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0924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回首 2014,有许多感慨在心头。全民急救培训,社区急救服务,呼救病人的急救调度,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启动,大型活动的急救保障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在奉献中感受到责任。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市科协和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镇江 120 市民急救培训学校”作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持续开展以市民急救学校为急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突出“志愿公益、建设创新”的工作重点,继承急救知识公益普及志愿行动的服务成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急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

2、积极努力。现将我中心的 2014 年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及开展科普工作的体会和建议汇报如下:一、2014 年科普工作情况(一)开展了急救服务进社区活动。为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我单位先后到电力路、米山,组织开展社区急救服务,积极探索、拓展急救知识在社区普及的途径,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建设文明社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作出贡献。(二)进行了全民急救培训。今年 7 月 20 日,我们在司法警官学校开展了全省监狱系统新民警急救培训;8月 1 日建军节期间,我们到镇江武警支队五中队进行了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营急救科普培训

3、。同时,我们还多次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市民们进行了生活中应急急救知识培训,讲授了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急救的方法和技巧,并利用人体模特现场演示。看到急救知识进社区这个活动如此受市民们的欢迎,我们与多个单位建立广泛联系,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活动的开展,实实在在为市民提供了学习急救常识的机会,提高市民的生活生存质量,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今年截至目前,共举办市民急救培训 18 期1065 人次。(三)积极参与重大活动。今年 8 月 4 日,我们与浙江绍兴 120 开展两地急救文化研讨会,广泛交流了急救科普经验,提高了两地急救文化水平。我们还认真做好了重大活动保障工作,8 月 7 日全民

4、健身日期间,做好了市民急救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了市民生命健康安全。(四)启动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今年伊始,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启动,以“细节决定安危”的安全生产文化主题活动在 7 月末 8 月初各科室拉开帷幕,9 月中旬,我们组织参加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2011 年,急救工作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将在市科协和市卫生局党委的领导下,重点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强凝聚力上下功夫,以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急救知识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确保完成急救知识科普各项工作任务。二、工

5、作的体会与特色在推广普及急救技能与知识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特色:(一)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是基础。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为什么要推广急救知识,推广急救知识的必要性,怎样普及急救知识等一系列问题都向相关单位和社会相关人群做了详实的宣传。特别是利用各种急救服务和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急救意识,使我市普通百姓都能掌握基本的紧急自救与救人的能力,从而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平安镇江” 、 “和谐镇江”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提高急救师资水平是关键。随着急救培训业务的不断扩展,我中心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派出专门的现场急救经验丰富的医生前往省救护培训中心进行救护培训师

6、培训,提高主讲与操作水平。在急救培训中,为了激发市民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我们打破以往传统讲学式的培训方式,结合急救知识,自编自排了精彩活泼而又极具生活化的情景剧,采用了生动逼真的人物模型等手段,培训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为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让市民们能更好的亲身体验急救技能,我们还专门购买了高仿真的人体模型供大家演练,指导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清除,创伤救护四项技术等项救护操作,以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使居民在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自救或互救,提高急救效果,将伤残降到最低的

7、目的。由于活动形式的新颖生动,我们每到一处,精彩的急救培训都能引起市民们的热烈反响,活动现场总是掌声不断,好评如潮。(三)为全民搞好服务是目标。在急救培训过程中,我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以服务方便于民。对市民自愿报名学习急救知识免费培训;对市民关心的日常保健知识,随堂讲解;对课后没听明白、要求实践操作的市民,手把手的重新教,并且保证讲课质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知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急救络社会化,抢救技能普及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理想社会目标,我们先后开展了“急救知识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活动,并制成光盘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培训让市民知

8、道在突发疾病的关键时刻该怎样自救、怎样救人。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我们的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称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使人们遇到紧急状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时,能够减轻痛苦,挽救生命。三、对我市“十二五”全面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建议“十二五”期间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的第三阶段的前五年,也是关键性的五年,为切实做好全面科学素质教育落实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培训科学学科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

9、、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加强科普教材建设,根据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需求,组织征订科普教材和自编科普读物,自制科普课件;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急救等知识培训提供基础条件。(二)加强科普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和交流,进行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按照相关法

10、规、规章和标准创建科普信息使用环境,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保护科普信息和课件制作人的利益。(三)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工程建设。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大电视、广播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和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强大科普门户站的科普栏目空间,大幅度增加大型电子屏数量,加大科普刊物编辑和送阅力度。打造科普传播媒体品牌,提高制作和传播质量,开辟一个读者量大的综合性报纸专版、电子读物和视频课件。发挥络媒体的传播功能,建立科普门户站,提高站惠民率,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浏览。加大投入,配备好“科普大篷车” ,打造收视高的科普电视栏目,扶

11、持科普站扩容,制定优惠政策,推动科普文化发展。提高媒体科普服务功能,增强公众对于公共卫生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整合利用社会相关,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优势,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补充适应农村科普建设需要的新设备和科普场所建设,加大乡镇村科普设施投入,做好乡镇村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软硬件升级工作,充分利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

12、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远程络终端设备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从突出社会公益性入手,加强基层科普站栏员建设,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服务功能。(五)加强科普投入机制建设。一是政策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纲性指导落实纲要的文件,指导基层开展纲要落实工作,市政府将落实纲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单位评先评优范畴,下达考核细则,明确考核分值。二是经费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各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实施经费,分解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承担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的同时,要统筹安排落实纲要所需经费。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开展科普资金捐赠活动,争取企业资助,鼓励企业承办大型科普活动,引导企业和个体户参与宣传,吸纳资金开展科普活动,支持科学素质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