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监测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2309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废气监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废气监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废气监测试题一、 填空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 )空气为基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的高度必须低于 15m 时,其排放速率的标准值以 (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 )执行。、一般认为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效率(_)以上为宜,采样效率太低的方法和仪器不能选用。、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点与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的距离不得少于(2)m。、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 的 治 理工作,实行排放(_)与 排放 双重控制。、已知甲醛的体积浓度为.87pp,其质量浓度为(_)。、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

2、62971996)中区分现有污染源和新污染源的时间界限是指 199(_7)(_1_)月(_1_) 日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规定的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_)的限值。、使用多层吸附剂的采样管采样,采样管气体入口端为(_)吸附剂,出口端为(_)吸附剂。、对连续排放恶臭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无组织排放采样时,相隔(_)采样一次,共采集(_)次,取其(_)测定值。、烟尘测试采样时,采样嘴与气流方向的偏差不得大于(_)度。、烟尘测试时,每个测点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_)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_)min,每台锅炉所采样品的累计采气量不得少于 (_)。、皮托管平行采样

3、法适用于工况变化(_)锅、窑炉烟尘采样。、用预测流速法采集颗粒物,采样后应再测量一次采样点流速,与采样前的流速相比,如果相差大于(_),样品作废,重新采样。二、 单项选择题、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硫化氢时,采样后现场加显色剂,(_)小时内测定。、 、 、 、有组织排放污染源有害物质的测定,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_)以上。、 、 、 、有组织排放污染源有害物质的测定,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_)管段。、平直 、垂直 、弯曲 、变径、圆形烟道采样点的确定:将烟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其中一条直径线应在(_)的平面内 。、预期

4、浓度分布均匀 、预期浓度变化最大、预期浓度变化最小 、预期浓度不变、使用吸收瓶或吸附管采样系统进行烟气采样,实施漏气试验时,如压力计压力在min 内下降不超过(_),则视为系统不漏气。、. 、.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适用范围中规定,使用 甘蔗渣、锯末、稻壳、树皮等作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_)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燃气 、燃油 、燃煤、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尾气在专用锅炉中燃烧发电(未掺烧其他燃料),该锅炉尾气排放控制应执行(_A_)。、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5、)、 年 月 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_A_)。、 颗粒物 、 颗粒物、颗粒物 、 颗粒物2NO12C2SO、废气中采集硫化氢样品时 ( 空 气和废 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 四 版),吸 收 管 采 用(_B_)。、气泡吸收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多孔玻柱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管、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定测试在最大热负荷下进行,一般测试时间不少于(_)小时。、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气筒高度除须遵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 200半径范围内的建筑(_C_) 以上。、 、 、 、在任何时候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的高度不得低于(_)。、 、 、 、排

6、放恶臭污染物的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_)。、 、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燃煤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空气过量系数折算值为(_C_)。、. 、. 、. 、.、烟气黑度的观测,观测的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该部位应没有冷凝水蒸汽的存在,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_)。、 、 、 、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执行(_D_)。、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压力测量时皮托管开口一定要对准气流方向,其偏差不得大于(_)。、 、 、 、压力测量时皮托管开口一定要对准气流方向,在

7、已确定的断面测点上,分别测量(_)次,取其平均值。、 、 、 、用林格曼图鉴定烟气黑度,不仅取决于烟气本身的黑度,同时还与天空的均匀性和亮度、(_A_)、烟囱的大小结构(直径和形状)及观察照射光线的角度有关。、风速 、温度 、风向、对无组织废气排放源,按规定设置若干个监控点,监测结果以(_A_)评价。、平均浓度值 、最高浓度点的值、最低浓度点的值 、任选一点的值、颗粒物的采样常用玻璃纤维滤筒,但玻璃纤维滤筒在高温下易失重,因而其适用温度为(_) 以下。、500 、600 、700 、800、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_A_)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 、 、烟气颗粒物采样,

8、当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 与采样点的烟气流速相等时, 样品浓度等于实际浓度,当(_)时,采取的样品浓度低于采样点的实际浓度。、 、 、静压是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它表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管壁的压力 , 管道内气体的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时为(_)。、正 、负三、 多项选择题、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规定锅炉负荷的测定应采用(_)。、流量孔板法 、水表法 、水箱法 、耗煤量法、孔口 流量计中的液体,可以用(_)。、四氯化碳 、水 、乙醇 、汞、玻璃纤维滤筒的特点有(_)。、对. 以上尘粒的搜捕效率达.以上。、可承受 1000 高温。、在 200 下使用,滤筒失重在mg 以下。、在 400 下使用,

9、滤筒失重约mg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被称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原因是细颗粒物上聚集了大量的(_AC_),通过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的呼吸道。、重金属 、酸性氧化物 、有害有机物 、细菌、双连球适于采集空气中的(_)。、惰性气体 、乙醚 、甲醛 、用活性炭采样管采集无组织排放空气中的苯系物时,采样管垂直(_)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管两端封闭,在(_) 冷藏保存。、向上 、向下 、 、烟尘测试时,颗粒物采样方法有(_BC_)。、移动采样 、定点采样 、间断采样、测量烟气黑度的主要方法有(_AB)。、林格曼黑度图法 、测烟望远镜法、目测法 、光电测烟仪法、以下确定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图法)方法正确

10、的是 。、林格曼黑度 级:30min 内出现级林格曼黑度时间超过 min、林格曼黑度 级:30min 内出现级林格曼黑度时间超过 min、林格曼黑度 级:30min 内出现级林格曼黑度时间超过 min、林格曼黑度 级:30min 内出现超过级以上林格曼黑度时、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_CD)。、硫醇类 、硫醚类 、硫化物 、氯化物、采用固体吸附富集污染物时,吸附剂的选择原则是(_)。、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即具有较大的安全采样体积、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对水的吸附能力低、容易脱附,分析的物质在吸附剂上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剂价格低、维持颗粒物等速采样的方法有(_B_)。、普通型采样管法(即预测

11、流速法)、皮托管平行测速采样法、动压平衡型采样管法 、静压平衡型采样管法、对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对已建成使用的单台出力小于. 的自 然通风锅炉进行改造,安装鼓、引风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自然通风锅炉”排放限值、对已建成使用的单台出 力小于 0.7的自然通风锅炉进行改造,安装鼓、引风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其他锅炉”排放限值、新安装的单位出力小于 0.7 的非自然通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其他锅炉”的排放限值、新安装的单位出 力小于 0.7 的非自 然通风锅炉,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自然通风锅炉”的排

12、放限值、监测锅炉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采样方法标准为(_CB_)。、 、 、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连续性排放,则废气的采样(_)。、以连续的采样获取平均值、在内以等时间间隔采个样品,并计平均值、以等时间间隔采个样品,并计平均值、在内以等时间间隔采个样品,并计平均值、在排放源上下风向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必须遵循(_)。、监控点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不受单位周围的限制、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单位周界外 范围内 ,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为了确定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个、参照点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影响,可以代表监控点的背景浓度为原则、目前工业废气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为(_)。、烟尘 、工业粉尘 、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为了防止采集的气体在采样管路内冷凝,避免被测气体溶于水中产生误差,需将采样管进行加热,下列(_)气体需要加热至 120 以上。、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氯化氢、锅炉烟气中测定含湿量的方法有(_)。、重量法 、冷凝法 、干湿球法 、湿度法、锅炉测试时,含湿量测量应注意(_) 。、采样管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