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12044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通用)(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1】(2011宿迁模拟)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_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A刻毒 深刻 聪明 B深刻 聪明 刻毒C刻毒 聪明 深刻 D深刻 刻毒 聪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本质及特征的能力。法家对下层百姓实行严刑峻法,体现其刻毒;儒家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体现其深刻;道家辩证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体现其聪明,故选A。,【训练2】(2011合肥模拟)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

2、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刊文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两者思想是相通的,故选A。,【训练3】(2011福州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

3、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而儒家学说倡导道德教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旋律,A说法过于绝对,C、D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例1】(2010山东文综 T94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一,【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原文

4、意为: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由此出发,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征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兼爱思想,可以直接排除A、C、D三项。答案:B,【典例】(2010上海单科T42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

5、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家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它代表了君主的利益,这正好符合本题题干材料“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重要信息,故B项为正确选项。而儒、道、墨三家的思想主张显然不符合“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信息要求。答案: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例2】(2010天津文综T24分)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二,【思路点拨

6、】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可将问题表述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故选D。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D,【例3】(2010北京文综T134分)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7、,【思路点拨】本题以古代的专制理论中国的主流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再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荀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1.(2010浙江文综T17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两项。A项原文是“不以心

8、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2.(2010海南单科T12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先秦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关键信息为“若繁为攻伐,此

9、实天下之巨害”,即反对战争。这符合墨家宣扬“非攻”的思想观点,故正确选项为C项。而儒家提倡“仁”、 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依法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3.(2009海南单科T12分)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法家鼓吹君主集权、君主专制,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法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以“法治”取代“礼治”,由此可排除C、D两项;法家思想中没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故可排除A项;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

10、,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4.(2009海南单科T32分)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春秋原是鲁国的一部史书,大概在西汉初年,出现了一部公羊春秋,传为公羊高所作。)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5.(2008海南单科T22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

11、荀况 D.韩非【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墨家思想强调节俭朴素、反对战争,孟子主张仁政,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一、选择题1.位于山东临淄的稷下学宫(见右图)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150多年。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富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秦汉时期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稷下学宫成为各诸侯国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化的

12、繁荣和发展。A、B题意体现不出来,D本身错误。,2.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核心思想“仁”,批判的是“重利”的思想。这种思想有利于培养重义轻利的高尚节操,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但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君主通过强权达到强化统治的目的。,3.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

13、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孔子“仁”、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了思想家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民本思想,故选C项。,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解析】选D。孟子主张仁政,韩非子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材料主张礼法并用,体现了战国时荀子的观点。,5.汉书古今人表中列有1931人: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颜渊等同属“上中”;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

14、上”;秦始皇则为“中下”。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尺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材料中将哪些人评为了“上等”,由此判断,作者评价的标准是儒家标准。,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董仲舒的意思是天子、诸侯等的受命,都可以说是受之

15、于天。由此推而广之,一切下对上的受命,这正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人做过统计,论语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B.“仁”的思想在春秋时已经成为主流C.孔子一贯很重视“仁慈”D.“仁政”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目中的现象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密切相关,B、D两项中“已经成为主流”和“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有违史实,论语中的“仁”和“仁慈”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2.(2011潍坊模拟)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儒家思想( )A.极力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