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2197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一 何谓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最先提出的,它是一种研究视角而非研究范式。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事情的清晰全貌。 ” 米尔斯这样定义“社会学想象力” 的第一层内涵:“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身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白他自己的生活机遇。 ” “社会学想象力” 的第二层内涵是社会结构的视角。上述历史的视角被米尔斯在原文中形容为“环境中的个人困扰” ,而这一层内涵被称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

2、。他把“困扰”界定为私人事务,他感觉到自己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而“ 论题 ”是公共事务,公众感到他们所珍视的某种价值受到威胁,一个论题往往包含了制度安排中的某个危机。其实困扰是少数人面临的问题,是由个人的原因引起,而论题则是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困扰,是由个人以外更宏观的结构等因素导致的。 联盟“社会学想象力” 的第三层内涵体现为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 二 为什么要在社会研究中 米尔斯首先批判的是宏大理论,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他对社会系统一书做了精细的分析,米尔斯多次引用帕森斯的原文,他认为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替代了社

3、会学中应有的轻松自由的想象力。 “作为宏大理论家,他们从来没有从更高的一般性回落到他们所处的历史的、结构性情景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对真正问题缺乏真实的感受,他们文章的不现实性非常显著。 ”由于宏大理论非常注重玩弄概念,喜欢缔造属于自己的“概念王国” ,米尔斯甚至认为他们“有时故意规避明白晓畅的行文” 。 因为目前的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上述抑制社会学想象力发挥的因素,作者米尔斯进一步阐述他对于社会学研究的立场,以及他对未来的预设。 三 如何在社会研究中 第一,要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生活与其中的全部世界。第二,历史视角的运用。米尔斯写作的年代正是结构功能主义

4、最为盛行的时代,他认为,当时沦丧了历史取向和历史敏感性的主流社会学研究是“没有时间”“没有地点”的,宏观理论对概念的玩弄正是米尔斯认为“反历史” 的,因此他大段引述,逐一批驳。 第三,对理性和自由的召唤。米尔斯认为,正是由于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科层制和科学哲学的兴起和盛行,使理性和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并且没有受到足够的认识,转变为“公共论题” 。呼吁自由与理性,希望它可以重新进入社会学家的视野,是本书重要的写作意图。 第四,社会科学研究与政治的关系。社会学研究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完全割舍。米尔斯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已服务于科层制或意识形态,开始成为“国王的幕僚 ”并且甚

5、至企图把自己装扮成“哲学王”。 四 社会科学的治学实践 第一,不要割裂日常生活与学术研究。米尔斯认为,一名真正的学者,必须在学术研究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不断地审视它、解释它。所谓的“获取经验” ,首先意味着往日的体验参与并且影响着现在的体验,进而影响到对未来经验的获取。对真正的研究者来说,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彼此交融,在生活中锻造学术,在学术中审视生活。 第二,要建立学术档案。将个人体验与学术活动紧密联系,进行中与尚在计划的研究密切结合。并且这些思想片段还能激发你捕捉“边缘思想” ,让自己的学术思考变得更加充实、饱满和系统。 第三,制定计划。一个个翔实的计划就是一个个非常成熟的想法,有了学术档案之后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及时地制定计划,这会使你的学术事业目标明朗、驾驭自如。第四,这样的计划必须对理论建构有意义。这些计划必须是有效的、明确的,如果可能,还应该是有独创性的。也就是说,我们产出的材料应和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 米尔斯的文章以“社会学的想象力” 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但并不是为了写想象力而想象,而是关注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科学的研究走向,揭示出其中的主要弊病。全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社会学家,该著作也因此成为社会学专业学习者的必读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