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753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摘要 人文优势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力量,其中瑶族干家峒文化便是这种伟大的文化力量之一。千家峒承载着瑶族历史上的光荣和梦想,千家峒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相联,千家峒文化魅力吸引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界和传媒的目光,引起所在地区党委、政府的重视,锁住了旅游开发商的眼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开发干家峒文化旅游资源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因此,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 瑶族社会;千家峒文化;文化旅游 人文优势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力量,其中瑶族千家峒文化便是这种伟大的文化力量之一。千家峒文化

2、旅游资源对瑶区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这种作用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不可忽视和谐理念下的瑶族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一、深度开发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人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利用自己的旅游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建立风貌独特的旅游景区,其中瑶族干家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成果成为重点领域之一。由于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人精神需求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因而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瑶族千家峒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对瑶族历史、哲学、文学、艺术

3、、伦理、道德以及人的生活习俗都产生相应的影响。其积极有益的成分和独特的和谐理念,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开发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开发千家峒文化旅游资源,正是我们今天瑶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千家峒文化,是瑶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瑶族形象,即通过文化使经济体的所有成员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行为与行为进行中文化的介入和新的经济文化的产生,彼此之间具有必然性。千家峒文化超越意识形态,走出偏见,根除歧视,引导人们认识社会是由各种和谐因素和合而成的。以往人们认为经济市场得靠经济的力量去拓展,其实不尽然。太平洋彼岸的瑶族同胞

4、在不长的时间就能赢得西方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与尊敬;国际瑶族从实际出发,注重人文精神,开掘人文资源,弘扬人文优势,以有容乃大的胸襟善待竞争对手,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和谐理念,加强与所在国国民的互利合作,使自己成为个性化的民族文化形象等,这都是瑶族文化的作用。瑶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吸引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特别是文化人;瑶族弘扬干家峒文化精神,以千家峒文化养成积极劳动、刻苦学习、与人为善、谋求发展,这种优良文化品质塑造了国际瑶族团队高度的凝聚力。千家峒,对瑶族而言,是个极重要的祖居圣地。瑶族创造了千家峒,千家峒也蕴育了一种人类公共的精神价值。千家峒文化在瑶族世世代代传承,这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瑶族历史

5、上曾经建设的和谐、理想家园一千家峒。千家峒承载着瑶族历史上的光荣和梦想,它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相联,它是历史中沉默的材料。瑶族千家峒文化遗迹,沉入时间的深处,在过去令今人难以想象的风雨岁月中,瑶族人民一代又一代地怀念千家峒,寻找千家峒,以至有了湖南江永县大远瑶族千家峒、广西灌阳县韭菜岭瑶族千家峒、湖南临湘市龙窖山瑶族干家峒等发祥地。 从文化角度上说,千家峒文化是一种朴素的愿望,一种回到人类原始共产主义的愿望。有这样的朴素的愿望,蕴育一代又一代的瑶族人民勤劳、善良、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一代又一代的瑶族同胞提供一种胸怀,整和出一个和谐的、理想的瑶族社会一千家峒。千家峒文化所作用的、所带来的

6、,是一代又一代的瑶族人民与人为善、见善不欺、遇恶不怕的瑶族气概,才有瑶族发展成为国际民族的今天。 第二,千家峒文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千家峒文化理念,表现出高度的社会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民族与经济发展是以和谐为基础的,与群体、社会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千家峒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瑶族是国际性的民族,分布在中国南方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明、清以后,其中部分移居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20 世纪 70 年代,又有少部分漂洋过海移居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此外,英国、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少数散居,人口总计 300多万人,居住中国人口最多,有

7、213 万多人,其次是越南约 50 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瑶族的自称有 90 多种,他称有410 种”,其中自称“ 敏”、 “勉” 、 “门”即他称之盘瑶支系人口占瑶族人口 60以上,这 60的瑶族都笃信千家峒圣地,都一如既往地传播、传承千家峒文化。 在盘瑶传说中,有的说千家峒在海南岛,有的说千家峒在会稽山,有的说千家峒在南京,有的说千家峒在湖南省道县,有的说千家峒在广西石碧洞,有的说千家峒在广西灌阳境内韭菜岭,有的说千家峒在湖南江永县,有的说千家峒在湖南临湘龙窖山。尽管瑶族历史上的迁徙不停,千家峒的确切地域和位置迷失,但是瑶族人民自发地组织一次次的寻找千家峒行动,渴望重回千家峒。为此血流成

8、河,仍然矢志不忘寻找千家峒。1831 年,湖南省江华县瑶民赵金龙发动瑶族起义,万余起义军攻占了湘南桂北和粤北三省交界的十多个县,声势浩大地要“杀回千家峒” ,当年瑶族起义军唱的千家峒歌至今流传在这三省交界的瑶山中。1933 年,江华县湘江乡、高塘乡几百户瑶民自发集资 400 多银元,推举赵明碌等 15 人前往邓元珠在广西石河县(今河池市属地) 的石碧洞千家峒垦荒种地,试想成功则随后大批同胞会聚。事与愿违后赵明碌及其先遣队员陆续回到江华。1941 年阴历八月初一,广西大瑶山(今金秀瑶族自治县)及附近十县瑶民,自发掀起武装回千家峒的斗争,瑶民肖成朝以盘王信仰作鼓动工作,他自称和“雷公、玉帝三兄弟带

9、领瑶人回千家峒,瑶人出盘王了,瑶人都回祖先居住过的千家峒过好日子。 ”以团、营、连、排、班为建制祭盘王,过阴关炼飞虎,要飞回千家峒。寻乡队伍武装行动,冒着倾盆大雨,一路走一路找千家峒,被国民党桂系残酷镇压,肖成朝等寻乡队伍的领导们全部牺牲。以上两例武装寻找千家峒行动外,19 世纪 40 年代,湖南省江华县瑶民邓元珠与亲友长途跋涉过广西到云南等地寻找千家峒。1957 年,广西恭城、灌阳两县瑶族在周生隆、周昌和两位乡长组织下,派几十名代表外出寻找千家峒未果。20 世纪60 年代末,湖南省江永县大远乡瑶民赵顺德、赵顺旺兄弟借打猎,在湘南、两广北部走了几年,未寻到千家峒;云南省富宁瑶族自治县的盘瑶亦自发寻找千家峒。20 世纪 80年代中,广西荔浦县瑶民赵德标继承祖父和父亲之遗志,多次攀上都庞岭顶峰韭菜岭寻找千家峒。 瑶族一代代之所以前赴后继以生命和鲜血之代价去寻找千家峒,个中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