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1523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反思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摘 要:概念和规律,围绕着 “物理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从物理思维,物理观念,物理探究,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诠释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很好地构建物理知识框架,铺路筑桥,为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概念;规律 作者简介:杨银海,男,浙江上虞人,本科学历,理学学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学生学习评价和实验设计;田方娴,女,浙江桐l 人,本科学历,理学学士,中学高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物理模型. 在物理知识中,概念和规律是基础.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概念教学

2、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 “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效果,决定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度.如何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策略中体现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是物理老师在备课思考时的重中之重. 1 基于“物理思维 ”的公式理解 在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公式,如v=x/t,a=v/t,E=/t,等等.但在这些公式的 “数学外衣”下有着特殊的“物理内心 ”,不能以“数”解 “物”. 例如,关于磁感应强度 B=F/概念的理解.数学层面,只要知道了导线的长度 L,通过的电流 I,导线受到的安培力 F,就可以求出 B 的大小.按公式理解就

3、会出现致命的物理思维错误. 物理层面,人教版物理课本 3-1 第 84 页有一句话:“在导线与磁场垂直的最简单的情况下有关系式 B=F/.”教师应对此句话进行突破性理解和讲解:用图画形象直观展示导线与磁场垂直的情形,使学生明确位置空间概念;在匀强磁场和非匀强磁场中对导线长度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微元法在定义中的通用性;当导线与磁场不垂直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公式中矢量的可分解性;当导线不通电流或不存在通电导线时,此位置的 B 是否存在,使学生明确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 挖掘物理公式的内涵,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 基于“物理观念 ”的应用理解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和能

4、力.进入高中,好多学生仍在用记忆进行学习.但高中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已拔高,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 f 滑=FN 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必修 1 第 59 页,对此公式的应用列举了一道马拉货的题目,f 滑=FN=mg=980N.由此,学生记住了两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动摩擦因数和压力的乘积;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显然,学生对此公式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而是机械性地记住了公式的样子,对其中的物理量半知半解.要理解和应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重点是 FN 的理解三步走:同一个物体,以不同的接触面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压力,使学生明确

5、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且与面积无关;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测量压力,使学生明白压力大小可以大于重力大小;把物体放在斜面上,测量压力,使学生知道在没有施加其他力的作用下,压力可以小于重力大小.如此策略,也可为以后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分解作好铺垫. 3 基于“物理涵义 ”的字母理解 物理课本中对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不仅严谨,而且指出其内在的特点和注意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好多学生往往只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公式记忆,忽略了字母涵义的理解,导致解题时出现知识点的断层,无法进行前后知识点的链接,出现知识应用的思维困难. 例如关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F 万=G Mm/r2=mv2/r

6、.的理解. 如图 1 所示,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绕月轨道,要经过多次变轨,后进入到工作轨道.研究P 点,设月球球心为 O,求三条轨道在 P 点的加速度大小关系. 学生解题思路如下:据向内变轨,得到v1Pv2Pv3P,再由 a=v2/rPO 得,a1Pa2Pa3P. 显然,结果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学生对 F 万=GMm/r2 和 a=v2/r 中的 r 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学生没有仔细考虑两个 r 有何区别,应用时只是机械性地把圆周运动的半径代入进行求解.但当运动轨迹为非圆周时,学生的思维缺陷问题就出现了. 人教版物理必修 2 第 40 页黑体字写着“引力的大小,与它们之间

7、距离 r 的二次方成反比.” 故 G Mm/r2 中的 r 是引力距离,即两天体球心间距离;人教版物理必修 2第 42 页第三段第二行“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故 v2/r 中的 r 是圆周轨迹的半径,如为非圆周轨迹,则为对应点的曲率半径. 显然图中三条轨道在 P 点的曲率半径满足r1Pr2Pr3P,故据 a=v2/r 无法得到结果,所以只能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a=F 万 /m=GM/r2 得到 a1P=a2P=a3P. 读一读文字描述,划一划关键词语,想一想区别联系,对物体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升,对解决物理问题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4 基于“物理过程 ”的展现思维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维度,教师必须关注概念和规律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出现都必须要准备足够多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接受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 举例:参考系概念的引入. 视频切入,A 火车某节车厢里有几个人坐着在聊天. 问学生这几个人有没有运动,依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