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1140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浅析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文化性大众性 论文摘要: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成为“商业囚徒”的文化,它毁灭了文化应当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必定会导致形成兼具欺骗性和操纵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显得过于高傲和偏激,它所倡导的“精英文化”早已陷入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 ,完全忽略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作用,用独断论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

2、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存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它有益于我们判明大众文化发展中可能暗含的种种弊端,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大众文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话题,要研究和了解大众文化的批判必须先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概念有所了解。1942 年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就讨论了“大众文化”这个概念,认为它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大众文化把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等与商业融合起来,使这些文化领域都具有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品形式,以便其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

3、思想与心理,培植与支持统治者的统治及维护顺从意识,从而对大众行使社会欺骗的功能;另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还认为大众文化是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体系。我国当前的大众文化正处在深化发展阶段,面对特色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向问题,我们有许多很难抉择的困惑。因此,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批判借鉴,对我国文化建设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文化批判理论中所阐释的大众文化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认为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人类文化活动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当今资本对人们的统治已经改变成通过一种时尚闲暇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已经渗透到劳动者的业余时间当中。

4、然而这样的文化活动只是劳动的延长,人们追求它只是为了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恢复精力而再次应付机械的劳作,这样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其精神享受的“高尚”性质而成为了单纯的“疲劳调节剂” 。 1.大众文化毁灭了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成了大众文化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原则,所以大众文化是标准化、一致化的。他们指出在大众文化中,文化作品表现出毫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个性、毫无风格的陈词滥调。例如美国流行音乐中的 RabHipHop、蓝调等曲风,它们反映的只是一些街头化、边缘化的社会情景和自娱自乐的生活境

5、界,除了有限地重复着这些熟知的主题范围之外,作为形式的流行音乐节奏的结构被严格地加以规范,而只允许最小限度的变化,其实只是为了力图隐瞒实质上的千篇一律,这样文化创造便成了一种机械的“复制”过程,就像拷贝电影、唱片、照片和录音带一样。因此大众文化的产品不反映实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内容,它们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仿。最终这种大众文化的产品模仿扼杀了真正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2.大众文化使文化成为了“商业囚徒”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明确提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已成“商业的囚徒”的事实:“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已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

6、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 ”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之所以具有商品化特征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是技术理性的逻辑延伸和展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为一切产品的生产,包括艺术品的生产打上了商品生产的烙印,正如马克思所说:“演员对观众来说,是艺术家,但是对自己的企业主说来,是生产工人。 ”演员的表演一方面是创造精神价值的艺术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交换价值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的商业行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根据马克思本人对商品的界定,就能推导出文化艺术品也是商品的结论。马克思说过,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只有进人交换的产

7、品才是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量的文化产品是在利益驱动下生产出来的,它们具有交换价值并追求交换价值。因此,文化变为了一种彻头彻尾的、特殊的商品。 3.大众文化使兼具欺骗性、操纵性的意识形态形成 大众文化不仅稀释了文化批判与否定的浓度,而且堕落为“为社会辩护”的欺骗性的意识形态。它只是为了迎合在机械劳动下疲惫的人们的需求,使人们满足于一种虚假的“幸福意识” ,沉溺于毫无内涵的享乐之中,任何阶级意识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想法都烟消云散。对于大众文化的欺骗性,阿多诺等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批判:“文化工业通过不断地向消费者许愿来欺骗消费者。它不断地改变享乐的活动和装瑛,但这种许诺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兑现,仅仅是

8、让顾客画饼充饥而已。需求者虽然受到琳琅满目、五彩十色的招贴的诱惑但实际上仍不得不过着日常惨淡的生活。但是由于艺术作品把不能兑现的东西表现为一种消极的东西它就似乎又贬低了欲望,从而对不能直接满足欲望要求的人是一种安慰。大众文化似乎会使人们忘却烦恼,得到暂时的放松和享受,然而这种享受是以无所作为为基础的。 二、大众文化的合理性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法兰克福学派所倡导的“精英文化”以先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来衡量文化艺术和文化生产,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艺术,从而陷人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 。他们完全忽略了大众文化对于社会民众审美

9、素养的提高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带来的积极作用,却一味地去批判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形式导致“文化异化”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了奴役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产物。这些都未免显得过于高傲偏激,我认为大众文化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1.大众文化的兴盛是历史的必然 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精英自居,强调人与社会、人性与科技、文化艺术与时代的对立,因而使理论严重脱离于实际。他们还强调和夸大人与现实社会的对立,认为现实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异化,人变得越来越异己化、边缘化,最终成为工业文化文明的奴隶,这里深受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在“精英文化”与“

10、大众文化”之间挖出了一条壕沟,故意抬高精英文化而打击和蔑视大众文化。然而为了应付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精英文化逐渐走出了世代栖息的艺术殿堂,脱离了传统社会空间的局限,从“贵族城堡”走向了“大众社会” ,从精英舞台走向了大众传媒,在大众社会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精英文化与大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众文化互相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法兰克福学派早已衰微,而大众文化仍旧兴盛并遍及全世界,这充分说明了大众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2,大众文化有助于各种文化的交流发展 文化批判理论把诸多的社会弊病都归罪于文化工业,认为在现代资本主

11、义社会,社会大众完全受控于文化工业,这无疑过分夸大了大众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其消极否定的作用,忽视了大众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普及作用,导致其理论走向绝对化、极端化。事实上,文化工业远没有他们所说的那样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一方面,许多文化工业因其产品不受欢迎或经营管理不善而惨淡经营,甚至面临倒闭;另一方面,消费者远不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被动, “消费者并没有毫不保留,并非无可避免地吸纳了大众广告的所有意义及目标” “在他们所消费的对象方面,比大众文化理论或文化工业所估计的更有辨别力和批判性 。当今时代,在众多的文化消费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自主选择和判断能力,他们不会单纯简单的被一些“意识

12、形态文化”所奴役,而是会以自身的喜好作为首要判断标准。尤其是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国家,文化受众更是拥有广泛的文化选择权,他们可以任意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甚至于一些非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主流的文化也被允许去接受,比如庞克文化、哥特文化等等。因此,不能完全否定大众文化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要客观的看待其存在的必要性,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生产的形式,关键在于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内容是什么,能否提高大众的艺术审美水平,能否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总体进步和交流传播。 % 3.大众文化使个体审美充满差

13、异性和创造性 法兰克福学派发现,合理化和标准化已广泛深人到大众媒体之中,于是这一学派高举“文化捍卫”的旗帜,站在精英文化立场,以贵族守旧意识对抗资本主义文化的异化。重点批判决定娱乐商品的生产、控制和规范消费者的文化精神需要的大众文化,以及大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标准、模式化、商业化、操纵性、强制性、伪个性化等等。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一直强调人的价值、情感、人的解放自由,看似十分重视人本身,其实,他们却忽视了文化工业的产品的受众在消费这些产品时,每个个体的审美感方面的共性;同时也忽视了每个个体在接受这些产品时,由于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独特审美感受和审美差异;更加忽视了各个个体在接受同一类作品时会有不同

14、的艺术创造性,而一味地强调大众文化的物质化、平庸化、非个性化,这样带有偏见的研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必然只讲对立性,而忽视同一性。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三、文化批判思想对于我国目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 90 年代之后,大众文化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建立具有特色先进文化政策的提出更是促进了我国大众文化的繁荣提高,胡锦涛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宇电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

15、先进民族之林。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特色先进文化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它涉及到普通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内容以及文化消费种类,与基层先进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如何建立好具有特色的大众先进文化?如何找准我们大众文化建设的方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我们借鉴这个理论之前首先必须要思考一点:该理论能否成为我们认识和改革我国当前本土大众文化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