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1165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5浅论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该文论述了在整个 20世纪中,媒介形态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无线电技术率先在军事领域内的发展有关,从无线电通话到电台广播,从卫星上天到电视上星,从计算机互联络到因特传输。反过来,广播、电视因特这样的媒介形态变化,往往又是在战争中凸现于媒体形态变化之中扣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空前影响,从而促使从国际到国内的所有新闻传播活动能够整体性地与媒介形态变化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中外新闻事业转型的文化特征就是,必须为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而加快发展络业。在社会从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的文

2、化转型过程中,在不断发展电视业的同时,必须全力发展络业。 论文关键词:新闻;广播电视;络文化;知识社会 在整个 20世纪中,媒介形态的每一次重大变化,似乎都与无线电技术率先在军事领域内的发展有关,从无线电通话到电台广播,从卫星上天到电视上星,从计算机互联络到因特传输。反过来,广播、电视、因特这样的媒介形态变化,往往又是在战争中凸现于媒体形态变化之中和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空前影响,从而促使从国际到国内的所有新闻传播活动能够整体性地与媒介形态变化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在国际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人这样进行描述:“如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说第二

3、次世界大战中唱主角的新闻媒体是广播,越南战争中是电视,那么在科索沃战争中则变成了互联。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因特了解到空袭的真实情况,并感受到死亡的真实和战争的冷酷。 ”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广播新闻媒体最为风光的时期,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成为电视新闻媒体独领风骚的时期,到 20世纪 90年代,则是因特新闻站引导新闻传播新潮流的时期。所有这一切,都与战争有关。只不过,在将这三次战争的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问题悬置起来之后,一个必须看到的事实就是,这三次战争不仅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小,从世界大战到局部战争,而且战争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十多年到几个月,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越

4、来越广,因而对于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说,战争的影响程度并没有减小,反而有可能更大。 “当北约的空袭展开后,南斯拉夫的安全部门便采取行动,没收了欧洲电视(Eumvision)新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饭店临时演播室里面的大部分设备,包括电脑和卫星传送设备,以阻止外国新闻媒体对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进行实况报道。于是美国的 CNN、3C、CBS、ABC、Fox 及其他西方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信号便无法传送。紧接着,南斯拉夫又驱逐了全部西方记者,认为他们的报道有失公允。本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5想抢得科索沃热点新闻的西方记者这回一下

5、陷入毫无用武之地,然而一个有着 663年历史的修道院所建立的站在战火中却发挥了新闻报道的作用。 ”修道院本来是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但是,战争将它卷入了尘世,向世人陈述人间战争的事实真相。 “Serbian 是一座塞尔维亚东正教修道院,1997 年 9月在因特上建立站,其内容原本是介绍本院历史、宣传教义,由于该修道院位于阿尔巴尼亚边境,正好地处北约空袭的中心地带,未曾想一下成了向全球发布新闻的站。它将及时收集到大量信息,立刻通过上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和实时交谈等传播方式,向外接滚动发布处于北约空中打击之下的这一地区的情况,其中包括巡航导弹攻击的情况。许多关注该地区战况进展的各国记者、政治家和外交

6、家们都曾接收 Serbian电子邮件组的信息。正是因特使得身处中世纪建筑之中的修道士们获得了运用手中的键盘向世界发表看法的机会。 因特使修道士也能够成为记者,实在是对“人人都可以是记者”这一新闻传播活动理想,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了一次现实性的实践。这些修道士,虽然没有受过职业道德的培训,但是,具有人人应该达到的起码道德水准,想来是不成问题的,何况他们的宗教献身精神也许会使他们的道德境界,不仅超出一般人,而且恐怕也要超过一般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记者,不然的话,他们就不会在战火之中, “运用手中的键盘向世界发表看法” 。 更为重要的是

7、,修道士尽管没有受过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但是至少在学习教义、领悟教义、宣传教义的过程之中,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与表达能力,能够明白什么是事实,怎样才能说清事实真相,这就难怪他们能够使修道院成为“向全球发布新闻的站” ,使发表的看法成为真正的新闻而不是无知之见,更不是别有用心地造谣,因而使得众多个人乐于接受他们发来的信息。当然,也许有人要说,修道士们通过站发布新闻,仅仅是因为战争促发的偶然现象,如果换成一般人,在国内和平的日子里,又会怎么样呢? 让我们回到来,看看一个民是怎样在上发布新闻的故事:1999 年“4 月 15日,有一署名tiu的上海友,于17点 57分将一则主题为飞机坠落!的帖子

8、贴到了北京著名的新浪(SINA)站的谈天说地论坛中。内称下午 4点许,一架飞机坠落在离其家 15 公里处,接着简要描述了他所目击的事故现场的情况。18 点 05分就有人跟帖:真的?快跟踪报道! 。论坛(BBS)是络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供友们自由地交流信息、发表见解的园地,但任何友都知道其中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无从验证,以及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参与其中者不多,影响力毕竟较小。然而,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浪于 18点 11分以快讯形式在国内新闻栏目中报道:一飞架机今天 16点在上海附近失事 ,紧接着,在 18点14分、18 点 22分、1

9、8 点 33分发出的报道中,都主要引用tiu如提供的信息,其中还特别表示感谢友 tiu的现场报道 。于是最初论坛中的一则帖子便成了站正式发布的新闻,从而使信息迅速扩散” 。 这就表明,以名掩盖着个人真实身份在站上提供新闻信息,至少要过两道关,第一道关是“任何友都知道其中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无从验证” ,这就降低了无中生有进行造谣的个人机会;第二道关是站对友提供新闻信息要进罚验证,才正式在新闻栏目中进行报道,这就杜绝了虚假新闻在站上出现的个人机会。一般地说,如果个人向站提供的新闻信息,考虑到上存在着这样两道从自律到他律的关口,用什么样的个人身份,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都已经是无所谓了,只要

10、个人提供的新闻信息是事实就行。由此可见,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机会来实现一下“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新闻传播活动理想的。 “据上海解放日报报道,该报通讯员、闵行区法院的法官潘士权于当天 16点 15分便通过热线给报社打去电话,告知有飞机坠毁消息,记者立即出发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传统新闻媒体报道的时效性要落后于络媒体,但毕竟电视媒体具有优势,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5都在当晚 18点 30分的新闻节目中播出现场画面。另外,由于各种因素,新闻媒体站播发相关新闻也晚于新浪很多,如新华社发出第一条消息在新华社站陕讯栏中

11、的时间已经是 22点 02分,而有关报道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站中,已是 4月 16日的事了。 ”在这里,使用“由于各种因素”这样模糊的字眼,已经成为解释所谓“传统新闻媒体”为何延迟新闻报道的一种最普遍的说法,从根本上看,主要是进行新闻报道必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过滤与审核,导致“传统新闻媒体报道的时效性要落后于络媒体” 。 关于就飞机坠毁进行新闻报道中所出现的种种差异,本身立即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上新闻发布”的新闻现象,对这一现象即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在时效性和报道自由度方面,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商业站在发布新闻方面显然已树立了争第一的意识。尽管今天还不可能在

12、新闻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方面与传统媒体叫板 ,但依据自己的优势,对传统新闻媒体某些方面开始构成的挑战已显现出来。 ” 这一结论中的一半,即络新闻传播活动在“时效性和报道自由度”方面具有优势,是无可争辩的,而结论中的另一半,即络新闻传播活动“今天还不可能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方面与传统媒体叫板” ,还值得加以关注。就“新闻报道的深度”而言,既不应该局限于所谓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5的深度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更不应该将进行深度报道视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专利,从根本上看,新闻报道的深度,一方面在于新闻信息的信息量较大,另一方面

13、在于新闻信息的较为全面,而新闻信息量较大正是新闻信息较为全面的基础。正是在因特上,通过“链接”形成超文本,实际上就能够将所有与某一新闻相关的信息集合在一起。 关于因特上络新闻传播活动中出现的超文本,比尔盖茨曾进行这样的描述:“假如你正在看电视,看到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与英国首相在一起,你想知道她是谁。你用电视的遥控器指着这个人,这个动作就会带给你关于她的小传,还有最近出现过她的其他新闻的报道名单。指着名单上的一件东西,你就能够阅读或观看它,无数次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在全世界范围收集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 ” 如今,比尔盖茨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随着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在因特上组合成络

14、新闻,更是将所谓的“快新闻”与“慢新闻”一打尽,显示出络新闻前所未有的深度。1998 年 1月 17日深夜,麦特德拉吉在他的个人页上发布了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迅速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绯闻报道狂潮,因而被称为“麦特德拉吉现象” 。而比麦特德拉吉更早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获得这一性丑闻的新闻周刊 ,却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抽掉了这条新闻,因为该刊的把关人认为这条新闻涉及到隐私权,而没有想到克林顿总统是一个政治性的公众人物,理应置于舆论关注之中,因而社会大众的知晓权应该得到尊重。这也是“麦特德拉吉现象”能够发生的主

15、要原因之一。 1998 年 9月 9日,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将有关克林顿总统性丑闻的调查报告移交国会。9 月 11日,众议院投票表决,决定公开这份调查报告。于是乎,这份长达 400多页的调查报告,随即在 12日下午 2时 20分首先通过因特公诸于世。很难设想,这份调查报告除了作为络新闻进行发布之外,还可能以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或电视新闻这些形式来进行新闻传播。 从“麦特德拉吉现象”的迅速发生,到斯塔尔调查报的公诸于世,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报道的深度,显然已经是大大地超过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 从“传播的广度方面”来看,如果是从地域的大小来看,因特的地域规模,已经大大地超过任何一家报纸、广播、电视的地域规模,因为惟有因特是全球性的,这一点自然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