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有关中秋的古诗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3312281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集有关中秋的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收集有关中秋的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集有关中秋的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集有关中秋的古诗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朴中秋【赏析】 题为中秋 ,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意思: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八月十五夜玩月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

2、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本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月景。 “寰瀛”指尘世,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 “让”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 “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诗人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苏轼中秋月1、本诗题目是“中秋月” ,但作者却从“暮云”提笔,有什么好处?2、 “银汉”原本是无声的,作者说“银汉无声”是不是多次一笔?谈谈你的理由。3、用“玉

3、盘”来喻明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的哪两句名诗?4、 “转”字赋予了中秋月的特点是什么?5、诗的三、四两句构成了对仗,一否定一疑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 “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2、并非多次一笔,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3、易让人联想到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

4、识月,呼作白玉盘 。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4、 “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5、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 ,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 。同时, “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

5、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 “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 、“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苏轼 水调歌头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 ,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