉璧是圆的,古人认为圆孔可以代表太阳,象征着天;玉琮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圆地方,以此来祭天地。

大家可以看到玉琮有长有短,越长就代表地位越高贵另为专家对玉琮研究时发现它每个节之间的距离都一样,那仔细看一4下,墓葬品上有不同程度的发黑的痕迹,那是因为被火烧过留下的,说明当时下葬时采用的是火葬,大概是某种特殊的宗教形式 (凤凰涅磐的传说)请走这边,大家看见的是一件东汉时期的银缕玉衣,这是 1970年在江苏徐州出土的,距今有 1800 年的历史玉衣是古代贵族死后穿的一种丧葬服,古人迷信的认为玉能防止尸体腐烂,如果死者穿上玉衣,肉身就可以像玉一样永垂不朽实际上玉是没有这种功效的,我们发现这件玉衣时,玉片已散落玉衣根据穿着人身份,又分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四种这件玉衣长 1.7 米,用了 800 克银丝和 2600 块玉片穿缀而成,玉片都经过抛光处理,工艺水平极高,为东汉银缕玉衣中最完整的一件在玉衣的头顶部,有一个圆形的钻孔,据推测可能是古人故意留出,认为这样灵魂就可以附体了在死者的手边有一对玉猪,这是当时的随葬品,是被死者握在手里的握玉,猪在古代是财富的象征,人们曾以猪头数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家族的福裕程度,生者身上佩戴玉猪,等于背上了一身财富,死者手里握着一只玉猪,恰似带走满身的财富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件明代文物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金蝉玉叶。

大家看见一只形神毕俏得金蝉,正悠然自得的栖息在透明的玉叶上,尖状的玉叶,叶脉分明,衬托着耀眼夺目的金蝉,显得雍容华贵这是 1954 年在江苏境内出土的,出土于一个女子的墓中,5位置在头部,据推测这是作为一个发簪使用的它的底部是一根银针,把上面的金蝉和玉叶穿连在一起中国人一向推崇金玉结合,认为是圆满吉利的象征,例如金童玉女、琼楼玉宇都有美好的寓意这件饰品不仅将金与玉巧妙的融为一体,更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观念融入其中在古代大家闺秀或者皇帝的女儿被称为金枝玉叶,蝉又称“知了” ,所以又称金枝玉叶,由此可以看出此女子的地位高贵那么玉叶是用青透的白玉制成,象征了女子的洁白无瑕这是东汉时期的玉器,是贵族或者学士佩戴在身上表示身份和地位的,其中玉翁仲采用了汉八刀的技术,只两刀就把服饰非常逼真的体现出来玉严卯方柱的每面阴刻有铭文 2 行,主要用于祛邪,分刚卯和严卯,都用上等白玉雕琢,只是刻的铭文不同,玉严卯有32 字那么左边的是 1980 年出土,以新疆和田上等白石雕成,造型奇特,器身呈工字状,上面有一勺形司南,中间有一小孔,用于佩戴,司南也就是我们说的指南针,佩戴的人都是一些有地位学识的人,有可以分辨是非的说法。

可见拥有一块好玉,已经成为了身份高、权力大、财富多的象征现在看到的这件玉器叫玉蝉,也称玉含是古代还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大多刻成蝉形,有暗喻死者脱离于浊秽,清高离世,不沾污垢的意思那么这件六朝时的龙凤玉佩,高 5.8 厘米,宽 5 厘米是我院的院徽,龙凤呈栖息状,龙身卷曲,是一个到 S 型凤栖在6龙尾之上,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简洁大方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并不是非常稳定,好的玉料也比较稀有,这件玉的质地是和田玉,是非常难得又漂亮的玉饰古人认为,玉是山川的精英,是有灵性的,只要佩带了玉饰就可以逢凶化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是将玉的灵性描写的最为神秘的, “通灵宝玉”就驾驭着贾宝玉生死祸福的命运在这儿是一件南唐二陵玉册1950 年在江苏南京市祖唐山南唐二陵出土,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册,将玉片连缀成册,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直至南唐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当时祭祀及封禅的主要玉器这件玉哀册是南唐二陵之一钦陵,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昇墓中出土的,片长 16 厘米,由于早年被盗,玉册已经损坏,残缺不全了20 多片玉哀册都用硬度较大的浅绿色和白色的玉制成,大多数正面刻着三行楷书文字考古学家根据文献记载和玉册上的文字内容,分辨出玉册有谥册和哀册组成。

哀册是皇帝下葬之日送葬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上面主要写哀悼皇帝的文字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尤以冠饰最为明显那这就是 1970 年在毕沅墓中出土的玉发冠古代男子非常流行佩戴玉冠,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此玉冠经专家鉴定是宋代玉器,可能是毕沅的收藏品之一毕沅前面给各位介绍过,这件玉冠以整块和田清玉雕琢,称盛开的荷花形莲瓣舒展生机勃勃,玉冠左7右两侧下方各有一圆形小孔内穿玉簪玉簪是翡翠料的,和玉冠的材料并不一样因为毕沅在云南担任过官员,据推测是他后来自己配的,玉冠多见于明代,宋代的玉冠目前仅此一件我们一起向身后看,这是一件明代的来通式的酒杯,出现于公元 15 世纪因为它像一只兽角,可用于注神酒,当时人们认为此杯是圣物用他注酒就可以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此杯将酒一饮而尽,就表示是向神灵致敬来通式的酒杯貌似青铜觥,杯底装饰性嘴流却是受到西域来通杯的影响而从龙头处可以看出明代已渐渐中国化、民族化了这时他始终流传最具魅力的特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玉腰带在新石器就已经出现,成型于唐代,定型于明代这件玉腰带出土于丰县李卫的墓中,李卫是一个一品官员是明代晚期一个典型的玉带板,共二十块玉板,后面有 7 块,有花纹的是后加的,两边各 5 块,玉板外包有鎏金铜片,背面用皮革进行固定。

玉带分为生前使用和古代追封的,生前使用的玉料较好,制作精良玉带到清代就衰落了,我们现在看见的明代的,是李卫生前所收藏的之前我们看见的是各个朝代出土的玉器,下面要大家介绍的是一些宫廷御用的玉雕精品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芙蓉石螭耳盖炉他的名字源于其美8丽的颜色,它并不属于玉类,而是水晶一类的宝石但是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 芙蓉石产于岩脉之中,当时这块石料是斯里兰卡的进贡品,由我们清代的工匠雕刻而成它是整块雕刻的,只用于观赏,乾隆皇帝非常的喜欢,把它放在自己的御书房里那么我国古代对芙蓉石的使用多为药用,明代时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菊瓣形的玉盘,顾名思义,那这件玉盘的造型如一朵盛开的菊花,采用了上等菠菜绿碧玉雕制而成内外共琢 5 层花瓣,从里到外依次放大这样的设计即源于了菊花造型,又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形成了装饰韵味很浓的菊形玉器形象生动可爱,雕工精致,胎壁厚薄均匀,薄如明纸,通体透明,抛光技术卓越,是乾隆时期仿痕都斯坦玉器的上乘之作痕都斯坦是一个地域名,现在“痕都斯坦玉器”也叫印度玉在乾隆时期有很多的仿痕都斯坦的玉器例如旁边的一对多环玛瑙瓶这里的展柜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玉观音,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品。

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青玉佛手使用了新疆和田产的青玉制成,玉色白中带灰呈青色,整体造型是一个佛手果实,衬以稀疏的枝叶,下方还附有一个小的佛手,增加了造物的情趣那我们说的这个 u佛手是一种植物,也叫“佛手柑” ,果实可用于观赏,可以做成蜜饯或者入药,在我国南方各地都有栽种从喻意上来说,佛手与中国9人崇信佛教的佛是同一个字,拥有了佛手就拥有了佛的保佑;另外我们看见佛手多指,在以前“指”和“子”是谐音,佛手又有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我们一同向身后看,这是清代时期的翡翠插屏仔细看浅绿色的翠玉中,里面还有青白、碧绿等多种色泽,富于变化清代身手不凡的玉匠,巧夺天工,化平淡为神奇,雕作了苏轼夜游赤壁的图像右边颜色比较深的地方是江边的兀峰,碧绿的部分是江岸的绿荫,浅绿部分是滔滔的江水湖光山影十分形象的勾勒出长江赤壁的图景,运用了描金的手法,刻绘了小舟轻漾,山风沟坡形象鲜明,犹若一幅水墨三水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舟泛江,摇船人轻轻的荡橹,船篷中三人在品茗观景,谈意正浓,正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夜游赤壁的场面,他曾写下《赤壁怀古》 、 《前后赤壁赋》等气壮山河,千古留方的诗文后面就是这块翡翠的原貌,大家可以对比欣赏一下。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精巧的构思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大家比较熟悉的玉如意长 3 尺左右,最早是一种挠痒的工具,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不求人”演变过来的因可如人意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后来人们多用一些贵重材料制成,拿在手中,表示自己说话的分量重这件就是用羊脂玉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