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讲稿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10244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教师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培训讲稿(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师培训讲稿 新起点 新征程 在成长中收获 教育教学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教育局和师训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咱们昌图县最年轻的最富有活力的新教师们相遇相聚,很高兴认识大家。祝贺你们,因 为你们都是胜利者。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前,大家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战胜了各自的竞争对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结束了一段漂泊不定的日子,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你招考的成功或许成为你和你的家人在2011年末最高兴的一件事。此时此刻,看到大家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真是感慨万千,二十几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过风华正茂,青春年少,也和你们一样神采飞扬,朝气蓬勃,但时光流逝,岁月改变了我们青春的容 颜,四十几

2、年的年华已逝,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工作了二十四度春秋,回首往事,我为自己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感到唏嘘不已,从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年,到成熟稳 重的为人师表,我经历了许多,成长了不少,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已经是一个有着二十几年教 龄的教师,陌生的是直到现在,我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是我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学习和具备的。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和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或许我的这些经历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是,如果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下面,我将与大家共同分享成长途中的一些体会与收获。一、关于成长我始终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

3、个有思想的人。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有思想的高度,才会有教育的深度和宽度。我始终认为,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那是因为你站的高度还不够。高屋建瓴的看问题,许多费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教师成长的道路何在呢?经过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反思,我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成长 无非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发成长,即缺乏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成为一个被人肯定的教师;另一条路是自觉成长,即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观点,乃至教学理论体系。二者相比较,自 发 成长缓慢,最 终成为经验 型教师;自觉成长迅速,

4、最终成为研究型、创造型乃至学者型教师。虽然经验是宝贵的,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否认经验的价值,但由于我们教师所固有的自负、固执和狭隘等原因,使得他们极难自我超越。当厚重的经验沉积转化为久远的积习之后,举步改革也就更加艰难了。结果是成功于经验,又困惑于经验,在 经验 中踱步、徘徊,乃至将自己桎梏局限在固有的经验高度上。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突破这种自我封闭的枷锁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自发成长走向自觉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走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一)自我的勤奋:教师成长的基石。我为什么要把自我勤奋放在第一位,因为很多变化都

5、是内因在起作用,教师的成 长也是如此。(案例)记得1988年,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县优秀课的评选。那时的情景和感受,如今的我依然记忆犹新。记得当时讲的是四年级语文繁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想上好这节课还真不容易。加之当时的资料有限,不像现在一节课的课例、教案、教学设计、 实录上网一 查一大堆,当时, 对于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怎么样上好这节课,我感到很困惑,所以,当我知道要评课的时候,心里非常忐忑。开课的前几个星期就开始和组内的老师们讨论,讨论 教学设计等等,经过反复的修改、磨课,心里最终才有了一点底。然后开始查阅资料,翻看一些教学杂志、别人的课例等,再反复设计自己的

6、教学环节,不停地试教,听取别的老师好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和教学环节及时地做出修改。正式验课那天,(小教部王贵生老师去的)我内心还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在语言的表达和时间的控制上出问题,直到打了下课铃,上完课之后,我才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第一次参加评优,我就是在这样的紧张与不安中度过的。我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得到了认同,我上的繁星一课获得了当年的县优课,当年的县优课的含金量比现在的高多了。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县优课证书,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乡连10节都不到。这次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有了这次经历,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控制上还有很多不足。于是在之后的日子,有意识地去听其他有

7、经验的老师的课,看看他们是怎么样把握好一节课,怎么样控制课堂的,来弥补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从中我收获颇多。(二)同伴互助:教师成长的助力器。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独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 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 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于学 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

8、于碰撞,这样才会迸射出更多的思想火花。长期因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同伴的帮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我觉得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是深深植根于集体的土壤里。记得十几年前,我们中心小学有着非常优秀的团队精神,不管是谁,只要他承担了公开课的教学任务,大家总是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反复研讨,务求能做到最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多轮试教,一遍遍修改教案,调整教师的教态,直至满意为止。我个人认为, “磨课”是一种比 较好的让人成长的方法。在教

9、师的成长过程中,公开课的反复斟酌,能使教师受益匪浅。这里的“磨课”和公开课做秀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多说一句,很多好课应该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师生愉悦、反 应强烈 很多人提到公开课“做秀”,很多人能感觉出“做秀”。然而,究竟什么是“做秀”,也很难界定。当看到一堂衔接自然、非常流畅的课,你究竟有什么感觉?学生表现积极投入,气氛活泼而热闹,你又会做何想法?能感受到“美”,然而太美了,让人感觉的是不真实。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动作表情如果都是演练的结果,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公开课的“做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应该提倡,应该追求朴素和自然。(三)读书学习: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

10、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 选学一些教育理 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的成长法宝之一是读书。现在发现许多年轻的老师不爱读书,而是热衷于网络游戏,其实读书是老师最好的名片。我一直喜欢读书,用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话说是:“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但之前读的书大多是文学书籍,很少读理论方面的书。当老师后,我开始关注小学教学和学科教育期刊,偶尔也翻阅一些理论性教强的文章,让自己在感性的教学之余,能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浮躁的心日渐平静和安定。我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也

11、日益得到提升。我还要感谢工作中同事的帮助与领导的关怀等。很多时候,确实是他们在引领着我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有人问:“每天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你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我想说,我是挤、占、 抢时间读书的。朱永新教授每天那么忙,都不忘读书,李镇 西老师当着校长,教着语文还兼做班主任,还时刻不忘读书,笔耕不辍 ,难道我们 一个普通教师就没有时间读书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在别人修长城,学 习 54号文件时,我可以读书。在别人云里雾里神聊闲侃时,我也可以读书。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

12、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我们需要读哪些方面的书呢?我读三类书。一是学科专业的书籍与报刊,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当前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学科知识、方法、思想对人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比如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数学教育等,几年前自费订阅小学语文教师、 辽宁教育,及时了解课改前沿,关注课改动态。只有多看学科类书籍杂志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很多时候学生会因对我讲的课外知识感兴趣而喜欢我的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得知识渊博。二是业务方面的书籍与报刊,了解教育和心理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班级管理的方法和

13、艺术,了解各种教学流派、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汲取营养,为己所用。教育 专著是经过了历 史的检验后流传下来的,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用教育理论来引领我的教学,从而不会在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迷失方向。三是陶冶性情、增长智慧的人文书籍,也就是没有直接功用的文学类、史学类等 “非功利阅读”。什么是“非功利阅读”?就是不把阅读当作手段而是为目的本身的阅读;再说通俗点,就是“不为什么”的阅读。这类书我可能读得更多一些。据我观察,现在许多老师大多读新课程培训和教学改革有关书,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迫使大家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功利性阅读”没有什么不好。我想

14、说的是,对于一个有着更高追求的教师,恐怕不能仅仅只有“功利性阅读”。除了“有用”的阅读,我们能不能来点“没用”的阅读这里的“有用”“没用”当然是就眼前的急功近利而言。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能不能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政治、哲学、经济、 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人”!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我曾经多次执教语文公开课,我就深感“非功利阅读”为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多年前讲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

15、时,关于歌颂周总理的诗歌不时地浮现在脑海,有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可能就为我执教这一课提供了很多语言素材,使课堂诗意化。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一个人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后,才能用大爱去做小事,去熏陶学生。我读余秋雨,周国平的散文,汪国真、周国平的哲思短语、诗歌, 读网络小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台湾作家高阳的胡雪岩三部曲,白先勇先生的作品集,从第一届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包括入围作品,比如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刘心武的钟鼓楼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等等还有一些古典名著、古典诗词等等。说道古典诗词。在这里多说几句。去年我们 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16、把国学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中,构建书香校园。国学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学,它传承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包罗万象,给人以哲理,涵养人心,陶养品性。其主题思想更会穿越时空,时时给人以启迪,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不老的瑰宝。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首先确立教育主题:诚信、勤奋、感恩、礼 让、立志、爱国、仁爱、责任、创新等。这些主题将有机地渗透到各册教材完成。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选出适合小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 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增广贤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经典国学知识进行整合,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编排成册。我们要求各校各个班级要千方百计创设时机,营造书香。充分利用好校本课晨读时间,诵读古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