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995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调查与分析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从 xx 至今教育部没有停止过调整和完善。我国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时间还较短,还没有充分把握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规律。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上可以说是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移植1,令人担忧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显现的弊端也一并移植,如“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考试内容僵化、复试流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批评,近年来关于“改革招考制度,提高生源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把握生源质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

2、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关口。招生考试不仅关系到人才选拔的质量,而且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方向标。只有拥有了优质生源,才能进一步保证其培养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已进入第六个年头,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逐渐增多。2016 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 172 万,比 2016 年减少 4 万,为五年来首次下降,不过相比学术硕士报名人数的减少,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逆势上升,报名人数较前一年增加 9 万人,达到 68 万人,占报考总人数的%,比前一年的%增长了 6%2。但 39 类专业学位专业报考热度不均衡,人数两极分化,从 2016 年报考与录取的数据对比来看,有些专业领域报录比不太乐观,调剂考生比

3、重过大。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招生就是如此。专业学位招生初期没有获得社会认可生源不足情有可原,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打通生源通道,改革招生选拔方式,则会阻碍专业学位的发展。以我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报考为例,由于招生起步晚了两年,我校招生四年,在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报考人数并不乐观,每年还需调剂相当数量的生源。基于此以初试科目调查为切入口,分析其他培养单位之间初试科目设置的一致与区别,从中找到我校报考受冷的原因。我们认为充分认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性,结合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探讨改进和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不得不关注的重大

4、问题。 一、2016 年我国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概况 从专业学位的招生单位来说,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 400 多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 60%。通过调查中国研究联盟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 2016 年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查询并统计,全国共有 31 个省、直辖市的 172 所高校中的 196 个培养单位招收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招单位的 40%。 表 1 第四单元初试科目名称列表及设置单位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设置化工原理类考试的培养单位最多,其次是物理化学

5、,考试科目名称最多的属于工科类,大学四大化学基础类科目占%。如果按化学和化工类课程划分,则考化学类课程为%,化工类课程为%。 二、2016 年我国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分析 1.专业硕士与工学硕士、理学硕士初试科目比较 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其明显特点,因此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大程度上是在参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形成的1,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是参照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第一单元考试科目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单元,学术型硕士初试科目为英语一,专业硕士只有 31 个

6、招生单位考英语一,占 18%,大部分招生单位初试科目是英语二,另外有 20 个单位设置了选考俄语、日语、德语科目,也就是说专业硕士的外语水平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要求、考试难度相对低一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选拔初试加强了对考生一般能力的考查,统考科目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相同,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第三单元没有放低要求,初试科目与学硕相同都是数学二;第四单元对于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来说考试难度也与学术型硕士不相上下。总的来说专业硕士入学考试除外语初试科目为英语二整体难度较学术硕士稍低一点,其他科目基本上没有放低要求。 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对比 2.初试业务课科目分析 上文已提到化学工

7、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业务课一为数学二,是全国统考科目,相比化学理学硕士的自主命题科目似乎难以吸引考生报考;业务课二的初试科目是表三的 86 种科目之一,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类为化学学科四门大学基础课,占%,一类为化工基础课,其中化工原理占 31%,还有 42 个科目不属于大学基础课程,占%;初试科目中以单一课程考查为主,占%,至少包括两门大学本科基础课程的综合科目只占%。表 5 列出了四所高校在化学化工专硕、工学、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设置的初试科目,从中可以看出初试科目的一致与区别。 表四所高校的第四单元初试科目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已经对专硕的选拔与学硕区别开来,有些

8、院校在设置初试科目时分了等级,但还远远没有引起大部分高校的重视。专硕应该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工程教育潜能、学科特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如果考生没有对所欲攻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就很难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测查的重点应是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但一定要与工学硕士区别对待。3.初试科目对生源的影响 对于一些招生单位来说,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工学硕士一般招不满,更何况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第四单位考试 31%的招生单位考“ 化工原理”,业内人士分析评价这比考本科四大主干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更难。 业务课一都与工学硕士相同,业务课二有四

9、种情况,专业硕士初试科目有些招生单位与工学硕士相同,有些与理学硕士相同,有些自成一体,既不与工学硕士相同,更不与理学硕士相同,有些与理学工学硕士相同但分了等级。总的来说,化学工程领域专硕研究生入学考试整体难度与学术型硕士的初试要求差不多,与工学硕士相比外语方面稍有降低。但业务科是一样的,甚至要求高一些。 初试科目设置应以考生来源为重要参考依据,或者以专硕培养要求为依据,由于工科生源不足,学术型研究生报考的人都少,专业硕士就更少,调剂考生大都来自理科生源,要吸引生源就要调整考试科目,可以适当增加选考科目,调查显示有 38 个培养单位只设置了一门化工原理,只设置一门科目的有 94 个单位,差不多有

10、半数的单位只设置 1 门科目,这种单一科目的选择性太差,势必影响生源数量和质量。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考生考研时要搞清楚考研的目的,不要盲目服从,学术型硕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的比例很小,读博士的比例不足 10%,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 三、结论与思考 专业硕士初试科目的确定一般在每年的 6 月7 月份由培养单位的二级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性文件自主确定,有些培养单位会认真研究,不断优化招生各环节,但部分培养单位一成不变,对生源数量和质量没有

11、引起高度重视。不重视招生研究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报考学术硕士没有录取可以校内调剂到专业硕士,考生可以避开数学考试的软肋,培养单位有生源补充。但长此以往对专硕的培养不利,大多数专硕调剂考生实际上都有低人一等的想法,应该从报考开始就要明确目标,尽量减少调剂。另外,专硕的初试科目比起学硕来说太杂应该统一,考试内容应该综合,培养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按照强化基础、突出综合能力考查的原则,加强对自命题业务课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的研究探讨,进一步优化初试。 专业学位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入学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应用型、能力型考试。考试科目、内容等都应朝实用性、能力型方面靠拢,尽量在专业学位

12、的应用性特点方面突出选拔性目标。从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来说,应先适当调研,研究清楚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备基本素质与条件,以此作为考试试题命制的基本依据4。 研究生招生工作,承担着为国家选拔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涉及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和新生入学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5。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积极意义,进一步增强优化国家教育考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努力提高招生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尊重考生,服务考生,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