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2017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之柔性管理(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柔性管理”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发布时间:2009-10-29 点击率:159纵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是管理上的一个革命性飞跃,但是任何管理理念都不可能是永恒的和一劳永逸的。正是由于单一的“刚性管理”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不能再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因此,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便呼之欲出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我们之所以说柔性管理的出现是一种必

2、然,主要还是基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现状。 首先,员工的创造性需要通过柔性管理来激发。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则来源于知识。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必须通过“柔性管理”。 其次,外部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实行柔性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整合各

3、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迅速。这就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柔性生产决定了柔性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对内赋予每个员工以责任,才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知识型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

4、的转化,也使得“柔性管理”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 本书摘自朴珏的总经理柔性管理术一书从“制度”到“人性”的转变发布时间:2009-10-29 点击率:136“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规章制度,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业绩。显然,在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当然,要实现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的转变,就需要企业把管理的重心从“制度”过渡到“人性”,在管理过程中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管理

5、层决策的柔性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上。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当遵循虽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不可能按最优化准则进行决策。有鉴于此,管理者应当以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在决策中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做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的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 另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的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避免主观、片面和武断的错误,危害极大;而“群言堂式的决策”则是由相关人员独

6、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从而形成决策,可称为柔性决策,其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尽量避免刚性决策可能造成的失误。 其次,奖酬机制的柔性化。柔性管理适用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况且智力活动本身难以直接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也难以量化。倘若硬性地将,其量化并以此作为奖酬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他们潜能的发挥,因而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除了物质上的奖励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同时,在现代

7、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还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配置、人才的流动等诸多方面。关于具体的举措,我们会在下面的章节中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详尽阐述。 很显然,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的柔性管理比刚性管理更具效力。在人类从工业时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情、人性已经成为当今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应该由“物”转向“人”、从“制度”转变为“人性”。 本书摘自朴珏的总经理柔性管理术一书“自我管理”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发布时间:2009-10-29 点击率:157环境的变化、时代的需要带来了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然趋势。中国许多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转轨而来的,从一开始就打上了

8、各种规章制度的烙印,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不敏感、竞争力不强,而柔性管理是治疗许多企业的一剂良药。 那么,柔性管理究竟是怎样一种管理模式呢?我们不妨结合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的“柔性管理”文化,来探究一下柔性管理的丰富内涵。 很多人认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浪费,为公司降低费用。其实,“管理“这个词已经代表了要多找一个人来管理公司的收支,请问要不要给这个人薪水?事实上,管理者反而制造了更多的管理费用。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训练每一个人“自我管理”,这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所在。 在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的业务部里,所有的业务员都不需要业务经理去管。但他们还是有业务经理,其职责并非“管理”业务员

9、,而是“领导”业务员,并且帮助业务员提升竞争力,实现“自我管理”。业务经理的工作已经不单纯是管人员上下班而已,而是关怀员工、鼓励员工和提醒员工做事的技巧,比如当员工碰到问题时,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带着员工直接去拜访客户,让客户了解公司的服务,等等。 只要充分授权、相信下属,就不需要另外再找一个人来管理,而是下属员工自我管理,这样才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管理本来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如果不必使用这个工具,还能达成目的,那才是最上选的管理,而“自我管理”无疑是一种最佳方式。“自我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升华,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有效形式,是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本书摘自朴珏的总经理柔性管理术

10、一书 “自我改善”是柔性管理的灵魂发布时间:2009-10-29 点击率:186在柔性管理中,员工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意识,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自我改善”作为一种观念,是柔性管理的灵魂。 当外来人员进入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时,总会被公司的陪同人员引导到一块宣传栏前驻足,宣传栏上赫然书写着“自我改善的十条精神”,这是三洋制冷企业文化的核心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十条精神”,来看一下以“自我改善”为灵魂的柔性管理是如何体现的。 (一)抛弃僵化的观念 很多企业管理滑坡的原因,是因为原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外部

11、环境。因此,企业必须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从改善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内部的改善和变革,吸取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抛弃原有的僵化教条思想和观念,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积极地进行改善。 (二)没有借口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出现问题后一味地抱怨客观条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无异于掩耳盗铃, 自己骗自己,也就很难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错失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三)立即改正错误 很多人在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或者即使认识到错误,也不愿在大众面前承认,而是希望暗地里改正。诸如此类的做法,虽然自己的面子上可能比

12、较好看一些,但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失去了一次心灵历练的体验,延续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步伐。 (四)多问几个“为什么” 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复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然后努力加以根除,从而避免了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而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这个问题中联想到一些相关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五)向“不可能”中探寻 真正优秀的人才,决不畏惧困难,在他们的字典中,根本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他们会立足于现有条件,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才可能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连续获得成功。 (六)打开创意的大门 当一个人经常

13、思考和工作相关的事项时, 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出许多有益的点子来。越是努力思考,就越会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上进心的人,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七)集体的智慧和努力 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集众人的智慧和努力投入到改善活动中,一定会比单方面的行动更容易获得成功。 (八)重视不花大钱的改善 改善工作并不在于花钱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改善意识,并真正地付诸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花大钱的改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花钱很少甚至是不需要额外花钱的小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小的改善更为重要。 (九

14、)从点滴的改善做起 真正能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进行改善和积累,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交的飞跃,最终实现目标。 (十)改善永无止境 通过改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仍然需要继续改善,这种改善活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改善的结果,都将使企业经营管堙工作更上一层楼。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正是在“自我改善理念”和“自我改善的十条精神”的指导下,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把管理和改善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的成果。 “自我改善”作为柔性管理的灵魂,不仅适用于三洋制冷,相信对其他企业和个人也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将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延续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

15、到重大推动作用。 本书摘自朴珏的总经理柔性管理术一书“回归人性”是柔性管理的精髓发布时间:2009-10-29 点击率:169柔性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宗旨的管理模式。至于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柔性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柔性管理的精髓就是回归人性。 在三洋制冷,“回归人性”的柔性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这个

16、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 人际权力阶段。由于公司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员工的文化意识差异很大,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三洋制冷建立了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了相应的等级制度,促使员工服从企业管理。 人际沟通阶段。这是柔性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三洋制冷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通步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观。合作管理阶段。这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管理层如果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奉献管理阶段。这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 人类的职业有成千上万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以盈利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