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1018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浅析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论文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叙述者;戏剧化叙述者;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寡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 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封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西方文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伦理学思想的影响。伦理

2、观念影响着作家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观念,在表现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过程中,作家也在表现着自己的道德理想。 “西方文学和伦理思想的历史表明,远到古代希腊,近到我们现在的时代,伦理学影响文学和文学表现道德都是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布斯在我们共同的朋友小说伦理学中也认为,小说中总是含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观的。他说:“从根本上讲,值得讲述一个故事的任何事件、人类时刻的任何顺序,必须产生于至少两种选择通常矛盾的观点的冲突,而每一种观点都具有强烈的伦理预设:没有冲突,就没有事件。 ”也就是说,故事中的每一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种观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伦

3、理价值取向,故事中的冲突背后,隐藏着的是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对故事中人物的伦理维度进行研究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D.H 劳伦斯(1885 一 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作家, “劳伦斯的出现,对于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无异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只是在余震过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它的震动之猛和影响之深。 ”对于劳伦斯这样的以其伦理观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家来说,对其作品中的人物的伦理维度进行研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白孔雀作为其初登文坛之作,其中包含着劳伦斯伦理观的最初表露,也是理解劳伦斯伦理观的前提,因此,本文拟对作品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增进

4、对劳伦斯伦理观的全面把握。 白孔雀(TheWhitePeacock)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 1906 年开始写作,曾经三易其稿。小说讲述的是莱蒂与乔治、莱斯利之间的爱情故事。莱蒂与农家少年乔治之间有着发自本能的相互吸引,同时莱蒂又倾心于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莱斯利并最终选择了莱斯利。乔治虽然努力想要重新赢得莱蒂,但是没有能够成功,最后他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小说最初构思时劳伦斯曾想借鉴乔治艾略特的手法,“选用两对男女,发展他们的关系”即西里尔和他的妹妹莱蒂与埃米莉和她的弟弟乔治之间的爱情关系。不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在写作过程中这一

5、意图并未能坚持下去,西里尔与埃米莉的恋情逐渐淡化,小说实际上的中心是围绕着乔治莱蒂莱斯利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一、不可靠的叙述者与作品的伦理立场问题 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西里尔,不过他的叙述呈现出很强的不可靠性。在作品第一部分第一章中他就对埃米莉说:“你知道我的许诺是怎么一回事。我说过的话就象一阵风一样吹走了,是不负责任的。 ”当读者看到叙述者这样公然地表达自己的不负责任时,很难设想他还会坚信叙述者的叙述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由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一叙事角度,西里尔就必须是无时不在,无所不晓的全知型人物,而实际上他根本无力担当这一重任,作品中的很多重要场面他都是不在场的,如对莱蒂与乔治

6、一起欣赏画的叙述,这时的西里尔已经陪艾丽斯回家了,他事实上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对于这样的叙述,读者很难不产生怀疑。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小说第三部分里,西里尔远走伦敦之后,与两个中心人物相隔遥远,只得借助书信往来,或频繁互访来弥补,实在显得力不从心。而更加让读者难以理解的是西里尔对待乔治与莱斯利的态度: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乔治的喜爱,也和莱蒂开过玩笑说“你可以找一个象他那样的人” ,但是,对于莱蒂选择莱斯利,他却是这样看的:“我相信她爱莱斯利” 、 “真心诚意地爱他”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种种迹象表明,他虽然认为自己支持的

7、是乔治,而他的行动却表明他愿意看到的是莱蒂选择莱斯利。当莱蒂对莱斯利生气的时候,他不是趁机为乔治制造机会,而是想着“我要把莱斯利带回来”并付诸行动。而当乔治不能把握机会的时候,他却只是在嘲笑他,或者是暗自忿然,这样,在西里尔的想法与行动之间,就存在着一种背离现象。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读者无法从作为叙述者的西里尔那里寻找到一个权威的伦理立场,这就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不得不充分调动自己的伦理经验来对故事中的伦理现象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劳伦斯就成功地把读者拉人了他的作者的读者的行列,这将导致人们或积极或消极地深人参与到他的价值系统中去,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个伦理行为。 白孔雀中莱蒂、乔治、莱斯

8、利之间明显的三角关系是结构全文的线索。由于乔治与莱斯利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因此,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倾向。由于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因而当读者发现莱蒂处身于选择乔治还是莱斯利这个困境之中时,就会因为无法确定作品的伦理立场而感觉到困惑,从而引发对自己应该持有何种伦理立场的思考。这样一来,读者必然会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莱蒂的选择之上,期待着看到莱蒂最终做出的选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伦理立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要做出选择并不容易,莱蒂“现在在任何情况下都难得露出笑脸,老是倚坐窗前,沉思冥想,结实的牙齿

9、咬着手帕,直到最后把手帕咬出了一些洞。 ”由于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她一方面和莱蒂闹别扭,另一方面又因为乔治家大大咧咧地接待她而不再去磨坊。这时她是在用自己内心本能的态度来对待莱斯利,而用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乔治,这使得莱斯利不再来找她,而她也不愿意去找乔治。如果这种态度继续下去的话,整个故事将无法进一步发展,作为作品主要形式的三角关系面临着解体的危险。为了使这种形式重新稳固起来,劳伦斯让西里尔出面,将莱斯利带到了家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考虑形式因素,劳伦斯也可以选择让西里尔把莱蒂带到磨坊去。这两种选择在形式上所具有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考虑到选择的结果所具有的伦理意义,则在它们之间又

10、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为选择行为本身实际上就是一次伦理评价,关系到何种伦理价值得到了莱蒂的肯定。这时的莱蒂已经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沉思冥想过了,紧接下来让她和谁在一起都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了,因为这代表了她的选择方向。所以,当我们看到西里尔将莱斯利带到了家中的时候,就完全有理由猜测莱蒂已经选择了莱斯利。果然,在西里尔带莱斯利来的第二天,莱斯利与莱蒂之间就谈起了订婚的事,莱蒂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明确表示:Ishallconsidertheeengageditdoesntmatteraboutotherpeople(我已经把你当作和我订了婚了

11、这不关别人的事)。这表明莱蒂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莱斯利。 西里尔很快就把他们订婚的消息告诉了乔治,乔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利位置。接下来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试图让莱蒂回心转意。对于故事的发展而言,他能不能成功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他成功了,故事将会转而沿莱蒂一乔治轴发展;如果他失败了,故事就继续沿着莱蒂一莱斯利轴发展。但是,作为作者的读者,还必须了解这一行为的伦理意义。乔治的成功或失败,关系到一种伦理价值观念的成功或失败。这实际上是乔治所代表的本能欲望对功利主义的一次反击,是两种伦理观念的一次正面交锋,交锋的结果直接决定着莱蒂将接受何种伦理观,因而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乔治和莱蒂先后有过几次谈话,不过最

12、终他还是没有能够说服莱蒂离开莱斯利,这意味着莱蒂现在已经接受了莱斯利所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选择虽然已经做出,不过同时读者也看到,莱蒂在两个人之间摇摆不定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甚至在与莱斯利结婚以后她仍然与乔治保持着密切的友谊,在结婚近十年之后仍然让乔治对她心存希望。这样一来,作品的伦理立场仍然无法明确。在白孔雀最初的版本中,莱蒂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来离开了莱斯利,她重新进行了选择:嫁给了乔治。这显示出莱蒂在选择了莱斯利后,内心的冲突并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劳伦斯在一封信中提到, “我不相信莱蒂真的与莱斯利中断婚约她嫁给了他。

13、 ”这看似对莱蒂内心依然存在冲突的否定,实际上却正好证明了莱蒂内心的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劳伦斯确认了莱蒂与莱斯利解除婚约的想法的存在,而同时又指出了她不会真的与莱斯利中断婚约,她内心仍然是左右为难。 二、戏剧化叙述者折射出的伦理立场 对于读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伦理立场,作品中并非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布斯认为, “在叙述效果中,最重要的区别也许取决于叙述者本身是否戏剧化了。所谓戏剧化的叙述者,就是“把他们变成与其所讲述的人物同样生动的人物。 ”有时,这些叙述者有明确的称谓,比如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写道,当查包法利进来时,我们“正在教室里” ,这里的“我们”便被戏剧化了。不过,在现代小说中,许多戏剧

14、化的叙述者并没有明确的称谓,而是“非人格化的叙述者” ,这种戏剧化的叙述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真实效果,它往往使没有经验的读者产生某种“误解” ,感到整个故事无中介地进人他的意识,他无人引导便自然而然地处于千变万化不断展开的故事之中。布斯认为,戏剧化的叙述者,其核心在于小说中承担叙述功能的角色,并没有被明确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4确立为叙述者,表面上他们似乎只在表演自己的角色,但实际上他们却经过乔装打扮,他们的每次讲话、每个动作实际上都是在讲述,以便告诉读者一些必须要知道的东西。戏剧化的叙述者,又有旁观者与叙述代言人之分,前者一般不影响

15、到情节进程,后者则置于情节之中并影响到情节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莱蒂正是置于情节之中并影响到情节发展的叙述代言人,她叙述的是自己在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叙述着自己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态度,从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对于从自己的伦理经验出发参与到作品的价值体系之中的读者来说,他们所采取的立场显然会与莱蒂的立场有所差别,这些差别的存在使得读者与莱蒂之间形成了张力,从中折射出了作品的伦理意图。 保持自己的本能,或是任由自己失去天性,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对自身价值和对生命意义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莱蒂的选择就具有了对人类命运进行思考的意味,这必然会使得作者的读者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思考当中来,而无论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